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最后一天,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被傳已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額超1億美元,估值逼近130億元。
2021年元旦,奈雪的茶方面確認了該筆融資,披露領投方為太盟投資集團(PAG)。
無論是巧合,還是公關刻意行為,奈雪的茶融資事件不僅為餐飲行業2020年的投融資畫了句號,也為2021年餐飲與資本的聯姻開了個好頭。
新茶飲第一股競賽,接近塵埃落定?
千億級的茶飲市場近年來一直是多品牌齊頭并進的狀態,但因戰略和定位的原因,喜茶和奈雪的茶是行業公認的對標品牌。
在融資競賽的基礎上,奈雪的茶與喜茶爭奪新茶飲市場“第一股”的動作也頻頻,真真假假的消息聚合,吊足了大眾胃口。
△圖片來源:奈雪的茶官網
2020年3月份,在餐飲行業忙于造血自救的窘境下,喜茶憑借穩健的銷量和對數字化運營的布局,率先完成了高瓴資本和Coatue聯合領投的C輪融資,投后估值超160億元。之后的6月份,奈雪的茶完成近億美元的B輪融資,投后估值也達104億元。
2020年8月份,在紅餐(ID:hongcan18)發布的《2020中國茶飲十大品牌榜》中,喜茶以976.9的品牌指數名列第一,蜜雪冰城和奈雪的茶以959.5、958.4的品牌指數分列二三位。
也是在這前后,兩者競速沖刺IPO,爭奪新茶飲第一股的消息頻出。
2020年9月8日,先是傳聞喜茶在全方位品牌營銷戰略咨詢機構幫助下,將于2021年在香港上市,隨后,奈雪的茶同樣傳出將赴港上市的消息。12月,又有媒體稱奈雪的茶已委任招銀為其上市負責行,并稱將會再有其他承銷團加入。
△圖片來源:喜茶官方微博
對于二者的相關動作,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兩者的隔空互動,有資本運作的可能性,但總的來看,對于兩者的影響更多是“多贏”,不但提升了品牌聲量,也拉開了與其余競對的差距。
而對于二者能否成功IPO,加華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宋向前認為,無論是喜茶、奈雪的茶,還是快餐品類的鄉村基、老鄉雞,這些頭部品牌企業逐步上市,都是水到渠成,很自然的事,因為他們都較早接受資本,在品牌化、連鎖化、規范化和資本化的路程上面,也都已完成了長遠的準備和規劃。
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同樣判斷稱,整體上餐飲IPO在2020年已經初開大門,接下來伴隨著注冊制的全面開放,不止喜茶和奈雪的茶,大家都有機會。
“但不一定在2021年就立即能上市,應該看到,障礙還是不少的。”
細分頭部品牌受青睞
餐飲與資本再一次“蜜戀”
除去喜茶和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顏悅色、古茗等茶飲品牌同樣在2020年獲得高額融資。
據公開報道,2020年,單飲品行業全年的融資次數就有10余次,而縱觀餐飲全行業,更是高達百余次。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行業繼2015年后,再一次與資本“蜜戀”。
△2020年餐飲6大領域融資一覽表,不完全統計
在上一個10年周期中,除去2008年餐企上市潮余熱,受相關政策影響,直到2015年,隨著外賣的崛起以及餐飲迎來大眾化發展的拐點后,餐飲投資才再次短暫回暖。而后,受制于標準化難、數字化水平低等原因,資本短期難以看到回報,雙方的關系又再次冷卻。
關系冷卻的同時,餐飲業巨大的市場機會又始終讓資本難以割舍。正如天圖資本馮衛東在公開場合所說一樣:“中國餐飲品類比較多,可能會出現很多個千億級的餐飲上市公司,這是資本的機會,也是創業者的機會。”
