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的野心,社區店來打通。
“鍋圈來勢兇猛”
熱心讀者小劉已經在鍋圈買了好幾次火鍋食材,“真的便宜”,是他對鍋圈最大的認可。他住在一線城市郊區,哪怕是在這,想要吃火鍋的心愿,鍋圈也可以幫你滿足。
鍋圈食匯是“一站式火鍋食材零售超市”,產品以火鍋食材為主、燒烤食材為輔,銷售渠道包括線下門店、線上商城、外賣平臺以及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不包括其他線下商超等渠道。目前,鍋圈以二線城市以下為主,在一線城市則以郊縣或城中村為主。
鍋圈成立于2017年,時間不長,融資額矚目。從2019年8月A輪融資開始,到2020年,完成4筆融資,金額高達10億元。市場的風向吹來,今年,火鍋巨頭海底撈于11月在北京開設的“食材自提店”,無一不在昭然火鍋食材的廣闊市場前景。
· 消費端-解決顧客最后一公里需求·
受資本青睞的鍋圈,在消費者中同樣有口皆碑。鍋圈的入侵,本質上是引導了消費者本就存在的需求,更方便的吃火鍋。
鍋圈的位置一般覆蓋在社區門口,對于想要嘗鮮的人來說,著實方便了很多。鍋圈的受追捧, 其實是找準了消費者被忽略的消費偏好,開創了一個新的消費習慣。
在以前,大家想吃一頓火鍋,要么去外面吃,要么自己買食材。有多少單身人士,約了朋友幾個月,就是為了饞一頓火鍋。個人獨自去火鍋店就餐,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不太習慣。就算不怕麻煩,自己去購買搭配食材,也很費事。挑選、搭配、處理食材,還要保證味道,不管對于懶宅一族的年輕人還是其他受眾,都是一件沒那么日常的事。
鍋圈縮短了人們吃火鍋的心理距離和生理距離。
因為各種時間和金錢限制,火鍋吃得沒那么方便,而現在,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發現小區門口有一家鍋圈,花個十分鐘挑選食材,馬上就可以吃火鍋,很難讓人不心動,畢竟價格還相對實惠。
把海底撈和鍋圈對比,鍋圈的價格優勢很明顯。
鍋圈價格和海底撈做對比
有消費者表示,它們家的蝦滑便宜大碗,準備以后下面也用。就實惠方便這一層面,鍋圈打出了名聲。
對于火鍋,消費者其實是有一個價格錨點的。傳統吃火鍋,外出就餐,價格一般在200-300元元左右,隨著消費升級,五六百元上千元也是火鍋的常態。但鍋圈的出現,將幾大百的價格大幅度降低,甚至節省點,一個人一百塊不到,就可以吃到一頓火鍋,著實有吸引力。
在保證方便實惠的同時,鍋圈的產品同樣具有說服力,畢竟吃到消費者嘴里,再便宜,不好吃也白搭。
鍋圈門店400多種食材全部來自自研和自有品牌。在鍋圈產品研發流程中,會根據前端用戶大數據,不斷迭代自己的產品,然后制造出反復測試的爆品,這也是產品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
在消費端來看,鍋圈的出圈解決了習慣、方便、實惠、口感等基礎問題,將好吃不貴的產品定位樹立完成,消費者也愿意為其打call。
· 產品端-供應鏈+產品優勢·
而從產品端來看,鍋圈的出位離不開供應鏈的強大。
目前,鍋圈食匯已經和超過600家OEM/ODM合作,通過在全國建立10大倉儲物流中心,形成冷藏、常溫、冷凍的標準化物流,從而達到菜品次日達的新鮮優勢。
在成立鍋圈以前,創始人其實已經在行業內深耕了多年。與以往傳統食材銷售落后、層層加價、下沉難、效率低、同質化嚴重的供應鏈路來比,這種從食材產地到終端門店的銷售鏈路,鍋圈是行業第一個。
而這種廠家直接到消費者的模式,也大大縮短了傳統供應鏈的鏈路,削減了成本,使得消費者感到實惠,同時,也利好加盟商。
2017年品牌創立,2020年店鋪超過5000,鍋圈的快速擴張其實得益于加盟商。很多縣級的鍋圈加盟商,不止開一家店,而是3家、5家的布局,最多的甚至達到數十家。加盟商的認同,其實就是鍋圈供應鏈強大的體現。
因為砍掉了冗長的傳統零售模式,讓加盟商拿到更多利潤,加盟商自然樂得自在。目前,鍋圈關店數量不足1%,證明加盟商對其模式還是認可的。
鍋圈線下零售店
而隨著店鋪數量的擴張,鍋圈有資本對上游議價,其中空余的資本自然可以更好的用到產品研發中以及補貼加盟商。
鍋圈的產品為什么受歡迎?
