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C產品到潮流時尚,從互聯網科技到日常消費,國產新品牌正在呈現不可阻擋的崛起之勢。在此過程中,伴隨著直播帶貨這種新營銷方式的興起,抖音和快手也正成為新品牌競逐的主陣地,新平臺與新品牌正在結成一種默契的戰略同盟。
那么,如果抖快新平臺出身的人創業做新品牌會怎么樣呢?最近,藍鯊有貨對BuffX創始人亢樂進行了一次專訪,亢樂本人曾在網易、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中操盤過數百億的項目,創立的功能性軟糖新品牌BuffX——產品未上線已獲得兩輪數千萬融資,產品上線一個月銷售額迅速突破300萬,快速拿到第3輪融資,估值漲到數億元,成為眾多功能性食品“模仿”的對象。
作為功能性食品類目的引領者,BuffX創始人亢樂是如何看待新品牌浪潮,為何選擇保健品這個類目,怎么讓BuffX成為爆款?藍鯊有貨試圖在本文中一一揭開謎底。
?
BuffX創始人亢樂
01
無數據 不創業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么要創業做新品牌,我的回答令許多人感到尷尬,因為本人創業并非是源于類似‘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種夢想的驅動,而是充分的數據帶來的理性選擇,”亢樂坦然道。
從網易辭職后進入字節跳動,亢樂成為抖音BrandStudio部?的負責?,而BrandStudio是抖音內部孵化新品牌的一個新部門。任職過程中,亢樂看到了這樣的一種趨勢——信息平權,這對新品牌崛起十分有利。
“80后一代,住在拉薩的人和住在北京的人獲取的信息是不一樣的。隨著抖音、B站等平臺的興起,只要有一部手機就能通過視頻了解所有的、同樣的信息。這代人的認知、審美、喜好等各方面趨于一致,中國即將迎來一個國民品牌時代。”
?
抖音、快手等平臺信息掌握得越多,算法越精準,對年輕人消費行為也了解得就越透徹,從而讓抖音、快手等平臺在新品牌孵化方面開啟上帝模式。據抖音內部數據,亢樂認為兩個品類機會最大:
第一,酒。年輕人更多選擇國外的品牌,洋酒品牌銷量增長速度也遠超國內品牌。原因很簡單,年輕人不認同中國傳統的酒文化。只要有一個酒類新品牌改變這個文化,就有可能成為中國的下一個茅臺。
第二,保健品。中國的保健品沒有跟中國年輕人溝通的能力,在年輕人看來,中國的保健品往往跟傳銷密不可分,存在過度營銷問題。近年來,中國年輕人瘋狂地購買國外保健品品牌,實際上很多洋品牌是“洗澡洋牌”,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亞的保健品牌Swisse,它是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創立的,其原料100%來自于浙江安吉,不過是將粉狀運到澳大利亞壓制成片而已。中國年輕人更希望有中國自己的保健品品牌。
亢樂在抖音看到了新品牌孵化的機會,但并不適合在抖音內部做。
很簡單,字節跳動2017年、2018年、2019年廣告帶來的營收分別約為120億元、500億元和超1000億元。亢樂所在的新品牌孵化部門,120人團隊,每年僅能完成五六千萬元的業績。廣告業務利潤率70%以上,新品牌孵化的利潤率僅有20%左右。字節跳動作為一家以算法為信仰的公司,內部孵化的新品牌也比較難得到流量傾斜。
為此,亢樂放棄了自己估值數千萬元的字節跳動的股票,投身新品牌創業。
02
功能性食品新品牌發展良機
“為什么不選擇酒?這個品類十分難做,開山、江小白已經做了,直到現在也沒有跑出來;選擇功能性食品這個保健品的細分賽道,是因為該品類有巨大的信息差,ROI也很高,”亢樂告訴藍鯊有貨,“我們投入100萬元,可以賺回來300萬元。
實際上,保健品的利潤率極高。亢樂透露,無限極的利潤率高達95%。當然,這中間有相當大一部分用于層層渠道分利。亢樂認為,這種保健品銷售模式的“長板”掩蓋了其潛在的風險。
?
一方面,層層分銷模式下,每一個層級的宣傳被放大,造成過度營銷,“產品最初的功能是補腦,傳到最后可能會變成能治療癌癥”;另一方面,高額的利潤也讓品牌容易不思進取,不愿在研發上投入重金。
亢樂認為,與原有的保健品品牌相比,新品牌因沒有歷史包袱,更易獲得消費者信任。盯著原有的保健品品牌“長板”,更容易做出一個差異化的新品牌,且是一個在產品、營銷、渠道等方面迥然不同的新品牌。
實際上,亢樂的這種品牌打造的思路,源于其擔任網易嚴選品牌總監的經歷。網易嚴選為何能在萬能的淘寶下崛起?淘寶有一個很長的“長板”——萬能模式,產品太多令消費者挑花了眼,只有通過搜索才能找到。網易嚴選反其道行之:選擇不多,品質不差,價格不貴,立馬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
在保健品行業,還有一個巨大的信息差,消費者普遍認為海外代購的產品比國內好。
“中國才是保健品最好的地方。”亢樂告訴藍鯊有貨,以褪黑素為例,這種幫助消費者快速入眠的原材料本身是一種激素,具有強耐藥性,服用過量會造成人體在睡覺時不再分泌褪黑素。在中國,褪黑素是不能隨意添加的,上限不能超過50mg。但在美國,有的保健品褪黑素含量超過中國同類產品的10倍。
中國保健品的供應鏈全球領先。美國成人營養軟糖第一品牌vitafusion,60%商品由廣東汕頭一家名為仙樂的健康科技公司生產。
03
AB test:貫穿始終的戰略
保健品的品類很多,究竟做哪一種?亢樂采取了一種很“字節跳動”的方式做決策——即AB test。
“我們要做哪一個?吞服、軟糖,還是壓片、泡騰片?我們并不清楚,也不會輕易下結論。字節跳動出身的人只相信AB test,讓消費者告訴我們答案。”亢樂告訴藍鯊有貨,“我們用12種版本的產品做調研。”
亢樂先是找了50多個年輕人到公司,在他們面前擺上12種不同的產品,說可以邊吃邊聊。實際上,亢樂的興趣點不在測試者回答的問題,而是與他們在邊吃邊聊的過程中,觀察他們下意識拿哪一種產品。
亢樂接著又在鄭州找了一個關系好的便利店,讓店員為消費者推銷這12種商品,并且明確告訴消費者這是帶有助眠或者護眼功能的保健品,看他們會選擇購買哪一種。
經過這兩種測試,數據告訴亢樂——做軟糖。
品類確定后,亢樂將產品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有用,一個是好吃。有用層面上,抖音數據顯示,消費者搜索最多的詞為助眠、護眼、壯陽、免疫、健康,這讓Buff X軟糖又細分為不同的類別:BUFF X EAT(健康飲食),BUFF X SLEEP(舒壓助眠),BUFF X EYES(潤眼護眼),BUFF X SEXY(男性提振),BUFF X VC(日常免疫)。而就在最近,BuffX還推出了最新的提神新品BUFF X ENERGY(提神醒腦)
?
