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香菇醬企業仲景食品登陸創業板,截至午間休盤,總市值達121.8億元。
然而,一天之后的11月24日,仲景食品股價即出現下跌,一天之內市值跌去3.85億元。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仲景食品最出名的地方不在于一年銷售3億多瓶香菇醬,這家被譽為“老干爹”的食品企業,號稱是老干媽的強力競爭對手,其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五年四闖IPO的經歷。
除此之外,在仲景食品背后,創始人孫耀志掌控的橫跨工業、農業、商業、醫療、養生、食品六大板塊的“宛西系帝國”更為吸引注意。
作為草莽英雄,孫耀志白手起家的創業史完美演繹了“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
01
從“大蜜丸”到“老干爹”
1951年8月,在河南省內鄉縣余關鄉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孫耀志出生了。在當時河南農村,貧窮成為他成長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因為家里窮,只上了兩年初中的他被迫輟學,不想當農民的他,把參軍當作自己改變命運的唯一希望。
終于在17歲時,孫耀志應征入伍。本以為部隊能夠實現人生理想,但當飛行員的夢想也離他而去之后,受到致命打擊的孫耀志大病了一場,隨后決定退伍回鄉尋找出路。
自此,孫耀志才開始他的“逆天改命”之路。1985年,34歲的孫耀志當上宛西制藥廠長,在此之前,孫耀志先是在西峽縣工業物資站工作,而后歷任宛西制藥廠副廠長、西峽縣經貿委當人事科科長,其履歷不可謂不光鮮。
孫耀志當時接手的宛西制藥廠在1978年成立,到了1985年,藥廠共有200多個工人,但即便守著八百里伏牛山這么好的天然藥庫,藥廠卻連年虧損,在孫耀志上任時,藥廠工人已經有連續兩個月沒發工資。現在來看,其上任不免有臨危受命的意味。
早期宛西制藥廠
上任后為了給藥廠找條真正的出路,孫耀志親自帶著副廠長、銷售科長等五六個人去推銷藥廠積壓的產品“大蜜丸”。但在第一站江蘇徐州,他們就遇到了地痞流氓,同去的幾個人都被打了,孫耀志也被打得鼻子流血。
這里面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橋段,在孫耀志帶著供銷科長靳明義來到河南省輝縣時,正值一年一度的百泉藥交會開幕,但他們在接待處報上自己的廠名“宛西制藥廠"時,卻被告知完全不知道這個廠子,被人當場趕了出去。事后孫耀志才知道,這里只接待有名氣的大廠家,當時在百泉沒有宛西的立足之地。
經歷這幾次挫折后,孫耀志依然沒有退縮,就這樣,北上沈陽,南下廣州,東進上海,西赴蘭州,穿行9省23市,歷時9個月,孫耀志帶著手下行程萬余公里。而這在宛西制藥的發展史上也被稱為“宛藥長征”。此次“長征”之后,宛西制藥廠的訂單也多了起來,但這些訂單只能解燃眉之急,沒有后續資金支持生產,宛西制藥依然掙扎在死亡線上。
但經歷了此次“長征”后,孫耀志奠定了自己作為廠長的主導地位。很快,轉機也隨之出現。在孫耀志的推動下,宛西制藥和江蘇中醫研究院聯合開發出新品“痛經寶顆粒”。作為一款緩解女性經期疼痛的產品,國內廠家還沒有意識到這一女性生理期藥品市場。
在西峽縣里,孫耀志通過征集命名活動,最終給這款產品的品牌名稱命名為“月月舒”,并于1991年開始在央視上投放廣告大規模宣傳。當電視臺播出家喻戶曉的“服月月舒,月月舒服”的廣告時,孫耀志成功賺到第一桶金,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月月舒”在1991年銷售額就達2800萬元,1993年攀升至6000萬元,1996年達到8000萬元。
新產品帶來的甜頭讓孫耀志一發不可收拾,此后,宛西制藥進入到快速擴張期。
1999年,南陽仲景制藥廠破產,孫耀志以808萬元將其收購。除了這家工廠本身,孫耀志更為在意的是“仲景”品牌名。從此以后,宛西制藥所有的產品才真正冠上“仲景”的名頭。
而此次上市的仲景食品,其前身正是在2002年9月29日成立仲景大廚房股份有限公司。起初主要以花椒油等調味配料業務為主,后于2008年率先推出仲景香菇醬,成為國內香菇醬品類的佼佼者。
在仲景大藥房成立之初,作為宛西制藥旗下全資子公司,一直從事香辛料精油、精粉的提取銷售工作,但由于香辛料這塊兒的客戶主要是食品企業,所以少為人知。而仲景大廚房的掌舵者朱新成,在管理仲景大藥房之前,已經在宛西制藥工作了20年。創業之初,朱新成切身感受到作為全國香菇之鄉的西峽香菇附加值太低,所銷產品多以以鮮菇和初加工的干菇為主。但方便面袋的醬包給了朱新成啟發,把香菇做成醬成了新的方向。
2006年,朱新成開始采用做豆豉的方法進行研制,經過3年試驗,終于研制出了發酵型香菇醬,并開始進入品牌策劃營銷。2008年,仲景大廚房正式推出仲景香菇醬。
此后在2010年1月,仲景大廚房花費40萬元從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購買了《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的電視廣告使用權,之后更是支付44萬元的版權費,獲得了該歌曲用于其旗下產品“仲景香菇醬”品牌傳播的使用權,自此,仲景香菇醬才算是慢慢進入我們眼中。
