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品牌或許你聽都沒聽過,也并不在大城市起家,但如今都發展出自己核心根據地和大本營,而且還在全國版圖里占據一席之地。
中國市場足夠大,多得是一些不為人知的“品類冠軍”。
這幾年,中國依托人口紅利以及城市化進程,消費需求是足夠龐大的。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1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9%,已經接近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
許多餐飲人把目光停留在北上廣深,關注那些一線城市里的餐飲品牌,但實質上它們只是偌大市場里很小一部分。
在下沉市場有些品牌或許你聽都沒聽過,但它們已經“各霸一方”,占領中國某些板塊或城市,構建起品牌核心根據地與大本營。
本文將為各位羅列中國餐飲版圖中,四個品類里異軍突起的品類強者。
本文并非單純比較其背后的商業價值,而是從門店數的維度,看看在廣闊無垠的中國版圖里,它們分別在哪些板塊或城市攻城略地,稱霸一方。
01
茶飲品類風云錄
茶飲作為一個消費品,永遠不可能一家獨大,但必然會看到一些品牌基于強大的供應鏈、物流、互聯網等新基建完善,強大到我們過去無法想象的高度。
從門店數量排名來看,角逐已見分曉。今年有一批茶飲品牌的數量和規模正在成倍增加,好似沒有被疫情影響,瘋狂拓店,顯現出超強的實力。
茶飲品類門店數量排名前 5 的品牌
數據來源:餐眼小程序,數據截止11月23日
單從定價來講,茶飲可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30元左右的人均價位,喜茶、奈雪、樂樂茶為代表;
第二梯隊:10-20元的人均價位,CoCo都可、一點點、茶顏悅色、古茗為代表;
第三梯隊:10元以下的人均價位,蜜雪冰城、益禾堂、甜啦啦為代表。
以上列舉的茶飲品牌,僅僅只是茶飲品牌的冰山一角,它們分別在各自梯隊里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單從人均的角度來區分梯隊,顯然不合理,因為大多數品牌其實根本就不在一個競技場上,定價不同,地域也不同。
中國部分茶飲品牌地理分布
蜜雪冰城:
11289家門店,茶飲品類規模的絕對霸主
華與華的華杉曾在網上點名喜茶,稱其“所謂逼格,就是把自己逼進一個小格子里,即使做到400家店,也只有頭部品牌的二十分之一”,這里提到的頭部品牌,就是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改名后第一家店照
圖片來源:百度
從路邊攤起家的蜜雪冰城,2019年實現65億元營收,疫情期間門店數量更是突破萬店目標。
品牌以河南為中心陣地,向四周發散式布局站點,現如今門店遍布中國的各大城鄉縣。單從門店數量來看,絕對是茶飲品類數量規模的絕對霸主。
蜜雪冰城全國門店分布
圖片來源:餐眼小程序,數據截止11月23日
蜜雪冰城的消費人群定位以年輕人、學生為主,門店產品定價在4-10元之間,性價比極高。
品牌要打造極致性價比,就意味著必須構建極強的產品供應鏈,要不難以支撐產品的低價高質。
第一,做大規模,多開店才能保證成本領先。供應鏈沒有采購規模的喂養是沒辦法支撐平價戰略的。
第二,構建完善供應鏈。蜜雪冰城很早就擁有了自己獨立研發中心和中央工廠,在河南構建倉儲物流中心,成為全國第一家實行物料免費運送的品牌。
第三,極致下沉戰略。當“下沉市場”的概念還是大家談資的話題之前,蜜雪冰城早已布局三四線城市,攻陷各大高校大學城。
第四,一款爆品,引爆品牌。一款1塊錢一支的冰淇淋引爆用戶,達成引流效果。
圖片來源:網絡
最后,營銷深得人心,“買多少送多少”看似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卻深受下沉市場喜愛,拉動門店復購。回過頭想,一個品牌能成功也不是并無道理。
書亦燒仙草:
