“經歷了2020的火熱,植物肉市場在2021年還能延續牛勢嗎?”
農歷新春將至。在2020炙手可熱的國內植物肉市場,又將在濃濃年味中迎來牛氣沖天的一年!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中國植物肉市場規模2023年將達到130億美元。在去年公開披露的6起植物肉融資事件中,5起融資額均破千萬,展示出植物肉賽道的勃勃生機。
在產品端,植物肉開始從餐飲快速擴展到零售渠道,各種適合日常飲食的包裝產品噴薄而出。
圖片來源:pexels
當植物肉從餐飲轉向零售,直面億萬消費者的檢驗時,產品的開發難度是否會增大?在植物肉飲食習慣尚未建立的中國,品牌靠什么打動消費者?要想在強手如林的植物肉賽道上立足腳跟,植物肉品牌還需要苦練哪些內功?
01
從B端到C端,植物肉市場漸入佳境
如果將2019視為中國植物肉元年,那么2020堪稱遍地開花,熱浪翻滾。
一面是以星期零、Hey Maet為代表的新銳品牌獲得資本的格外青睞,帶動融資額度如火箭般急速躥升;另一面是眾多餐飲品牌頻推新品,在國人尚未“健全”的植物肉認知上跑馬圈地。
圖片來源:ol.mingpao.com
形勢一派大好。中國植物肉市場真的高枕無憂了嗎?當然不是!
眾所周知,全球疫情正在不斷強化國人的健康飲食意識,益普索在《2020人造肉中國趨勢洞察》中指出:86%的消費者在疫情影響下將改變肉制品消費習慣,其中21%的人打算用其他蛋白質替代動物肉制品。而要讓植物肉成為每天習以為常的飲食,不僅要擁有與動物肉相似的逼真口感,還要豐富產品類型,貼近日常飲食場景。這既是當前植物肉產業的瓶頸所在,也是品牌破圈,站穩市場的關鍵。
已在餐飲端經營數年的植物基新銳品牌植愛,2020年4月開始推出面向消費者的西餐和中餐類包裝產品。至今已經建立起8大品類20余款口味的產品家族,在國內市場中牢牢占據核心位置。
與國內其他植物肉品牌相比,植愛的零售型產品明顯要豐富許多。從中式春卷、大包、水餃,到西式的雞塊、意面、漢堡,以及新近推出的帕尼尼,囊括了典型的方便餐飲食品。
植愛推出的零售型植物基產品。圖片來源:植愛
植愛瞄準高線城市的白領和家庭消費者,倡導“彈性素食、追求時尚、綠色生活”的飲食理念,以“美味、方便、健康”作為產品設計原則,產品款式和口味滿足中國人的日常飲食需求。
此次推出植物肉帕尼尼,主打早餐、間餐和夜宵場景。為了讓產品能夠吸引三明治愛好者,植愛在選料與工藝、營養設計,包裝,口味上均做足了功夫:
首先,甄選非轉基因優質大豆,通過膨化擠壓工藝,提取出大豆拉絲蛋白,再以重組技術還原動物肉質構特征,制成植物蛋白肉。其次,將植物肉中的脂肪含量調整至0.39%,與普通豬肉相比,脂肪含量減少99%。高蛋白、零膽固醇、低飽和脂肪,擁有近乎理想的營養表現。再次,萌趣十足的便捷型包裝在貨架上頗為吸睛。易撕封口,可直接微波加熱;100克單份包裝,兼顧正餐、間餐等不同飲食需求。最后,植愛為帕尼尼設計了黑椒和照燒兩種口味。松軟香熱的面餅,搭配黑椒香氣,或者鮮香馥郁的照燒味道,令人聞之心動。
圖片來源:植愛官方
帕尼尼(Panini)起源于16世紀的意大利,從最早的肉+芝士、番茄、芝麻的簡單組合,歷經全球各地飲食風俗的影響與改良,今天已經進化成各種食材優勢互補,巧妙搭配的創意載體。除了餡料豐富,帕尼尼還擁有兩大特點,一是面包中加入大量麥麩,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同時顯著降低熱量;二是烤制后的面包具有松軟酥脆的口感。
作為意式美食的代表之一,帕尼尼在國內擁有眾多粉絲。植愛率先推出植物肉帕尼尼,旨在吸引那些熱愛域外美食,同時又兼顧方便與健康的新生代人群。
02
美味、健康、環?!?span lang="EN-US">
植物肉該用什么打動消費者?