產品研發的過程極其復雜,BuffX的研發人員和某藥廠的科學家聯合反復測試。以壯陽功能性軟糖為例,他們在4000多種原材料中進行了多輪反復的篩選,最終確定了以黑生姜為主材,其他材料為輔材的配比,并在合適的溫度下通過先進的制造工藝將其凝結成口感更好的軟糖。
從AB test確定品類到產品研發,BuffX足足用了半年時間。
此前,靠著亢樂網易嚴選、抖音電商的背景,BuffX在沒有PPT、也沒有產品的情況下,完成了由紅杉中國領投,梅花創投跟投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4個月后,BuffX又獲得了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中國、梅花創投跟投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但BuffX遲遲不推出產品,令投資人著實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組團視察,發現亢樂正忙著進行測試和研發,遂放心而還。
不過,真正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的還要數BuffX產品推出后的大賣:功能性軟糖上線后,一個月銷售額突破300萬元。
亢樂創始團隊感到興奮的還有另一個數據——產品上線三天之后,BuffX就拿到了天貓的自然搜索流量,尤其是拿到了助眠、助眠軟糖、功能性軟糖這三個大詞。
在亢樂的印象中,之前他做了上百家天貓店,卻從來沒有這種先例。他認為,這主要得益于之前長達六個月的測試,最終選擇的賽道十分清晰,并且在新品牌勃發的節點切入。
BuffX的AB test邏輯還延續到隨后的流量運營等環節。
以短視頻營銷為例,他們會進行反復多輪的測試。比如,第一輪,他們會先做30個腳本,提供一些想要傳遞的基本信息,像無糖的軟糖很好吃等,讓30個KOC做成短視頻同時分發。第二輪,他們會看哪一條短視頻內容跑得好,拿過來提綱化,加上明星的支持等輔助,形成一個最好的內容方向,然后給到700個KOC,讓每個KOC自己創作內容后分發出去。第三輪,將這些短視頻內容中ROI最高的那條KOC視頻,再找1000個KOC投放。在一輪又一輪的測試中,消費者實際上已經為BuffX挑選了最喜愛看的短視頻。
04
殺雞就要用牛刀
許多創業公司,因創始團隊成員能力不足,或創始團隊因利益糾紛而半道崩卒的不在少數,亢樂對此也深以為然。在BuffX創始團隊中,聚集了一大批牛人:
創始人亢樂曾任抖音Brand studio部門負責人和網易嚴選品牌總監。BuffX創始團隊中還有網易嚴選原供應鏈負責人,巨量引擎原市場總監,以及抖音原戰略合作負責人等,以及來自網易、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的營銷團隊。
團隊之所以如此高配,是因為亢樂信奉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反復講的一句話:“一個公司的人才密度一定要高于一個公司的業務復雜程度”。他將其理解為,“殺雞就是要用牛刀,只有這樣,才會殺得更快。”亢樂的創始團隊,每個人都曾經操盤過100億元以上的大項目。
這么多牛人聚在一起,如何避免因理念不一致而導致的內耗?亢樂從一開始就考慮到這種情況,并精心設計好合伙方案:成立了三個有限合伙公司,再由這三個公司控股BuffX,每一個有限合伙公司的實控人都是亢樂,其他合伙人則可以通過這種設計獲得相對較多的股權。由此,亢樂獲得BuffX的實際控制權,把控BuffX前行的方向。這種股權分配方案保證了公司的穩定性,也是投資人十分樂于看到的一種架構。
據亢樂向藍鯊有貨透露,已有投資機構要搶投第三輪,公司估值漲到數億元,這距BuffX產品正式上線僅僅過去40多天。
?
究竟是亢樂選了功能性軟糖,還是功能性軟糖選擇了亢樂?在亢樂這里,答案并不重要。他是理性創業的代表——創業并非是為了理想的一時沖動,而是基于足夠多的信息做出的決斷。
“實際上,我的審美是網易嚴選那個風格。直到現在,我其實都不覺得我會去買一個包裝這么花的消費品。在我的審美里,這個包裝我并不是十分接受,但為什么我不換呢?因為這是消費者數據信息反饋的結果,我個人的審美并不重要,” 亢樂告訴藍鯊有貨,在產品還沒有做出來前,BuffX 在天貓直通車上投放了不同包裝的產品,讓消費者點擊,看消費者最喜歡哪個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