5263家門店,西南板塊的品類之王
在沒有接觸“燒仙草”這個品類之前,我聽都沒聽過這個品牌。或許是目光短淺,待在一線城市久了,活成了“井底之蛙”。
書亦燒仙草全國門店分布圖
圖片來源:餐眼小程序,數據截止11月23日
書亦,名副其實的“仙草”品類老大,以成都為核心根據地,一步步攻城略地,先站點西南市場,后布局華中城市,并開拓全國市場。
僅用三年多,單一品牌門店量突破5000家,在貴州、四川、云南、廣西、廣東、以及湖南,湖北形成巨大的網絡。
簡單講講,它是如何成為燒仙草的品類之王的。
1)供應鏈是書亦的核心壁壘
據了解目前書亦全國十六個倉,重金自建配送班子,以半徑200-300公里進行覆蓋,這樣高密度建倉搭物流和供應鏈體系,這在同行業都是少數。
書亦燒仙草產品定價均在 9-20元之間
圖片來源:咖門
因為專注“仙草”品類,所以“仙草”相關產品基本能占到銷售的50%,這樣就能集中采購原材,掌控貨源的同時將產品成本控制到最優。
依托強大的供應鏈,書亦的產品價格能做到最優的性價比,同時還能在高速開店的同時,保持產品品質的穩定。
圖片來源:網絡
2)獨特招商機制,做到店店賺錢
過去招商提成直接會與簽下門店數量有關,開店數量越多,提成越高,但書亦的招商機制幾乎改變了行業幾十年的游戲規則,招商提成不再與開店數量有關,而是與開店后三個月的平均營業額掛鉤。
營建人員只有達標才能拿到激勵,未達到還得賠償公司。這樣的招商機制的好處,能更好的保證品牌的高度統一,同時還保障了門店持續性經營與業績穩定。
雖然這兩點不足以完全概括書亦的勝利,但它的確靠自己商業模式贏得了站點,拿下不少板塊市場。
益禾堂:
4045家門店,華南性價比的王者
益禾堂創立于2015年,目前全國門店超過4000家,且門店數仍在持續增長。
益禾堂全國門店數量分布
圖片來源:餐眼小程序,數據截止11月23日
目前,益禾堂幾乎強勢占領了華南的廣東、廣西區域市場,就連規模最大的蜜雪冰城來到益禾堂所在市場都要遜色三分。
益禾堂一開過來,自家店就沒生意了
圖片來源:網絡
據了解,益禾堂所有門店成活率接近95%。凡是開在它旁邊的競爭對手,日子都不太好過。
是什么殺手锏,讓益禾堂維持性價比的同時,還店店賺錢?
1)一款爆品,存活下來
就連創始人都說,益禾堂一直享受爆款的紅利好多年。利用爆款思維占領顧客心智的同時,這一款烤奶茶的銷量提升反而讓企業存活下來。
其次,爆款產品銷量上來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以銷量供養供應鏈,從而循環形成性價比的穿透力。
圖片來源:樂活公眾號
2)高校飲品→下沉市場的發展戰略
產品定價普遍在6-10元,深受高校學生喜愛。
在規模化階段,從最早堅持打造“高校飲品品牌”的戰略,到后期的下沉市場站點,益禾堂發展一直都是穩扎穩打。
圖片來源:網絡
從街邊到商圈,從縣城到城市,模式能組合能拆解,空間布局有彈性,簡單易復制,更易標準化,這讓益禾堂在華東市場迅速站穩了腳跟。
3)嚴格加盟體系,快速鋪開門店
如果想要快速鋪開規模,相比直營,加盟連鎖的模式效率更高,但也更需要一套嚴格的加盟體系管控這些門店。
據了解,益禾堂是通過省級代理的模式,由總部直接管控省代,省代為加盟商提供服務。省代的人選必須從信任的加盟商里挑選,并且省代還需要按1:10的比例匹配運營經理,并開出直營店。
這些直營店是作為培訓基地、標準建立和輸出的地方,從而保障品牌完整性與產品穩定性,同樣這也使得益禾堂能形成市場規模,快速占領華南市場。
古茗:
3993家門店,華東城鎮之霸
古茗2010年創立,從四線的臺州小城起家,目前全國門店已達到3993家。近期還獲得龍珠、紅杉資本的1億融資,網傳將會登陸IPO。
圖片來源:網絡
起初我并非特別看好它,但品嘗過產品,深入了解模式后,改觀自己對品牌最初看法,喝著它奶茶只能說“真香”。
1)超高性價比,稱王稱霸的殺手锏
古茗的產品價格在9-22元之間,大部分低于20元,處于中間價位段。
早前有人做過對比,喜茶的芝士莓莓要32元,但在古茗能以20元喝到,價格是喜茶的6成,產品口味卻能做到八九成。
圖片來源:網絡
為什么能做到如此的具有性價比。
