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下沉、網紅上探,這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現象,但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
對星光熠熠的娛樂圈來說,2020年卻是頂流缺失的一年,沒有出現國民級的選秀愛豆,也沒能誕生一夜爆紅的暑期檔男主。反而是在這一年,許多現象級自媒體人,要不通過各大綜藝“破圈”、要不以一則視頻全網刷屏,積累起龐大的粉絲規模。
這依舊是一個粉絲經濟的時代,但粉絲經濟的輻射范圍已經擴大。自媒體、主播大肆收割互聯網流量,與明星藝人一樣成為了粉絲經濟的受益者。并且,基于平臺、模式、內容的不同,自媒體探索出更多樣化的粉絲經濟變現路徑。
但競爭依舊激烈,在“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的互聯網世界里,自媒體人、主播、明星共同搶奪有限的粉絲注意力。好的內容、合適的平臺、正確的方法論,都是決勝因素。
這揭示出更底層的邏輯變化是,在流量紅海的廝殺中,能否產生足夠的粉絲黏性成為評判好內容的一個標準,各家內容型平臺也基于這一邏輯,將重心轉向了對創作者的打造與賦能。創作者成為內容型平臺、粉絲經濟的主要角色。
創作者的機遇大門打開了——粉絲經濟下,搶占粉絲聚集的高活躍平臺,成為創作者的新機遇。
01
活躍平臺打開“圈粉”空間
自媒體爆紅的故事總是讓人心動。
除了公眾耳熟能詳的案例外,在各自平臺上都有著不少風生水起的紅人。如自媒體“南翔不愛吃飯”,今年6月初入駐騰訊看點平臺,以娛樂向的美食教程走紅,用了僅半年時間就漲粉百萬。另一個同樣經營騰訊看點平臺的自媒體“機智的呆狗”,他在堅持直播的第17天實現了粉絲量從16萬至31.5萬的翻倍。
伴隨著內容消費市場形態的變化,自媒體的成長天花板就被不斷抬高,吸引了更多心有夢想者入局。但是與龐大的創作者基數相比,真正能被互聯網記住的名字只是極少數。
在流量枯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內容創作者要突出重圍,首先要理解并抓住機遇。
?
對當下的內容創作者來說,粉絲經濟內核的擴展,正是機遇之一,但這也對創作者的能力維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內容質量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人口紅利的消退以及用戶審美的不斷提升,要求創作者深刻理解用戶需求,再針對性地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另一方面,創作者與粉絲的連接不止于內容層面,平臺為粉絲文化提供了更高的互動渠道和滋養空間,讓粉絲與創作者之間更加緊密。
在這樣的趨勢下,優秀創作者進行內容生產、粉絲運營的一個基礎,是對粉絲需求的洞察,也就是對內容消費者構成、喜好的把控。
這一點在創作者成功案例中也有體現。半年前在騰訊看點爆火之前,“南翔不愛吃飯”也經歷了長時間的摸索、試錯階段。從2019年11月開始,南翔利用下班時間拍攝、剪輯,在多個平臺上發布作品,但數據卻并沒有起色。
在1月6日舉辦的騰訊看點創作Talk第二季上,南翔作為看點原生優質創作者參與,在會上他自己總結,初期數據表現不佳的一個原因,在于用同樣的內容通發全網,缺乏對平臺差異化的理解。“用戶群體不同造成了同樣的內容卻有不同數據表現。”
?
看點美食原生優質創作者 “南翔不愛吃飯” 史海峰
南翔的轉折點來自于一條內容偏娛樂屬性的甜點教程“用草莓做了一個草莓味的草莓”,這條視頻在騰訊看點上意外獲贊25萬+。這帶給了他啟發,他發現,騰訊看點的主要用戶群體是年輕人,特點是充滿熱情、活潑好奇,因此娛樂化的內容往往更受歡迎。“相同內容在其他年紀大的用戶平臺上發,就被吐槽是不是閑的。”
掌握了圈粉“密碼”之后,南翔選擇針對騰訊看點的用戶,確立自己的人設與方向:一個喜歡做飯的帥氣小哥哥,專做各種好玩、稀奇古怪的甜品。隨后南翔又產出了多款爆款視頻,并成功在半年時間內漲粉百萬。
南翔成功的秘訣,正在于其對平臺風格的精準把握,騰訊看點年輕化的用戶群體,與娛樂性強的內容天然契合。年輕有趣、個人風格強烈的人設,也更易獲得看點平臺年輕粉絲的喜愛與認同。
此外,看點平臺還具有黏性強、粉絲互動好的特點,這為南翔等創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圈粉”基礎。根據騰訊看點內容生態負責人郭湘琰在騰訊看點創作Talk第二季上透露的數據,看點男性用戶占比60%,有70%的用戶在30歲以下,三線以上城市用戶占比接近70%——這樣年輕化、性別平衡、高線城市占比大的用戶構成,所體現出的主要特征是年輕、活躍、互動氛圍好。
?
