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接觸“每日黑巧”,是幾個月前在混沌創新院的課堂上。
突然有一天,我們的班主任思雨就來發了很多盒巧克力,說:“這是咱們一個同學做的,送給大家?!?/p>
作為創新院的教練,也因為我們家有小朋友,思雨還特地多給了我幾盒。
我打開一盒“原味黑巧克力”,吃了一片。
emmmm,真的……不太好吃??啵€有點酸。
我把巧克力帶回了家,放在桌上。我家兩個見啥吃啥的小男孩,估計和我是一樣的感受,居然就讓這幾盒“每日黑巧”留在那里,直到今天。
(我桌上的每日黑巧)
作為一個在食品領域工作過很多年的人,我深知“好不好吃”對一個食品品牌的重要性(這也是我死活不看好代餐的原因)。因此我對“每日黑巧”充滿了疑惑:這個品牌,做得好嗎?
于是我搜索了一下每日黑巧,發現它其實是一個相當活躍的品牌:它已經上線一年多,現在月均銷售額保持千萬級,是天貓黑巧類目的第一名;它也出現在了李佳琦、羅永浩的直播間里,還請了當紅藝人劉雨昕做它的代言人。在愛奇藝的S級綜藝里也有它的身影。
(網圖:羅永浩直播間的每日黑巧)
(網圖:每日黑巧代言人劉雨昕)
所以是我的口感出了問題,還是每日黑巧有一些我不明白的奇妙之處?帶著這樣的疑問,我約了“每日黑巧”的聯合創始人,林希,來聊一聊。
對,林希就是那位送巧克力給創新院的同學。
1.不一樣的代理商
和林希見面是在她的辦公室,復興soho的某座樓里。辦公室略顯擁擠,放滿了每日黑巧的產品手冊,陳列架,還有各種紙箱和包裝盒。
像是,我曾經很熟悉的,經銷商的辦公室。
“沒錯,我們原本就是做代理的啊。”和她在朋友圈里出席各種時尚活動時的形象略有反差,林希本人很有親和力。她一邊把我讓進會議室,一邊介紹說,每日黑巧的母公司,LANDBASE,就是一家專門代理進口食品的經銷商。
“那我們就從LANDBASE開始吧。”我建議說,“你們為什么會想做這個生意?!?/p>
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因為林希留學回來最早是在匯豐銀行環球銀行部工作的。從金融行業出來成為進口食品代理商,這個跨度還真有點大。
林希說,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和當時在做著金融工作有關。
“因為做金融,對數據就很敏感,也喜歡從宏觀入手,看大市場大問題?!?/p>
2013年,中國的進口超市大爆發,林希與她的合伙人Ethan看到了這個趨勢。
“渠道有了,但是產品卻沒有跟上。”
林希與Ethan意識到這是個好機會,成立了LANDBASE,累計代理了40多個進口食品品牌,給進口超市供貨。
說來也巧,他們代理的第一個產品,就是巧克力品牌Monty Bojangles。
(網圖:英國巧克力品牌Monty Bojangles)
我很好奇,作為毫無零售經驗的金融界人士,林希他們是怎么拿到第一個品牌的代理權的?
林希笑了:“我們的確啥也沒有。沒有團隊,沒有經驗。但是我們是做金融的,我們research(研究)能力強呀!”
林希和Ethan決定從英國開始尋找代理的對象,因為兩人都是在英國留學,對英國品牌相對熟悉。結果他們發現Monty Bojangles這個松露巧克力品牌,很年輕,增長很快,產品也很強。
“很專業,出了很多口味,甚至還有辣椒味的?!?/p>
林希和Ethan和對方溝通,希望可以做Monty Bojangles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承諾把品牌的第一個專柜開在上海國金中心,也就是亞洲第一家蘋果旗艦店的所在地。并且全款拿貨,先試一年。
對這個英國品牌來說,這是沒有風險的意外之喜,當然一口答應。
于是LANDBASE就在國金中心的城市超市(City Super)開賣Monty Bojangles。
“很快,我們做到了國金巧克力類目的第一名。各大商場都來找我們,要我們去開專柜;各國的品牌,甚至各大領事館也都來找我們,要我們去代理他們的產品?!?/p>
“所以你們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代理商。”我問林希,“為什么還要自己做品牌呢?”
