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當下消費者追求口感、營養、健康的乳制品需求相符合的低溫酸奶,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相比常溫酸奶,低溫產品的市場集中度較低,尚未出現大單品,且隨著新老品牌的入局,細分賽道衍生明顯。
在一二線乳制品消費遭遇天花板之際,低溫酸奶逐漸向高端化方向轉變。另外冷鏈系統的完善、三四線乳制品消費需求增長,未來將會成為低溫酸奶的增量主戰場。
01
低溫消費不斷走高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我國酸奶產品銷售額將從2012年的456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2%。在整個乳品市場中的占比,也從2014年的20%躍升到2019年的36%。
低溫酸奶作為傳統的酸奶品類,一直保持著較快增長。但自光明推出首款常溫酸奶—莫斯利安之后,開啟了常溫酸奶這一全新品類。各大乳企紛紛加入常溫酸奶爭奪戰,推動了常溫酸奶成為新增長引擎,低溫酸奶卻出現了消費增長放緩的趨勢。
英敏特數據顯示,最近5年常溫酸奶的年均增速保持在45.8%的高水平,遠超低溫酸奶和乳酸菌飲料。2017年,常溫酸奶已經超越低溫酸奶,成為酸奶市場的第一大品類。2019年,常溫酸奶的市場銷售額已迫近低溫酸奶和乳酸菌飲料的總和。
酸奶品類不斷發展,以及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喚醒了對酸奶的需求。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年輕消費者成為酸奶的主要消費群體,未來低溫酸奶可能會逐漸成為這部分人的首選。
智研咨詢數據顯示,從2010年-2019年,低溫酸奶人均消費量已經從0.59kg上漲到了1.58kg,速度明顯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低溫酸奶人均消費水平仍然較低,還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在追求健康、品質升級的需求之下,低溫酸奶市場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02
新銳品牌名頭更響
在常溫酸奶市場中,早已誕生了安慕希、純甄、莫斯利安這樣的大單品,伊利、蒙牛、光明這三個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也比較高。
然而在低溫酸奶市場中,以上述幾個企業為代表的乳企均有自己的子品牌,并且也有不錯的成績,但這些品牌主要精力還是側重在線下渠道,網絡上的聲音并不多。
相反的,一些崛起堪稱飛速的新銳品牌,即使市場規模還不夠大,但也引得行業側目,打響了名聲。比如傳達出“無添加健康食品”理念的簡愛、樂純。
當然,一定程度上,這些品牌崛起與冷鏈運輸發展、互聯網、電商等平臺關系密切,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新銳品牌創新的產品和模式抓住了低溫行業發展的窗口期。
目前,除了簡愛、樂純,蘭格格、卡士、元氣森林等品牌也是業內比較有名氣的產品。
此前,由于低溫酸奶受制于冷鏈運輸條件、保質期限制,使得低溫酸奶只能側重于線下渠道,市場參與者相對較少。
但隨著冷鏈運輸體系的完善、乳企加速全國化奶源布局,低溫酸奶可以輻射的范圍在進一步增大,低溫酸奶前進的步伐也在加快。
目前,低溫酸奶市場競爭結構還屬于分散型,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領導品牌,這對任何一個入局低溫酸奶領域的企業來說都是個機會。借助于冷鏈的升級,低溫酸奶市場可能會持續洗牌。
無論是定位高端、低端還是全方位發展的低溫酸奶品牌,都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策略,找準方向切入市場,才能在低溫酸奶細分賽道中率先搶占有利地位。
03
產品升級已是必然
低溫酸奶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比較明顯標簽就是健康食品,尤其以益生菌酸奶為主要代表的產品。
2005年蒙牛推出LAB益生菌酸奶和冠益乳酸奶、2006年伊利推出LGG益生菌酸奶、2007年光明推出添加B+100益生菌的“暢優優酪乳”酸奶,合力開啟了益生菌功能性酸奶的發展熱潮。
市場上各種益生菌酸奶層出不窮,但大多數還是集中在關注腸道和消化健康方面。
過于強調益生菌酸奶的功能化也不一定是件好事,一方面會讓低溫酸奶的消費場景變得單一,而且人們消費低溫酸奶的目的也不僅僅在于此。另一方面益生菌酸奶并不一定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功能性是否經過證實還有待考察。
現在的低溫酸奶已經開始從口味、功能、場景等多方面進行升級,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從口味上來看,從常見的大果粒酸奶已經變成了更為豐富的口味,比如炭燒酸奶、芝士酸奶、椰子玫瑰酸奶、桂花酒粕酸奶、黑糖椰果酸奶等。
從功能上來看,包括無添加、無糖、高蛋白、代餐、清潔、體重管理等。比如卡士YO KEEP定位型體管理、農夫山泉推出的植物基酸奶、銀橋輕實酸奶作為代餐選擇等。
從場景上來看,包括餐后、運動等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卡士餐后一小時,定位餐后消化場景,牢牢抓住餐后消化這一市場。此外,高蛋白酸奶也適合運動后的營養補充。
在低溫酸奶市場新、老品牌爭相布局之下,低溫酸奶細分賽道逐漸衍生,圍繞產品持續創新才能長久的走下去。
04
高端化+市場下沉
雖然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水平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一二線城市居民的乳制品消費水平已經較為不錯,三四線城鎮居民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一二線城市由于收入水平較高、關注營養健康,會有意識通過食用乳制品來補充營養,使得一二線乳制品消費正在不斷向高端化的方向升級。
而在低線市場,對乳制品的認識和需求越來越多,低線市場人均飲奶量也在逐漸增加。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從2000年到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飲奶量一直呈現上升趨勢,2018年已經達到人均6.9kg。
低溫酸奶同樣面臨這樣的消費現狀,在一二線消費多元化、三四線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向高端化發展和加速市場下沉可能是低溫酸奶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二線消費者對于樂純、簡愛這樣的高端低溫酸奶接受度良好,再加上中高端市場尚存空白,還未被乳企巨頭和區域乳企所占據,是不少品牌的發力重點。
而在下沉市場,銷售渠道多樣化為低溫酸奶的進入提供了幫助。當然還需要不斷進行消費者教育,先從中低端低溫酸奶入手,培養他們有意識的選擇健康、優質的低溫酸奶產品,未來將是低溫酸奶的增量主戰場。
對于低溫酸奶而言,若要獲得更大的市場,還需把握當前發展機遇,做好產品創新升級和市場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