與植物肉產業熱火朝天的局面相比,中國消費者似乎更顯理性,更加“沉著”。人們選購植物肉的原因,不外乎其擁有較高的蛋白、不含膽固醇等健康的理念,以及滿足一部分好奇心。但這些要素顯然不能成為吸引消費者多次復購,養成日常消費習慣的必要條件。
必須承認:在擁有千年豆制品食用歷史的中國,想讓人們短時間內接受一種主打植物基概念的新食物,難度非常大。尤其當這種食物又是以大豆為主原料制成。
擺在植物肉企業面前的世紀難題,已經不再是如何調配出惟妙惟肖的動物肉口感,也不是讓產品的營養配比與售價表現出最強競爭力,而是如何讓消費者從心里真正接受植物肉的飲食理念,在每天或每周的食譜中為它留出一個位置。
要想走進消費者的心,首先要征服他們的胃。從簡單的現場試吃升級為美食、生活新理念的言傳身教,成為國內眾多植物肉品牌最主要的營銷內核。
2020年4月,星巴克攜手Beyond Meat和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活動現場,觀眾可以品嘗同步上市的植物基新品,體驗可降解餐盒、可回收材料制成的周邊商品。另外,通過淘寶直播,倡導消費者積極探索“對自己好,對地球好,讓好變更好”的環保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星巴克官網
9月,STARFIELD(星期零),在深圳華潤萬象天地舉辦了一場可持續秋日限定市集?;顒右?span lang="EN-US">“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通過循環可回收的公益活動,向公眾傳遞一種可持續且有趣的未來生活方式。
對于C端產品亮相不滿一年的植愛來說,要想在強手如林的植物肉市場中站穩腳跟,獲得大眾認知,更需要精準定位與持久戰力。植愛在公眾面前的首次亮相始于去年6月6日,上海外灘的楓涇集市。人流熙攘,煙火氣息縈繞的集市上,植愛產品與眾多初創品牌、網紅美食一同直面大眾,獲得滬上粉絲的首肯。2個月后,植愛又在思南公館參加了第2次集市活動,同樣種草無數。
圖片來源:植愛
從8月8日開始,植愛聯合眾多演藝明星,連續舉辦近百場直播,大幅提升了品牌曝光量,在國人心中建立起牢固的品牌形象。
11月4日,植愛與That’s Shanghai舉辦“植愛植物肉千卡挑戰”主題活動。上海灘5大知名網紅餐廳(Green Friday、Jing Alley、HLK、Tomatito、SIP)悉數參與?;顒又校课徊蛷d主廚用植愛植物蛋白肉制作創意料理,由特邀嘉賓進行感官評分?,F場觀眾在大快朵頤的同時,感受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
圖片來源:植愛
此次跨界活動,植愛探索與其他食材和品類的結合點,拓寬消費者及市場對植物肉的想象邊界。利用That’s Shanghai的媒體宣傳優勢,在官網、微信、社群、Facebook等多個新媒體渠道進行宣發聯動,又一次向申城消費者彰顯品牌價值主張。
12月12日,植愛贊助“變革之源”第四場慈善音樂會,為現場數千名崇尚新生活理念的高知人群近距離展示植物肉的魅力。
正是這些密集的營銷,短短8個月,植愛品牌已為國人熟知,而其所倡導的“Less Meat Better Life”的生活理念,也隨著一款款美味植物肉,刻在萬千消費者的心中。
由此可見,在2020年,各大品牌都向公眾傳遞著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并將植物肉與新生活理念巧妙鏈接。
03
產品、營銷、供應鏈控制,
拳拳到肉的植物肉賽場上,
哪些才是品牌硬實力?
據了解,2020年,國內成規模的植物肉專營企業超過10家,而推出含植物肉產品的品牌則多達數十個。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植物肉紅海中,成立僅5年的植愛母公司必斐艾已在電商、零售、餐飲三大渠道皆站穩腳跟,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全渠道型”植物肉企業。植愛究竟靠哪些絕技,在擁擠的賽道中脫穎而出呢?
