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車厘子“賤賣”消息時我條件反射地干嘔了一下,勾起一個悲傷凡爾賽回憶。
當年在香港上學趕上樓下市場車厘子大甩賣,10塊錢3斤不搶的是傻子。那時我還年少輕狂、沖動無知,心想這次是實現(xiàn)車厘子自由百年不遇的大好機會。
于是每天買三斤,第一天向我的親朋好友炫富,仿佛有車有房的暴發(fā)戶;
第二天打開冰箱掉出來的都是車厘子,做夢都在滿地吐核;
第三天被不吃就快爛掉的車厘子KPI折磨到瘋,因為舍不得扔掉,吃到口腔潰瘍,最后任它們自生自滅。
經(jīng)歷了降價吃到吐,估計我這輩子都和車厘子絕緣了。
?
前兩天逛超市瞄了一眼,降價后的車厘子盲抓30元/斤,精挑35。看著手里2.99元一斤的砂糖橘,非常慶幸自己并不想吃。
但躲過了車厘子自由,還是躲不過這個冬天的“淡雪”,號稱草莓界“勞斯萊斯”。
01
凡學水果,車厘子是弟弟
從前送J級還是JJJ級是檢驗親情和愛情的試金石,如今我在北京的三源里菜市場才明白,智利車厘子早就擠不進高端水果鄙視鏈。
?
聽說在這個不起眼的菜市場能買到全世界,比逛SKP更要做好心理建設(shè)。攤販樸實善良讓你賓至如歸,“小妹來看看水果”,奶奶的熱情招呼讓你放下戒備。
這里根本不存在車厘子大跳水,爆款不如以稀為貴。我問攤位上車厘子不同品種的價錢,奶奶爽朗的笑聲里帶著不屑:智利便宜,65一斤。
然后溫柔地拿起旁邊又黑又亮的一顆,說這個產(chǎn)地新西蘭“180一斤”,又推薦了價格略低的澳洲貨。我疑惑“智利的看起來更大更紅啊?”
“哎呀車厘子吃的是口感不是個頭,新西蘭的才是一級”
?
老板一般不會主動推銷車厘子,現(xiàn)在“白雪公主”和“陽光玫瑰”占據(jù)C位。
白色草莓美名淡雪,越白越值錢“那個奶油味更足”,包裝盒上幾行素雅的日本字暗示它們來自北海道原鄉(xiāng)。在追問產(chǎn)地后,老板說“這是引進日本技術(shù)、在國內(nèi)種的”,90塊錢12個。
?
隔壁擁有看起來更高級的品種,因為包裝上的日本字更多。紅里透著白一盒12個。店員打了好幾個電話才確定價格“兩百!”,并保證絕對是島國原裝。
?
地少人多的日本種出天價水果不稀奇,特殊的白色品種更被加持浪漫唯美的幻想。當?shù)毓疽舶炎约野撞葺拿制鸬迷絹碓较袢障祷瘖y品,比如淡雪、天使的實、雪兔、美白姬,作為送禮必備單品像白色戀人巧克力一樣席卷國內(nèi)。
?
地大物博的中國什么種不出來呢?現(xiàn)在你就能網(wǎng)購到產(chǎn)地陜西的白草莓。但不少網(wǎng)友表示外觀看起來牛奶般絲滑醇厚,但口味可以說清湯寡水。
朋友的表哥在新發(fā)地花70買了兩盒淡雪,他覺得“和老家紅旗嶺的奶油草莓差遠了。”
在淡雪之前,實現(xiàn)“陽光玫瑰自由”還不少人的生活追求。這種來自日本岡山縣的“晴王”葡萄號稱提子界的愛馬仕,2019年售價300塊一斤。現(xiàn)在不用進口那么麻煩,在云南陽光下長大的本土晴王,幫你提前解放支付寶。
?
攤主們用1平米格子間展現(xiàn)了宏大的網(wǎng)紅水果變遷圖鑒。這里有讓我第一次感受凡學的鮮無花果。幾年前山東每年夏天迎來高產(chǎn)旺季,我的威海親戚都會十幾斤地空運給熟人。
?
要維持無花果的軟嫩,必須放在獨立包裝裝的小格子里,順豐頂配當天送達才能保證原汁原味。親自挑選監(jiān)督包裝寄送,還得買個保險,為的是幾個小時后能吃到帶著海味的新鮮感。
市場里還能看到堆在角落里的過氣網(wǎng)紅:包在金箔紙里的貓王山榴蓮。
?