林希說,還是回到他們的金融背景上來看問題:做貿易,估值和長期價值是很低的。做一家代理公司,不能成就偉大的生意。
但是,品牌沒有天花板。歐萊雅、聯合利華、寶潔、他們的品牌幾乎是可以無限增長的,另外,它們可以收購其他新興品牌去做業務延展。
林希說:“全球富豪榜前20,大部分都是品牌的擁有者。做品牌,有很好的現金流,可以做很長期的生意?!?/p>
說真的,作為一個做品牌十幾年的人,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問題。前金融界人士思考問題的角度果然不同。
確實,想做自己的品牌,似乎是大部分代理商的夢想。但我看到的成功案例并不多。那LANDBASE呢,會成功嗎?
林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篤定。她說:
“我們不是一般的代理商。我們很獨特。我們一直是用做品牌的模式來做貿易的。”
“從一開始,我們就非常清楚,我們以后是要做自己的品牌的。我們從金融行業過來,完全是外行,所以最快的學習路徑就是把進口品牌都拿過來做一遍。食品全類目的代理我們都做過,各種形式的企業我們都合作過,全球大公司、家族企業、初創公司……”
在創辦每日黑巧之前,LANDBASE 80%的營收就已經來自于那些專門為中國市場定制的產品概念。LANDBASE不滿足于僅僅代理一個國外進口的產品,會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要求國外的品牌為中國市場做出調整。
“做貿易出身、做供應鏈出身的創始人,自己做品牌的確是很難的。因為做品牌涉及到對人性的理解、對C端的理解,還要有足夠高的審美。做品牌是一個對綜合能力要求特別高的生意,尤其是在從1到10的過程中,產品、營銷、渠道、供應鏈,少了哪一塊的能力都不行?!?/p>
“但你覺得你們是沒問題的。”
“是的,我們一直在為此作準備。LANDBASE這些年積累的海外資源、供應鏈能力、運營能力,就是為了做自己的品牌。”
林希堅定的語氣簡直不容反駁。
(網圖:每日黑巧的瑞士工廠)
2.從制高點往下滲透,“全村的希望”
“那為什么選擇巧克力這個品類呢?”我問林希,“這個品類已經有很多大品牌了:德芙、費列羅、好時……”
“因為在中國,這個品類太奇怪了!20年來都沒有創新,一個能打的本土品牌都沒有!”
我對這個回答相當有共鳴。
巧克力品類的創新確實太少了。那些占據大部分市場的領導品牌,每年除了不斷拍廣告講“絲滑”,就是在包裝上做調整,看不到大的進步。
另外,這幾年新國貨風起云涌,不管是個護、彩妝,還是咖啡、飲料,都有很多很厲害的本土品牌崛起。相比之下,巧克力市場是太安靜了。
“所以你覺得這樣的市場里一定蘊含著機會?”我問林希。
林希說,選擇賽道,還是要看數據。又要回到他們的金融背景來說事了。
全球零食最大的品類,就是巧克力。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前十名,有八個是做巧克力糖果的。
同時,巧克力是可以無限延展的品類,它是“非咸食”里被使用得最廣泛的的原材料。
“這個市場非常大。”林希說,“而且巧克力是典型的沖動型消費類目,有文化和精神屬性,可以賣出很高的溢價?!?/p>
“酒、咖啡、巧克力、茶,這種可以在沿街開出專門店的品類,可真不多啊?!?/p>
更重要的是,林希和Ethan看到了巧克力品類發展的趨勢:健康和功能化的浪潮已經在國外市場掀起,這個品類會被完全改變。
成熟的巧克力市場比如日本,2016年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70%的日本巧克力都是場景化的,占據便利店貨架的都是日本本土品牌。而中國呢?巧克力依然只是“巧克力”。
(網圖:每日黑巧改變了巧克力貨架的格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相信這個變化一樣會在中國市場發生。所以我們的產品,是從不含白砂糖的100%黑巧克力開始的。”
話趕話地講到了產品,看著興致勃勃的林希,我有點不好意思地提出了文章開頭的問題:
“但是我覺得,你們的黑巧克力一點都不好吃啊……酸而且苦,巧克力原本可以帶給我的幸福感,都沒有了?!?/p>
林希不為所動,反問我:“那你喝咖啡嗎?”