1、智能工廠與完備產線,為產品開發鋪平道路
必斐艾斥資7億元在國內建設了占地500畝的標準化食品園區,擁有涵蓋植物肉、奶酪、披薩、帕尼尼、冷凍調理包、火鍋底料、中西式醬料、高端肉類和海鮮食品深加工等共計15條產線,日最低產量高達350噸。
必斐艾引進歐洲自動化生產設備,在15萬平米廠房內打通物聯網,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了產品全程追溯。
2、三地協同研發,把脈國人飲食偏好
植愛擁有強大研發團隊。在美國舊金山,植愛與戰略技術合作伙伴,共同將歐美先進的生產工藝、研發模式和產品測評體系引入國內;設在新加坡的應用中心主攻蛋白原料和拉絲技術;在中國,植愛與頂尖大學合作,深入研究優勢農產品的應用潛力和加工特性。
多地協作的研發模式,讓植愛不僅掌握多項核心技術,開發出覆蓋大眾日常飲食的豐富品類;而且得益于成熟的消費者測評模式,植愛準確把握中國人的飲食偏好,產品的風味口感與食用體驗均有上乘表現。
3、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多渠道滲入百姓生活
自2020年4月開辟電商渠道以來,植愛不斷加大線上布局,除了開設天貓和京東旗艦店外,2020年10月先后入駐天貓超市和京東自營。此外,植愛積極開拓專業生鮮渠道,如今已接入盒馬、淘鮮達、蘇寧易購、京東到家、美團買菜、叮咚買菜、兩鮮等生鮮電商,實現產品從倉儲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超短鏈接。
在線下,國內主流新零售渠道均已與植愛建立合作關系,包括大潤發、歐尚、蘇寧家樂福、成都伊藤洋華堂、G-Super綠地優選、久光鮮品館、高島屋、APITA雅品嘉等。據悉,植愛聯動多家新零售系統布局“未來食品專區”,共同打造專業植物肉展示品牌形象店。此外,植愛通過跨界快閃形式在多地實現消費者觸達。去年9月22日,植愛與本地2家西式餐飲品牌合作,在成都開設“未來肉漢堡”快閃店,主推植物肉雞塊和植物肉漢堡??扉W店模式為植愛開拓線下新渠道提供了參照。
圖片來源:植愛
4、初步上市便屢獲殊榮,贏得業界高度肯定
2020年6月,植愛母公司必斐艾 CEO接受《21世紀商業評論訪談》專訪,揭秘了植愛植物肉的“健康野心”。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被授予“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榮譽稱號,獲得2020國際未來農業食品百強榜第6名,進入替代蛋白領域的20強榜單。并在2020TBI杰出品牌創新獎中,植愛獲得最具投資價值品牌,作為潛力無限的“后浪品牌”,可謂是前途無量。
04
蓄勢待發,迎接下一個巔峰
2019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植物肉概念板塊。隨著植物肉賽道日益火爆,2020年以來,該板塊市值一路攀升,及至8月31日達到歷史最高點。目前整體板塊指數仍在中高位徘徊。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植物肉股價的牛勢反映出社會與資本的樂觀心態,但呼吁謹慎樂觀者也相當眾多。去年11月,第一財經的一篇評論用“產業仍小眾,技術處瓶頸”十個字如是展望植物肉產業。最大的擔憂來自2點:一是標準、法規缺失讓行業發展難以形成合力;二是消費者認知度與信任度有待提升。令人欣喜的是,去年12月29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導制定的《植物基肉制品》(T/CIFST 001-2020)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它為植物肉產業走上規范之路奠定了基礎。
毫無疑問,植物肉的發展還需要充分的市場沉淀。資本涌入能夠幫助行業快速積累人才,提升技術含量,加速迭代產品。
消費升級始終是國內植物肉發展的最大背景。不管新銳勢力如何各領風騷,食材更多樣,營養更均衡,口感更逼真,場景更細分,則是植物肉產業永葆活力的不二法則。
早春2月,植愛又將推出植物肉派(新奧爾良風味),為其琳瑯滿目的產品家族再添新力量。中國植物肉能否討得牛年彩頭,繼續牛滿乾坤?
封面圖來源:hk.asiatatler.com
轉載或加入社群:Cherry(微信:15240428449);
商務合作:Amy(微信:1370155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