又因為仲景大廚房在業內經常被媒體冠以“比肩老干媽”的稱號,因此被行業人士戲稱“老干爹”。
02
五年四闖IPO,心急上市
1998宛西制藥廠就行改革,成了民營企業,孫耀志也正式成為一名坐擁宛西制藥廠的民營企業家。
此外,當時在1952年成立的西峽縣汽車水泵廠也開始企業改制,2001年,孫耀志花了1000萬元將西泵的控股權攬入懷中,西泵成為宛西制藥的控股企業。在兼并后當年,西泵產值一下子從不足2000萬,突破到5000萬元,而后在2011年,西泵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看到西泵上市帶來的收益,孫耀志也開始為仲景大廚房上市鋪路,2014年4月30日,孫耀志對宛西制藥進行了一次存續分立,存續公司為宛西制藥,新設公司為宛西控股,宛西制藥承繼宛西制藥分立前的醫藥、食品等業務,而控股上市公司西泵股份、連同房地產及其他投資版圖歸入宛西控股。
到了2015年11月,仲景大廚房首次提交招股書,但最終因存貨增長較快、三方支付在收入中占比較高而未能過會。
兩年之后的2017年4月,仲景大廚房再次提交招股書,但這次等待它的反而是更加強硬的回復。僅僅在兩個月后,證監會就以控股股東信息披露違規、生產許可證存疑、業績波動較大、財務瑕疵較多等47項問題否決。
其中,控股股東信息披露違規是指在2016年3月22日至3月24日期間,仲景大廚房的控股股東孫耀忠(孫耀志弟弟)累計減持西泵股份總股本7.91%的股份,在減持比例達到5%時,企業沒有履行報告和信息披露義務。對此,發審委對發生上述情形的原因、是否構成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是否有其他處罰風險提出了質疑。
此外,最有意思的是生產許可證存疑這一點,在其申請文件稱:仲景大廚房的主要產品為香菇食品和香辛食品配料,其中香辛食品配料為香辛料調味品,具有“風味物質數據化、產品濃度高,風味與天然風味基本一致,無有害殘留、安全衛生”的特點。
而這一調味品在《食品安全法》中,屬于食品添加劑的范疇。但在其招股書中顯示,仲景已獲得的生產許可證沒有包括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因此發審委對于仲景大廚房在沒有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生產前述香辛食品配料一事,是否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提出了疑問。
在這次上市失敗之后,更堅定了仲景大廚房上市的決心,在當年不僅把名字由仲景大廚房為了“仲景食品”,還更換了輔導機構、保薦機構和審計機構。并在2019年6月,公司開始第三次沖擊A股,但在同年12月,中國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給出反饋,要求補充說明原材料采購情況以及相關業務資質等情況。
直到2020年3月27日,仲景食品第四次更新創業板招股書。此次發行新股規模不變,但募集資金規模由3.92億元增至4.92億元,新增1億元募資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能看出仲景食品為了上市也是不留余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了四次IPO闖關之后,仲景食品終于獲批上市。
從仲景食品五年四次遞交招股書的行為上,完全能反應其急切上市的心情。
此次上市敲鐘儀式上,仲景食品總經理朱新成表示。“上市只是一個新起點,下一步,仲景食品將繼續延伸產品線,開發出更多爆款單品。”
但對于仲景食品而言,其最大的依仗仍是自2008年以來推出的仲景香菇醬,根據此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2020年上半年,仲景食品一共賣出香菇醬2575萬瓶,實現收入1.56億元,占其總營收的44.70%,而這一產品在近些年來的處境也并不是固若金湯。
目前,仲景食品主營業務毛利率已連續三年下滑。數據顯示,2017至2019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5.28%、43.82%、42.01%。對此,仲景食品在招股書中解釋,這與仲景食品制作原材料香菇梗、花椒等成本上升有關。
單拿食品原料香菇梗來看,作為仲景香菇醬的主要原材料,在2017至2019年,仲景食品香菇梗采購價分別為13.90元/千克、17.20元/千克和25.05元/千克,分別上漲23.74%和45.64%。
受原材料漲價影響,2018年到2019年,仲景食品主打產品香菇醬(210g)直接材料成本分別上升4.44%、9.57%。為了轉嫁原材料漲價帶來成本上升,2018至2019年間,香菇醬(210g)每瓶銷售均價為5.66元、5.99元,分別上漲5.85%和7.86%,但由于提價幅度均略低于原材料漲幅,近三年毛利率依舊沒有止住下滑。