自從2019年中國開放馬來西亞鮮榴蓮進口,榴蓮的凡學味道連著奶香味更加濃厚了。
以前只能吃從樹上人為割下來的泰國金枕,現(xiàn)在頂尖的貓山王是完全熟透時自然掉落的,短暫的存儲期借助液氮黑科技延長新鮮壽命,快馬加鞭送到當代楊貴妃手里。
?
老樹苦新樹甜是自然生長規(guī)律,但賣家會告訴你:高級食客能從榴蓮甜度嘗出人生高度;真空包裝悶出來的酒味也被拿來煞有介事地品鑒。
有錢人還能把榴蓮?fù)娉少€玉。1000多一顆的黑刺在切開之前好不好吃全靠運氣。
?
記得有陣子還刮過覆盆子風,換個說法應(yīng)該是ins風必備樹莓。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經(jīng)常吃“像小珍珠攛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遠。”我在東北老家的山里也能吃到這種野果子,我爺爺管它叫“托盤”。
?
現(xiàn)在野生覆盆子可以賣到180一斤。四川達州的果農(nóng)馮小輝怎么也沒料到兒時常見的野果竟然成了全村的致富密碼,“不像蘋果啥的那么常見,挺多男生買來哄女朋友開心。”
有人用它追憶童年,有人用它裝點朋友圈。和紅艷艷的覆盆子畫風相似的是綠油油的牛油果。
在三源里你很難看到這位網(wǎng)紅元老了。曾經(jīng)健康生活的象征因為“脂肪含量比豬肉還高”跌落神壇。大學時正在減肥的室友給我切了一塊,我想語文課本描寫的啃樹皮、吃褲腰帶也不過如此。
?
現(xiàn)在它不走中產(chǎn)廚房必備的精品路線,牛油果被喜茶添加到奶茶里或者被麥當勞做成麥旋風,成了點綴工業(yè)甜品的網(wǎng)綠。
帶著幾位攤主熱情后的冷漠,我空手走出三源里市場。發(fā)現(xiàn)周圍都是低矮的居民樓寒酸地像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卻被深藏不露的菜市場襯托出一種古樸卻富貴的氣質(zhì)。
?
唯一一個“平價攤位”顯得格格不入
逛完市場我明白了:當你在為實現(xiàn)“車厘子自由”狂歡的同時,總有一種水果能替代腰斬的車厘子,成為月薪過萬、有車有房下一個標的物。
轉(zhuǎn)換一下視角,全世界網(wǎng)民都曾陷入水果更迭的循環(huán)。中年養(yǎng)生家中常備的枸杞,在國外年輕時尚達人眼中是“東方魔力長壽果”。
紐約時代廣場Westin酒店曾推出1000美元的面包,據(jù)主廚說里面的白松露和金鋁箔葉,都沒有枸杞夾心金貴。
?
車厘子之后下一個要實現(xiàn)的自由是什么呢?反正我是猜不到了,還是好好努力爭取當富婆吧。
?
02
網(wǎng)紅水果養(yǎng)成記
車厘子們這么貴,到底是怎么流行起來的?
貴才是成為爆款的基本前提。
從一元一口的奢侈品到20塊錢1斤的“平價”水果,車厘子也只不過從絕對昂貴變成相對便宜。
便宜的概念在有參照物才可能成立,必須先通過多種方式讓這種水果貴起來。
起個好名字具有先天優(yōu)勢。當年美國櫻桃協(xié)會剛進入中國,為了能和國產(chǎn)櫻桃作區(qū)分將進口櫻桃命名為“車厘子”。感謝cherries的翻譯賦予平凡的水果以古怪、新奇又洋氣的中文名。
?
就像百度百科說鳳梨的俗稱叫菠蘿,幾年前我才知道草莓和士多啤梨是同一種東西。
一個特別的名字更容易掛鉤昂貴和稀缺性,但想要成為爆款必須神仙下凡。
車厘子剛進入中國因為最低150每斤的單價勸退大多數(shù)人,高價注定僅限特供,無法成為銷量暴增的網(wǎng)紅水果。
?
車厘子的首次走紅離不開“燒錢教育市場”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
2013年天天果園聯(lián)合美國西北櫻桃協(xié)會在線上開啟預(yù)售,以199元/4斤的超低價補貼策略,在一周內(nèi)銷售168噸櫻桃創(chuàng)歷史最高。吸引沃爾瑪、天貓等商超和電商平臺的加入。
車厘子的主動跳水既讓更多人有機會嘗鮮,又確立其價高味美的江湖地位。
?