我茫然地點頭。
她又問:“你喝美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
我說我喝焦糖瑪奇朵。
“對?。 绷窒Uf,“喜歡喝美式的人是少數,吃100%黑巧克力的人也是少數,但他們都是最硬核的咖啡或者巧克力的愛好者。我們最早的產品叫‘小方’,也叫‘老饕摯愛’,就是要從品類的制高點切入?!?/p>
“黑巧克力只是第一步,為了樹立我們不含白砂糖的健康品牌形象。但我們很清楚,牛奶巧克力的銷量是黑巧克力的10倍以上,所以今年8月我們推出了黑牛奶巧克力,你可以嘗嘗,零差評的產品哦!”
我嘗了一塊DARK MILK(黑牛奶巧克力),果然甜美了很多。但包裝上依然寫著,0添加白砂糖。
(網圖:每日黑巧的DARK MILK)
“所以你們早有計劃?!?/p>
“當然。我們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計劃。從純黑巧開始,然后是黑牛奶巧克力,然后是擴大到零食范疇。但我們一定是圍繞大健康概念去延展我們產品線和品牌矩陣?!?/p>
“往后幾年的產品線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
“怎么看待競爭呢?如果巨頭們都發力做黑巧克力這個品類呢?”
林希依然是胸有成竹的樣子:
“我們就是要來改變市場的。我們不只是把巨頭當對手,也希望巨頭們能和我們一起給市場帶來轉變,我們的眼光看到的不只是和對手競爭,而是想把這個市場做大,這也說明了我們創始團隊的格局?!?/p>
林希解釋說,作為進口食品代理商,與國外的公司打了這么多年交道,她很清楚這些競爭對手的優勢劣勢。
“有些雖然是大集團,但核心還是家族企業,保守而且集權,船大難掉頭,很難針對中國市場作出快速的反應。而且他們盤子這么大,是不會聚焦到我們的細分賽道的?!?/p>
另外,巧克力這個行業,因為原材料產地基本都在國外,在中國的供應鏈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暫時沒有成本優勢。每日黑巧目前的核心生產都在瑞士及歐洲,可以靈活調配海外供應鏈,這是隨著國際物流的發展,新時代賦予的獨特優勢。
“還有就是,我們是全村的希望??!”林希笑著說,“這個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我們橫空出世,合作伙伴,包括電商平臺方,都很興奮,也特別支持我們。”
3.金融思維背后的驅動力
和林希聊天,我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感覺,那就是她的創業,好像每一步都計劃得特別清楚。
從產品研發,到供應鏈管理,到銷售渠道拓展;從品牌定位,到廣告投放,到數據驅動……
我問她的問題,她似乎都早已想好,回答都有理有據,非常篤定。
“所以這還是和你們曾經做金融有關嗎?為什么一切都能被安排得這么好?”
林希給我看了一張圖:
“這是我們公司的logo,是魔術帽里長出來的小樹苗。Ethan在英國學的是‘可持續發展’,我們希望做的是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包括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和合作伙伴的關系?!?/p>
“我們2014年就定了公司的使命:用自然的恩賜喚醒快樂。我們相信快樂本來就一直在那里,所以我們用的詞是‘喚醒’?!?/p>
“你相信嗎?6年來,這個使命一個字都沒有改動過。我覺得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改?!?/p>
“可是這和你們做巧克力的生意有什么關系呢?”