不僅如此,漲價帶來的負面效應也越發明顯,以招牌產品210g香菇醬來看:2018年,香菇醬產品首次提價,營收下降21.60%;2019年,香菇醬產品再次提價,營收同比增長11.06%,但低于2017年的2.34億元。其產品銷量也呈逐年下滑趨勢。
此外,在其招股書中表明,自2008年至今,隨著公司對于市場的長期培育,香菇醬成為一個單獨調味醬品種為市場所接受。市場中同類型的產品在逐漸增多,比如老干媽、海天等品牌也開發出香菇醬產品,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仲景食品急于上市,與其目前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格局有很大關系。
還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2020年,仲景食品預計營業收入為71,278.65萬元至73,508.00萬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3.47%至17.02%,但在2019年,老干媽營收破50億,仲景食品的營收相比還不到七分之一。
營收相差較大與產品渠道有直接的關系,目前,仲景食品的銷售范圍以華北、華東和中部地區為主,經銷商的數量在1000家左右。而目前海天味業已擁有全國銷售網絡,100%覆蓋地級以上城市。截至2019年末,海天味業總經銷商數量達到5806家,同樣的,老干媽品牌的銷售渠道也十分發達。
更為致命的是,與同行相比,仲景食品營收與凈利潤年增長率均低于行業水準。在招股書中,2013年至2018年,19家調味品上市公司合計總營收與合計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0.81%及28.96%。但2013年至2018年,仲景食品營收與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28%及2.07%。
如果海天味業、老干媽等巨頭把目光轉向香菇類產品,仲景食品將面臨香菇類產品主陣地失勢的局面。
此外,自2008年推出仲景香菇醬開始,為了豐富自己的產品體系,仲景食品相繼開發了仲景調味油、北極藍藍果醬、辣辣隊辣醬等產品。但在其招股書中能看到,這些產品所貢獻的營收依舊只是少量份額。
歸根結底,在仲景食品拿手的香菇醬產品之外,附加產品一經推出就會遭到其他品類賽道的巨頭打壓。
03
“老干爹”的苦惱
此次仲景食品上市,意味著其背后的“宛西系”向食品領域邁進一大步,但孫耀志的整體布局絕不局限于食品板塊。
縱觀全局,目前宛西系資本主要集中于中藥、汽車等行業,其中食品和藥品都屬于旗下的“大健康產業”,除了食品,在宛西系資本的“藥房”板塊里,如今張仲景大藥房成立16年,其年收入也早已超過30億元。
在宛西系實控人孫耀志的棋局中,已經在A股上市的西泵代表著其在汽車產業的版圖,仲景食品則代表著其在食品板塊的勢力,除此之外,還有在制藥領域沒有上市的仲景宛西制藥,知情人士透露,將這三家企業運作上市,是孫耀志的最終目標。
孫耀志
但時間才是企業最大的敵人,1951年出生的孫耀志已經69歲了,此前孫耀志曾表示“我這一生一定要把這個事干完,今年63歲,再干7年。”而今年正是第6年。
家族企業的傳承問題是一項重大的挑戰,很多老一代企業家往往面臨接班人的問題。目前,在宛西系擔任高管職位的是其弟孫耀忠、兒子孫鋒、女兒孫杰。
和孫耀志一樣,孫耀忠也是軍人出身,在1980年退伍后,先后內鄉縣任職石油公司副經理、宛西制藥副總經理。2001年,西峽縣汽車水泵廠被宛西制藥控股,變成宛西系旗下控股企業,孫耀忠在2002年由宛西制藥轉到西泵出任總經理。
而孫耀志的兒子孫鋒,于1975年出生,在1997年,22歲的孫鋒被父親派往埃特瑪多功能膜材料公司任銷售部經理。2000年4月,孫鋒在上海月月舒出任總經理,三年后孫峰被孫耀志被調回總部后,孫鋒先是在孫耀志身邊當了總經理助理,而后在宛西系內任多項高管職位。
2007年,孫耀志在一次受訪時談及接班事宜說:“我明年把我的總經理交出來,叫他當總經理,鍛煉鍛煉。”和孫鋒一樣,孫杰也在宛西體系內任職,在孫鋒被調離上海月月舒婦女用品有限公司后接任了總經理一職。
在此次上市的仲景食品中,能看到諸如朱新成女兒、孫耀志女兒配偶等很多有直系親屬關系的持股董事。
放到整個宛西系也同樣如此。可以說,在孫耀志的家族企業里,既有職業經理人,也有自己的兒子、女兒、弟弟在把持企業版圖,家族化管理色彩較為濃厚。
在孫耀志兒子孫鋒逐步接手整個龐大的商業帝國時,也遇到不少爭議。此外,如何處理職業經理人和家族企業直系親屬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成為擺在接班人面前的難題。
如今,盡管“老干爹”已經上市,但這并不意味著仲景食品可以高枕無憂。對于仲景食品以及背后的“宛西系”而言,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當代豫商創業傳奇》;孫學敏
宛西孫耀志產業遍及各行,將國企變家廠靠月月舒發家;一波說
成本不足三元的香菇醬也能做上市!仲景食品,能否成為A股調味品攪局者;市值風云
太驚訝了,仲景香菇醬品牌故事和來歷居然是這樣的;香菇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