線上渠道的飛速擴張讓昂貴的車厘子更唾手可得。
從供應(yīng)端直接拿貨的電商節(jié)省了各層分銷的加價,自然壓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電商讓年輕人養(yǎng)成“下單車厘子相當于買零食”的習慣。
最近各大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巨頭掀起的驚動中央的社區(qū)團購大戰(zhàn),互搶地盤在生鮮市場瘋狂撒錢就差白送了。虧損性戰(zhàn)略也覆蓋到曾經(jīng)大多數(shù)人買不起的凡爾賽水果。
?
去年蘇寧生鮮將泰國進口榴蓮單價從兩百壓到68元,山竹更是賣出20元5斤的白菜價。
腰斬的車厘子能在各大生鮮平臺再次對折。京東十斤XL賣199元,盒馬十斤2J只要299元,內(nèi)卷到美團優(yōu)選299元能買到十斤3J。營造出一個敢賣、一個敢買的瘋搶盛況,警告消費者此時不買終身后悔。
除了用渠道打通認知、下意識剁手,更少不了中間商的營銷策略和賣力吆喝。
比如給水果加一個改變命運的title。“進口”一詞能包含太多信息:高昂的運輸貯藏成本決定它售價絕對不低,飄洋過海為口味注入異域風情。當然不排除以此為文章混淆視聽,胡亂貼金。
比如日本淡雪的老家或許在陜甘寧邊區(qū),采摘突尼斯石榴的果農(nóng)可能操著川普口音。
?
突尼斯石榴,老家在四川
更巧妙的方法是給車厘子劃分等級、制造差異,強化個頭決定口感論,3J的一定比J更大更好吃。作為非剛需、季節(jié)性的輕奢消費,“當然要買就買最好的”。
?
按等級挑選車厘子也是給自己的購買力和身份暗自標定。于是價格不是最敏感的因素,在“口味是由大小決定”的騙局里,誰不想站在金字塔頂端。
不難理解有人把吃車厘子和成功學掛鉤了,這是對消費本質(zhì)的活學活用“先讓你覺得吃不到是種缺憾,然后通過買東西來彌補。”
當然成為網(wǎng)紅水果也看天資。紅彤彤的車厘子寓意喜慶,更能刺激食欲。過年送禮既能圖個好彩頭,顯得體面又健康。
?
方便清洗食用,不必切塊裝盤,大小適宜方便分享。還有什么水果能比它更適合作社交貨幣呢?
《三十而已》里分發(fā)20多塊錢一個的澳橘明顯不合時宜,給同事徒增人情壓力,搞不好還有炫富嫌疑。
?
車厘子就好多了,想起我前司經(jīng)常在辦公室里分享車厘子的妹子,瞬間樹立起一個坐擁櫻桃莊園的超nice白富美形象。
至此車厘子的產(chǎn)量波動越來越牽動著普通消費者的心。
從貴得與我無關(guān),到價格腰斬買就相當于賺,市場需求倒逼著供應(yīng)端更加賣力生產(chǎn)。
為了趕上中國速度,智利果農(nóng)開始看農(nóng)歷、工作996。取消關(guān)稅后智利車厘子徹底占領(lǐng)中國市場,車厘子不再稀缺新奇。
事實上近幾年車厘子整體價格一直在走低,消費熱情也在迅速降溫。據(jù)AI財經(jīng)報道在每日優(yōu)鮮上,即使降價20%,車厘子的銷量只是跟去年持平而已。
?
今年在疫情消費降級和大豐收背景下,更催化著車厘子終于從高奢小眾、到爆款網(wǎng)紅,最紅變成日常水果。騰訊財經(jīng)預(yù)測,2021年會有47萬噸車厘子輸入中國,1-3月迎來峰值,讓降價的櫻桃再飛一會,10塊錢3斤也說不定。
我們的生活就是充滿矛盾和悖論,吃不起的永遠在騷動,就像吃完了1斤智利的,還想再買點新西蘭的嘗嘗。
就像開頭講的小故事給我的警示,水果的第一要義永遠是為了“吃”,我們永遠記得的是咬下去第一口時的幸福和滿足。
隨著供應(yīng)鏈更成熟、新品種迭代,網(wǎng)紅風水也會輪流轉(zhuǎn)。貴的時候買一個嘗鮮、降價了量力而行。吃水果嘛,最重要的當然是開心啦。
大可不必用吃不吃得起徒增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