騰訊看點內容生態負責人郭湘琰
郭湘琰提到,看點平臺互動時長占大盤的比例高達15%以上。高活躍、高黏性的平臺風格,能讓創作者與粉絲聯系更加緊密,粉絲關系的構建更為牢固。
因此,當南翔敏銳地捕捉到平臺特征,并且針對性地修正自身內容風格后,其能夠很快在看點平臺積累起一批高粘性的粉絲。
平臺不同的風格,造就了一批風格多元的創作者。一方面,對創作者來說,基于每個平臺不同的用戶畫像、活躍程度,選對與自己內容風格相符合的平臺,針對性地進行運營,才能捕獲到最多的受眾。另一方面,活躍的平臺風格,能夠提供更好地互動氛圍、關系黏性、正向評論反饋,助力創作者的持續性發展。
在萬物皆被數據化的時代,“爆紅”并非可遇不可求,其背后都有著可拆解的邏輯。只有理清邏輯、掌握方法論,才能讓更多創作者的付出有收獲,而這需要平臺與創作者的共同努力。
02
平臺賦能、粉絲共鳴
粉絲經濟中,平臺與創作者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兩方。影響創作者發展的,不只是內容風格上與平臺的契合度,還有平臺在流量曝光、內容建設等方面所具備的能力維度。
值得慶幸的是,當下不少平臺都已經將賦能創作者作為運營重點。以騰訊看點為例,其在創作Talk第二季上發布了面向創作者的內容生態愿景:讓與用戶共鳴的創作者獲益。從這一愿景中,可以看出看點平臺對創作者重視程度的提升,以及對“用戶共鳴”背后粉絲經濟的著重挖掘。
騰訊看點如此強調創作者發展與粉絲經濟,與其平臺特性息息相關。郭湘琰所提到的數據表明,看點平臺有著粉絲黏性強、互動積極性高的特點,看點平臺所提出的愿景,正是想把這一特點合理利用:不斷用切中用戶喜好的優質內容維持粉絲活躍度,同時讓創作者從粉絲經濟中受益。
為了實現這一愿景,通過總結過往的創作者扶持經驗,騰訊看點將推出百萬粉絲扶持計劃,表示將投入10億級別的流量、千萬現金補貼、進行專屬IP打造。在最近三個月,騰訊看點平臺就誕生了70多位百萬粉絲創作者,支撐創作者批量走紅的原因之一,正是來自平臺的賦能。
更具體地來看,平臺對創作者的賦能,通常基于流量、工具、培訓幾個層面。
?
大規模的流量曝光是粉絲經濟的基礎。影響流量的因素,一方面是平臺自身體量,以騰訊看點為例,背靠騰訊龐大的流量池,騰訊看點3月份數據顯示其日活躍用戶達2.4億,日均內容消費量已達96億。而如何將這些流量有效利用與轉化,則取決于平臺的運營政策,以及創作者對平臺政策的響應。
“荒尾”與“王者不二”,是騰訊看點平臺上兩個百萬粉絲級賬號,且都來自同一個MCN機構黎歌傳媒。其創始人鄭黎歌也受邀出席了騰訊看點創作Talk第二季,其分享中的一個要點,就是讓“賬號適應平臺”。
對創作者來說,利用官方活動獲得更多的流量曝光,是可復制的賬號運營策略。對有著不同特點的賬號,平臺往往有不同的扶持計劃,如對創作者,騰訊看點曾推出星耀計劃,給予優秀創作者600萬曝光資源包,此外還有原創達人入駐禮計劃,幫助新入駐的創作者快速漲粉;針對MCN機構,騰訊看點推出了看點MCN萬粉孵化計劃、看點MCN引力計劃等。
2021年,騰訊看點百萬粉絲扶持計劃中,流量扶持將覆蓋創作者的新手期、成長期、活躍期等全成長路徑。此外還有豐厚的“粉絲成就激勵”,粉絲數達到一定量級,即可獲得流量扶持激勵,粉絲越多,扶持流量越大。優質原創作者入駐騰訊看點,還可獲得“入駐禮”,根據外站粉絲量,將獲得對應的曝光資源,提升賬號入駐后的流量和粉絲量。
這些平臺活動為創作者、MCN機構從流量和收益兩方面提供了可觀的扶持。內容質量過關、能夠利用官方活動的創作者與機構,在運營粉絲經濟的第一步——觸達粉絲上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此外,在接下來的粉絲運營過程中,平臺相關工具的實用性、便捷度,則直接影響著與粉絲互動、管理的效率。
上文提到的“機智的呆狗”,其在直播17天后實現粉絲數量由16W翻了一倍,增至31.5W,并且粉絲活躍度、留存率很高。這也離不開他每天4-4.5個小時左右的直播時長。
“呆狗”能實現較高的粉絲黏性的背后,是其成功地將創作者直播間的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不斷強化與粉絲之間的連接。在這個轉化過程中,騰訊看點“一鍵加群”等工具,幫助“呆狗”便捷地完成了粉絲的留存與管理。
?