“有關系啊!從第一天起我們就沒把這件事看成純粹的生意。有很多生意是很賺錢的,但它并沒有顛覆什么,也沒有對這個世界做出什么有益的改變?!?/p>
“我們從來都不只是單純地追求盈利。雖然每日黑巧看起來只是一個休閑食品,但巧克力也可以改變世界。我們使用的可可,都是公平交易的,目前也在和海南政府談種植可可豆的計劃,幫助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還想在海南建工廠,將來在全球的貨架上都可以有中國海南生產的巧克力……”
林希說,創業主要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能力。有了更大的能力,就可以為這個社會做更多的事情。每日黑巧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的產品,使用可降解的環保包裝材料和清潔的能源,每賣出一定數量的產品,他們還會在全球各地植樹。
“并不只是我們這么想這么做?!绷窒Uf,新一代的創業者普遍都具有使命感。創業者想創造偉大的企業,投資人也都夢想投出一家偉大的企業,而不僅僅是賺錢。
“我們的使命是會落到我們的經營里面來,落到我們產品上來的。我們一步一步都有計劃。使命對團隊也特別有吸引力,會聚攏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和我們一起走下去。”
因為來之前研究了一下林希的朋友圈,我問了一個很突兀的問題:
“你的合伙人,Ethan,是你先生吧?”
林希似乎沒有想到我會問如此八卦的問題,愣了一下:“是啊?!?/p>
“夫妻一起創業,和單槍匹馬創業,有什么不同嗎?”
林希想了一想,特別鄭重地說:“創業是一個在希望和絕望之間徘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戰友,特別特別特別重要。能不能成功,其實就是看創始團隊是不是互補。”
“而我和Ethan非常互補。一個左腦強,一個右腦強。Ethan特別熱愛品牌相關的事,特別喜歡藝術,所以他負責務虛,管品牌的事;而我呢,我管執行。對創業團隊來說,執行力也是生死攸關的?!?/p>
夫妻創業,能力互補,使命驅動,計劃周密,平臺支持,全村希望……林希的創業,是不是太順利了?
“那你們創業這么久,有沒有遇到‘至暗時刻’?就是那種特別絕望特別無助的時候?”
林希哈哈大笑,說:“這個時候我是不是應該講一個特別慘的故事,才能符合你的預設???”
我也笑了。這個問題好像是有一點矯情。
林希很認真地回答我說:“說真的,沒有特別絕望的時刻。我很樂觀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強。不管發生什么,我第二天就好了,不會沉淪在里面?!?/p>
“可能我們運氣還不錯吧,基本上都按照我們的節奏去走了。”
和林希聊了2個小時,外面天色都黑了。我問了她最后一個問題。
“所以創業的終局是什么?你有想過么?”
“創業的形態會變吧,可能以后都不是以公司的形式存在的。但我想我們可以影響更多的人,這是一輩子都可以追求的。”
“尤其是對我身邊的女性。她們在職場上要平衡工作和生活,面臨挑戰和取舍。如果在我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給身邊的人一點引導,給她們能量,這會讓我覺得很幸福?!?/p>
林希說,這也是為什么每日黑巧會選劉雨昕做代言人。因為她風格很中性,很有勇氣,就是理想的新時代女性的樣子。
我猜,給職場女性以能量,大概是在LANDBASE的使命之下,林希的一點小私心了。
(Ethan、劉雨昕和林希在每日黑巧發布會上)
和林希聊完了。我有一個很強的體會,那就是新一代的創業者和以前的企業家太不一樣了。
他們重視數據,關注大趨勢,每一步都有清晰的邏輯推導,而不是單純依賴運氣和埋頭苦干。
林希他們用做金融的思維做巧克力,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趣。
更何況,背后還有超越商業的使命感在驅動著。
我突然覺得,每日黑巧未來能不能戰勝巧克力巨頭們,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
用創新的方式做有意義的事情,本身就足夠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