這就要歸功于品牌的供應鏈。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古茗在銷售一款產品時,會掌握源頭,大量采購這款的產品所需的原材,以保障產品的穩定性。
例如一款芝士莓莓中所需的草莓,古茗的采購人員會常駐在云南的田間地頭,以最合算的價格從農戶那里直接收購大量的草莓,再通過冷鏈物流運送到全國各地幾千家門店。
2)深耕“蘇大強,浙大富”的下沉市場
古茗的策略是集中資源做好一個區域,慢慢滲透。期初先占領華東區域百強市縣的下沉市場,再發展其他板塊市場的三、四線城市。
近期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百強縣市榜單,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GDP。
2020年中國經濟百強縣榜單
圖片來源:《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
百強縣榜單中江蘇、浙江分別占有25席、18席,名副其實的“蘇大強,浙大富”。該區域經濟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古茗選擇耕植華東的下沉市場,區域的優勢也是其壯大品牌規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時,為突破下沉市場的物流局限性,古茗還分別在華東、華中、華南地區建設倉儲基地甚至是工廠,輔以冷鏈配送系統,織出幾千家甚至可供上萬家門店的原材供應的網絡,在門店不斷增加的同時,進一步壓縮運輸成本。
如此看來,古茗茶飲的成功并非不是偶然,這或許也是各大資本青睞于它的原因吧。
7分甜芒果飲品:
初露頭角的新星,13個月店數翻5倍
近一年來,茶飲里燃起品類“新星”——7分甜。它吃到細分品類的紅利,迅速開店鋪開市場。
圖片來源:網絡
似乎沒受到疫情影響一般,七分甜今年開店勢頭很猛。據餐眼提供數據顯示,七分甜目前全國門店有668家,在今年4月-10月7個月時間里,每月平均新開33家門店,6月份最多一下新增47家門店。
1)堅持“甜品杯裝化”戰略
7分甜創立于蘇州,品類開創初期借助品類細分理論引領趨勢,開創一個屬于自己的品類——芒果飲品。
它制定“甜品杯裝化”的戰略,填補甜品不能即走即食的市場空缺。以杯裝楊枝甘露出道,后期再開發清補涼等多款杯裝補位產品。
圖片來源:網絡
2)巧妙定價,買單不心疼
七分甜大部分產品定價在20-25元,是相對有間隙的價格帶。
不與10元以下的蜜雪冰城、益禾堂抗衡,又稍微低過25-30元之間的喜茶、奈雪,巧妙躲過與頭部茶飲品牌的斗爭,而且顧客消費這個價格帶,不會那么心疼。
3)掌控源頭,保障產品穩定
細分品類也讓品牌更好的統一供應鏈。
據了解,7分甜通過收購了東南亞以及熱帶城市的芒果貨源,避免因季節因素導致水果價格漲跌帶來的風險不確定性,同時保障一年四季貨源的穩定,更重要是獲得更低的成本優勢。
4)小模式,強視覺,易復制
7分甜的門店裝修并不復雜,這讓它形成一套模板復制,快速鋪開市場規模。
上海福州路7分甜旗艦店
圖片來源:咖門公眾號
首先,做好門店的門頭。門頭能做多大做多大、能有多亮就多亮。
門頭都遵循這樣的策略:街道C位,大展面、顏色亮、字體大、燈箱投光燈最高。讓門頭實現引流和品牌傳達的功能。
其次,門店吧臺促成成交。7分甜門店裝修其實不復雜,核心重點將門店吧臺做好。
門店吧臺為三個模塊:
吧臺上方電子屏,提供產品信息;
吧臺上臺卡菜單,有點單的功能;
吧臺下方、兩側海報或燈箱,賦予品牌宣傳功能。
7分甜把三個板塊形成一套模板,每設計一家門店都會遵循上述設計要點,路過門店消費者能快速獲得信息、引導消費,如此下來,品牌生意不好才怪。
中國市場很大,茶飲品類的競爭風云也不止這么簡單。
以上提到的茶飲品牌,僅僅是奶茶品類中極少數,很多優秀的茶飲品牌也未能寫入文章。
02
烤魚品類蒼穹傳
烤魚品類最早發源重慶巫溪,在火爆之前,在餐飲市場已經有10年了,基本夜宵排檔都有,只是沒有將品類品牌化。