騰訊看點主播“機智的呆狗”
2021年,騰訊看點還將推出創作者中心,為創作者提供運營助力。創作者可直接在QQ瀏覽器和騰訊·QQ看點里訪問查看自己的作品列表,閱讀數據,粉絲數據,學習最新的創作課程。
當然,流量與工具為只是為創作者提供了“圈粉”的基礎,但面對日益挑剔地消費者,創作者真正能“圈粉”的核心能力依舊是內容。
需要明確的是,創作能力是一種可學習和精進的能力。騰訊看點建立了完善的創作者培訓體系,從平臺規則、內容創作、粉絲運營和商業變現等多方面持續為創作者提供課程學習,幫助作者快速成長為平臺優質作者。
另一位騰訊看點創作者“Li優然Eileen”,曾經歷了一段艱難啟動期,辛勤運營了兩三個月后,賬號依舊只有幾十個粉絲,每個視頻的播放量僅有三四百。
直到有一天優然邀請閨蜜出鏡,兩人配合下生產出了第一條爆紅視頻。隨即優然參加了騰訊看點為創作者開設的搞笑創作者訓練營,期間,老師給優然提出了用固定化結尾的制作建議,給自己的創作設置一個獨有的標識。現在優然的視頻結尾,總會出現了這樣的畫面:閨蜜總會把優然趕出家門之后,狠狠關上門。這也成了粉絲們的一個固定記憶點。
在平臺專業化的建議下,優然在15天沖破7000粉,2個月沖破33w粉。優然的成功案例為平臺和創作者提供了一個思路,基于平臺對海量數據的洞察與分析,結合創作者本身的特點,二者合作進行的內容共創會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也就是說,平臺除了作為渠道,也正在內容創作層面體現出更多的參與感與重要性。基于平臺在流量、工具、內容上的能力,創作者的發展土壤更加成熟。
03
商業化放大器
粉絲經濟是商業化的放大器。在當下以粉絲構筑的內容生態中,創作者的付出可以獲得足夠的回報。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需要對新語境下的“粉絲經濟”進行定義。
粉絲經濟的外延正在不斷延伸。從前,粉絲關系主要建立在粉絲和明星之間,而當下隨著粉絲文化的發展,被關注者的概念范圍不斷擴大,創作者、網紅、主播都成為了粉絲經濟的主體。
同時,粉絲關系衍生的消費行為,正在逐漸規模化,并形成固定的模式和商業活動。除了早期的明星周邊消費支持外,當前粉絲經濟已經慢慢發展出用戶打賞、內容付費、品牌帶貨等多種粉絲經濟商業行為。
在互聯網內容創作的語境下,粉絲的存在不僅能反哺創作者的內容生產,為創作者提供方向指引、創作靈感、情感支持,還能為創作者提供應得的商業化回報。而商業化回報最終又會反哺于內容創作中:在適當的收益支撐下,全職創作者能產生的內容質量、數量,會更高于兼職博主的平均水平。
?
艾瑞媒體營銷及內容領域研究院負責人呂榮慧也提到了粉絲經濟能產生的強大影響力:粉絲關系為三大關聯產業(消費生活、文化娛樂、網絡媒體)帶來了豐富的商業模式和創新玩法,也成為產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量之一,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3. 5萬億元,增長率為24.3%,預計2023年將超過6萬億。
也就是說,對創作者來說,他們的受眾既是粉絲,又是消費者。粉絲從內容消費及商業化變現兩個角度,給予創作者支撐。
這也正是內容電商的底層邏輯。章魚寶寶電商運營總監張楨在看點創作Talk第二季上分享稱,內容電商的生態結構里,更多基于“人找人”的新模式,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粉絲信任經濟。
章魚寶寶的實踐也說明了粉絲經濟能實現的商業化能力,2020年11月,其在騰訊看點上進行帶貨測試,入駐首月就做到了看點的帶貨銷售額第一,在增速和收入上都實現了突破。12月,章魚寶寶隨即啟動了內容電商IP矩陣賬號打造計劃。
章魚寶寶的案例證明了內容電商的生命力,也側面印證了創作者的變現潛力。根據創作Talk第二季上披露的數據,過去三個月里,騰訊看點平臺上有70位創作者成長為了百萬粉絲大V,月收入破萬的創作者達到了7365人,部分頭部創作者年收入超過一千萬。
讓創作者有應得的回報,這是內容生態最健康的發展形態。幸運的是,創作者當下正享有著好的發展土壤,與多元化的變現模式。
粉絲,已經不再是舞臺上、熒幕里的藝人的專屬。互聯網重塑了粉絲關系,屬于靠內容“圈粉”的創作者的機會大門已經打開。
正如騰訊看點內容生態負責人郭湘琰在現場表示的,“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創作者,通過在看點平臺生產優質的內容,獲得用戶的共鳴,名利雙收,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