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乳業新媒體領導者《食悟》查閱資料發現,蒙牛2019年11月24日的公告顯示,當時蒙牛計劃以6億澳元(約合31.87億港元)從日本麒麟手中收購雄獅乳飲業務。
顯然,從8月底蒙牛終止收購雄獅乳飲到現在,日本麒麟的這項業務少賣了2億港元。
收購價格為啥便宜了呢?
據報道,雄獅乳飲業務2019財年(截至2019年12月)銷售額同比下滑11%,降至1282億日元(折合人民幣81.15億元);業務利潤減少69%,降至1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01億元)。
2007年,日本麒麟斥資大約294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86億元)收購了該飲料業務,但近幾年由于競爭激烈,銷售一直很萎靡,2019年日本麒麟計提了571億日元(折合人民幣36.14億元)的減損損失。
綜上不難發現,蒙牛應該感謝澳大利亞政府,是他們讓蒙牛避免掉進陷阱。當然,如果蒙牛成功收購雄獅,相信蒙牛有能力喚醒這頭沉睡的“獅子”。
我們再來看看此次接盤俠百嘉奶酪是何方神圣。
從百嘉奶酪的簡歷可以看到,百嘉奶酪發展史還是很長的,長達120多年,業務涵蓋奶酪、鮮奶、奶粉、黃油等乳制品。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百嘉奶酪有進有退,并購重組方面游刃有余。
比如,2017年,百嘉曾斥資4.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4.3億元)收購億滋國際(Mondelez)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大部分食品雜貨及奶酪資產,包括多個標志性澳洲民族品牌。
隨后,百嘉又把他們收購的塔圖拉( Tatura )?旗下工廠(Spray Drying and Finishing Capabilities),以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 10.5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美贊臣。
賣給美贊臣的時候,正是中國配方注冊制實施前夕,可以說是最好的出售時機;此次百嘉又趁著雄獅最低迷、急切尋找收購方的時候出手,僅僅3個月,就省了2億港元。
百嘉,不愧是資本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