烤魚品類這股旋風,最早是從2012年刮起來的,諸多烤魚品牌如春筍般冒頭出來,但這場戰爭最終還是打了下來,一輪洗牌后,真正的實力選手依舊在瘋狂開店。
中國部分烤魚品牌地理分布
品類過了紅利期,隱隱出現了均分天下的局勢。有平價高質的南方派,有精致海派的江浙派,有專注品類的川渝派,還有另辟蹊徑的北方派。
看似“各自為陣”的表面下,實則暗自較勁,都想突破區域限制。那么接下來與大家探討幾個頭部烤魚品牌,看看它們成功背后的秘密。
愿者上鉤:全國558家店,品類規模第一
單從門店數來說,烤魚品類的規模第一非愿者上鉤莫屬。2015年開出第一家店,現全國門店已開出558家門店,超90%的門店都分布在廣東。
圖片來源:網絡
或許不少一線城市的餐飲老板壓根就沒聽過這個品牌,作為東莞出身的餐飲企業,獨到商業眼光使品牌走上品類的高速跑道。
首先,鎖定人群區隔差異。愿者上鉤把核心消費人群,鎖定為外來務工人員。
以深圳為例,2019年深圳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6.8%;常性非戶籍人口849.10萬人,占63.2%。可看出,一線城市外來人口非常多,甚至高達一半人口。
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基本是公司與住所兩點一線,而且大都居住在距離市中心比較遠的城中村。
圖片來源:網絡
往往聚集就有消費市場,愿者上鉤就是看準這個機會。
愿者上鉤的選址大都選擇在離市中心較遠的城中村或街邊開店,這樣選址不僅能精準鎖定人群,還能節省不少房租成本。
其次,人均定價在40元左右,用低價打造品牌護城河。瞄準外來務工人群,那么產品定價就不能太高。
圖片來源:網絡
愿者上鉤緊盯平價策略,同時營造小聚的場景氛圍,品牌成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餐最佳選擇。與此同時,品牌通過加盟方式快速攻城略地,在廣東形成不可撼動的品牌地位。
探魚:全國228家門店,商超渠道之王
廣東區域還有一個能與愿者上鉤能相互抗衡烤魚品牌,它就是探魚,前者走城中村做下沉,后者走購物中心做品質。
探魚另辟蹊徑,將熱鬧的烤魚店搬進購物中心,渠道的差異讓兩個品牌在各自領域深耕與壯大。
探魚全國門店目前超過228家,門店遍布70多個城市,超半數門店都在廣東市場,也是唯一一個外賣超過億元的烤魚品牌。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將烤魚店搬進商場,它還有哪些優勢可以借鑒。
首先,探魚在細分品類里縱向挖掘,玩出不同的花樣。探魚有五六種魚類可選,烹調方式有十八種口味,僅僅是烤魚一項,加起來就有將近100個SKU。
雖然探魚走的是單品策略,但是它除了烤魚,副產品線燒烤作為補充,選擇也很多,所以消費者沒有因為過少的選擇導致厭膩。
其次,在互聯網時代,探魚更懂得巧妙應用媒介做自我宣傳,它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大眾點評等互聯網平臺與粉絲高度互動。
最后,探魚更善于做年輕化營銷和策劃,譬如六一時穿校服到店吃烤魚狂歡,萬圣節送“血袋”等活動,讓品牌隨時保持著新鮮感。
江邊城外:
96家門店,京城烤魚的開山鼻祖
2006年創立品牌,江邊城外曾經一度被人視作烤魚品類的標桿。
江邊城外整體的戰略運營上以北京的初戰場,再發展至江浙滬。滬上最早的烤魚品類熱潮,就是由江邊城外刮起的。
它尤其重視與購物中心的合作,基本是跟著商場紅利起來的,所到之處基本門客滿盈。
圖片來源:網絡
2015年江邊城外的鯰魚事件,讓品牌一度走了下坡路,門店業績幾乎腰斬,當時也關掉了很多門店。
恰恰因為經歷了“波折”,品牌做了轉型,反而讓品牌更加規范。
先是規范品牌供應鏈,為了保證鮮魚的品質,魚類供應商必須證照齊全,而且每個月必須要提供質檢報告。
其次,通過點心外包、引入凈菜供應商,優化排班將員工細化,優化成本和結構,據說調整后,3年實現4個億。
半天妖:
全國332家,烤魚品類好評第一