對于2020年餐飲和資本的新一輪蜜月期,卿永認為,“可以將2020年看作中國餐飲產業資本化的元年。但一級市場的回暖和疫情無關,而是證監會開放餐飲企業上市的影響,以及供應鏈的成熟、收入與支出的確認、連鎖化的速度都達到了資本化的臨界點”。
△圖片來源:鄉村基供圖
而據紅餐網觀察,在2020年這段新的“蜜月期”,餐飲領域的投融資也呈現了新的特征:
首先,餐飲上游企業,供應鏈和餐飲服務成為融資次數最多的細分品類。不難發現,這與行業的數字化和標準化建設需求直接相關,且這些面向B端商家的企業更容易規模化和效益化;
其次,快餐、火鍋、新茶飲、休閑食品、輕食代餐等品類更受資本青睞。供應鏈成熟度高、標準化程度高、易于連鎖化,是資本聚焦這些賽道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攝圖網
第三,知名資本扎堆涌入,擁抱細分品類中的頭部品牌。在獲得一定融資和奠定發展機遇后,品牌更為看中的是資本所能帶來的相匹配的資源和計劃一致性。
比如國際頂級投資機構紅杉資本中國與鄉村基強強聯合,加華資本選擇了超級黑馬文和友,IDG、普洛斯等知名資本則在供應鏈賽道中扶持了良之隆、鍋圈食匯等頭部企業。
第四,融資并購與公司控制發生,且出現了產業投資基金。比如廣州酒家全資收購陶陶居,一些頭部品牌通過產業基金投資占領相關品類賽道,挖掘第二增長點建立競爭優勢;
第五,互聯網巨頭踏足餐飲。除美團外,騰訊、字節跳動、小米等均有投資動作;
第六,投資輪次集中在VC甚至PE階段,且數額較大,動輒數千萬級甚至億級。
資本化進程加速
餐飲業將迎來“黃金十年”
除去戰略投資和控股行為,行業資本的基礎退出機制是等待投資項目的IPO上市。
那么,在度過2020年與資本的蜜月期后,餐飲行業2021年會迎來“上市潮”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這個問題,卿永表示,隨著IPO注冊制的推行,上市將不再困難,但低增長的公司貿然上市,會面臨估值低和流通性差的風險。他預測,2021年,餐飲業還不大會迎來集中上市潮,這股浪潮預計會出現在2023年以后。
“不過2021年,餐飲存量項目投資‘百團大戰’即將上演,大量投資機構沖殺入場,投資估值水漲船高,存量頭部項目紅海一片,預估會有一大批踩踏的頭部投資機構。未來10年,將是餐飲人最好的十年!”卿永直言。
宋向前也抱著相似的態度,在他看來,餐飲業即將迎來快速發展的十年黃金時期,2021年,餐飲市場的投融資趨勢也依然會比較熱鬧。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未來十年,中國餐飲產業的細分品類龍頭企業,大多數都將完成資本化的進程,甚至上市。接受了資本和現代企業改制的餐企,也將成為經過內控升級、運營管理升級迭代的好公司,在未來長期贏得市場,在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
在宋向前看來,這些領先企業或者上市企業也將為行業帶來長遠的影響和意義:
第一,鼓勵廣大餐飲人,餐飲產業將作為國民經濟第一大門類產業,大有可為;
第二,給大家指明方向,別的行業可以完成智能化、現代化企業的轉型升級,餐飲業同樣也可以,這是意愿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
第三,餐飲行業的上市公司,對后來者將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餐飲行業完全可以做成一個現代化的大規模產業,成為中國民生系統的一個重大組合,鼓勵越來越多的資源,包括資金資源、人力資源、管理資源、品牌資源、社會資源和監管資源進入賽道,對餐飲產業的發展會產生正向的推動作用;
最后,伴隨著注冊制改革釋放的平等紅利,所有的行業、企業擁有同樣平等的運用資本的權力,未來,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會自覺的接受資本的篩選,跟資本一起,走向資本市場,完成資本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