因為全國50多人的采購人員和200名的買手團隊,會清晰明了消費者想要什么,根據需求然后自有研發,不斷迭代產品。
常新常變,這是鍋圈產品保持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關鍵。
而從品類上來說,選擇火鍋,更有優勢。作為餐飲行業細分品類中的翹楚,火鍋一直是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且火鍋標準化程度高,冷鏈條損害度較低,磨損更小。
火鍋產業鏈的上游與中游發展成熟,無論是食材、醬料,都形成了足夠的標準供給,且其口味在全國范圍內接受度高。選擇火鍋品類,是食材便利店的優良選擇。
· 運營端-數字引領·
去年6月,鍋圈建立了一個集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技術開發于一體的云信息中心平臺。針對食材供應鏈各個流通環節,進行智能化、數字化的改造。通過智能BI系統,能夠得到所有線下門店的大數據報表,每家門店的實時數據、會員消費占比、用戶購買行為等,有一個全局的把控。
通過實時動態盤點系統、SAAS數據交換系統、智能補貨系統、供應商協同系統等技術賦能門店,實現精準營銷,真正提升整個供應鏈效率。
通過這樣的智能化系統,能實現5000家門店高效低成本的運營。同時,在云信息平臺上搜集的核心用戶消費信息,能夠為反向為產品研發、上游食材采購、供應鏈儲備等提供決策指導意義。
鍋圈的數字化不僅表現在供應鏈,同時體現在會員系統上,通過收銀和會員的在線管理,同樣能夠清晰用戶的畫像,實現精準營銷。
以鍋圈的會員體系來舉例,當他加入會員時,會員管理系統就會記錄下他每次的選擇偏好,金額和頻次。而下次,當他打開手機屏幕,他喜歡的產品就出現在眼前。這背后,是數字化在運營。因為他的一切購買行為都會被記錄,他的購買被有效的針對了。
這樣,在不需要過多思考的前提下,就能幫助消費者下單。這種精準營銷的好處在于,可以持續滿足客戶的期待,總是買到自己想要的,顧客忠誠度提高,客戶粘性也會增加。
鍋圈通過對消費者“不喜腥味、多辣、信用卡、果汁控、有小孩、素食主義、外企”等千萬個會員畫像,在了解需求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鍋圈的數字化鏈路是會員在線-收銀在線-產品在線-后廚在線-管理在線-供應鏈在線。背后其實是解決了三個在線:消費者在線,管理在線,供應鏈在線,帶來的是效率、服務的提升。
通過數字化管理后,企業可以規避很多弊端。傳統的管理是制度和人管理,不可控項多。但數字化管理清晰透明,實現由人到工具的系統管理。
從消費端來說,鍋圈解決了買不到、買不好、買不全的消費痛點,開創了在家吃火鍋的場景。而從產品端來說,則是低價優質和和供應鏈的保障。最后再從運營端來講,通過數字平臺, 實現精準營銷,提高了營銷的效率和管理,實現企業正向的循環。
鍋圈的鏈路是這樣的:自研產品(保證品質)-合作ODM/OEM(保證速度)-定價低(利好消費者)-擴大加盟(輻射更廣)-數字運營(消費者反饋)-產品迭代(爆品產生),通過這么一套有效的、精準的的品牌策略,實現消費者心智的占領和品牌的輸出。
以消費者出發,打通全鏈路,做出好產品,利好加盟商,結合數字化,鍋圈出位,融資10億,同時計劃2022年門店數量突破10000家。
“中國1000戶以上的社區有18萬個,2000戶以上的社區有9萬個,如果2000戶開一家鍋圈,這樣的社區店就有9萬個,所以我們這個市場很大?!卞伻撌既藯蠲鞒治觥?/span>
鍋圈的野心,通過“零加盟費”也許可以完成。只需要二十幾萬元的店面費用,就可鋪設開店。而鍋圈聚焦的下沉市場,是對價格敏感的人群。鍋圈好吃不貴的口碑,以及疫情下,線下實體消費的受阻,都有可能為鍋圈完成萬店鋪設奠定條件。
疫情當下,危機中轉機橫生。在今年一月份,鍋圈的店鋪數量才只有1700家,到十月份就突破了5000家,平均每天開店12.2家。不能不說,殘酷的疫情環境帶來的消費習慣的一定改變,反倒給給鍋圈注入了強心劑。
鍋圈,就是想通過一個一個社區圈子,以三公里為輻射,滿足人們日常火鍋需求。這種社區食材超市相較于傳統外賣配送的多點對多點(多個商家配送多個用戶),比如叮咚、美團等,食材超市則是單點對多點(食材超市直送用戶),大大提升了輻射范圍內的配送效率。用最短的時間把食材送到用戶手中,快速滿足了客戶的需求。
鍋圈的野蠻入侵,帶給當下餐飲行業啟示:數字化是餐飲零售提升經營效率,改變成本結構,保持優勢的新鮮血液。
總結起來,鍋圈的成功離不開三點:
第一,疫情倒逼社區形式的商業模式繁榮發展,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火鍋食材便利店迎難而上;
第二,在火鍋便利店還未大肆橫行時,以及社區便利店紛紛廝殺時,火鍋便利店作為更細分的領域,脫穎而出;
第三,優質低價的產品和成熟的供應鏈,以及數字化的管理,提升了行業效率。
在未來的布局中,鍋圈充當的角色可能是擴大供應鏈的勢能,解決下沉市場三四五六線中小商家供應鏈難題。通過ToC實現零售端盈利業務同時,通過ToB,完善基礎實施。
傳統的火鍋店都是向上游購買食材,買多了,放久了不新鮮,對火鍋店聲譽造成影響,而買少了,消費者點菜什么都沒有,同樣很影響消費體驗。這時,鍋圈供應鏈的強大就彰顯了。
但是,在鍋圈猛烈的擴張勢頭下,對品牌的深度運營值得關注。隨著懶熊等后起之秀的沖擊,加碼品牌的塑造,是放大競爭優勢的有利點。
同時,加大連鎖運營培訓,保證企業健康成長,減少人才不確定性的依賴,預防企業擴張過程中的風險,打造連鎖終端的品牌價值,是鍋圈食匯在未來需要關注的地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