半天妖烤魚雖然走的是單品策略,但定位青花椒烤魚的差異化品類,讓品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近幾年規模增長勢頭強勁,目前全國門店332家,入駐30多個城市,超半數的門店都在山東。盡管在今年疫情大環境下,仍然新增了97家門店。(數據來源:餐眼,截取2020年4月-10月)
今年還簽下演員張一山作為品牌挑選管為品牌背書,極大提升了品牌聲譽。
圖片來源:半天妖烤魚品牌官網
創始人耿元善早前是從華萊士出來的,連鎖思維與運營能力極強。
首先,因為定位為青花椒烤魚,所以將魚的種類定在清江魚、湄公魚兩種,目的是為了鎖定和管控供應鏈,并且與蜀海供應鏈合作,省去中間成本。所以半天妖能支撐四五十元的客單價,在同品類凸顯出自己的高性價比。
圖片來源:小時餐飲時報公眾號
其次,用連鎖思維打造標準化的服務體驗流程,開創“2元自助”的自助服務模式。
只要2元就有5種自助飲料、爆米花、千層餅、米飯、無限量吃,這比海底撈9元的自助費,劃算不要太多,就憑這樣的產品體驗,超高性價比,自然而然能好評不斷。
魚酷活力烤魚:
全國173家門店,渠道紅利迅速拓店
魚酷烤魚2005年成立,目前全國173家直營門店。
魚酷從天津發家,巧妙避開北京“地主”的江邊城外,2012年開始以上海為中心的大華東戰略,現在基本占領江浙滬多個城市。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雖然早些年誤讀了定位理論,把品牌框定在“水果烤魚”單一賽道里,錯過品類高速擴張時機。
這些年又開始重回賽道,回歸“活魚現烤”的品牌戰略。目前店店秉持“活魚現烤”的原則,而且為了保持魚的品質,專門開設屬于自己的養殖基地進行定時配送。
迄今為止與萬達、恒隆、凱德、大悅城等國內頂尖商業地產合作,跟隨商場紅利進行拓店,迅速鋪開門店。
烤匠:
全國59家門店,川渝區域品類王
在烤魚這個賽道里,已經出現探魚、江邊城外、爐魚等老品牌。從創立到爆火,再到品類洗牌,這些品牌早已在市場摸爬滾打十幾年。
烤匠不是門店數最多的,也不是最早創立的,卻能在烤魚品類紅海的川渝,打下一番天地實屬不易。
圖片來源:網絡
“烤匠”不走尋常路 ,更懂得結合實勢進行創新。首先聚焦麻辣烤魚,做減法引爆產品。
其次用活魚,并在門店專門辟出空間,將活魚展示出來,讓“新鮮”能看得見。
圖片來源:烤匠公眾號
其中最重要的是,重視互聯網、會員營銷。烤匠積累了超過150萬粉絲,會員貢獻的營業額占比總營業額的60%以上。
雖然不是門店最多的,但卻是年輕人最喜愛的。譬如,品牌造節、造IP,營銷玩法也更年輕化,俘獲不少年輕人,讓品牌一下就在傳統烤魚品牌中脫穎而出。
03
潮汕牛肉火鍋春秋志
從沒有哪個品類像潮汕牛肉火鍋品類這般,從全國3000家門店一下暴增至10萬+店,僅僅只用了2年時間。
記得2016年光是在上海,一年時間就開了2500家潮汕牛肉火鍋店。轉瞬即逝,在2年時間從10萬+店急速減少至8千家。
經歷了“千牛大戰”,基本功不扎實的品牌也早已淘汰出局,生存下來的頭部品牌早已進入穩定發展期。
中國部分潮汕牛肉火鍋品牌地理分布
品類頭部品牌已現,正瓜分中國版圖的區域市場。值得玩味的是,這些頭部品牌打法也不盡相同。
八合里海記:
全國130家門店,供應鏈之王
2008年創立海記牛肉店,到2014年進軍深圳,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八合里海記一路高歌猛進。
其實品類要走出潮汕不容易,很多牛肉火鍋店一走出潮汕就變味,八合里卻突破這一品類魔咒,但其中訣竅卻不易學,因為八合里的供應鏈實在太強,當之無愧的供應鏈之王。
1)建立養殖基地穩定供給
潮汕牛肉火鍋為什么走不出潮汕,最核心的就是牛肉品質。
為了克服這一難題,八合里在貴州、內蒙古、寧夏投資建立天然養殖基地,再與國營大企業合作,進行訂單養殖,充分保證牛肉的穩定供應。
再者,八合里把養殖、屠宰、配送組合成強大的供應鏈網絡,保證食材整體走出潮汕及時性與穩定性。
2) 圍繞門店設立屠宰場
實際上,只有一定基數的門店量,才能支撐如此強大的供應鏈。八合里每到一個城市開店,先會設置好屠宰場,再以屠宰場為中心布店。
一頭牛從養殖基地送到屠宰場,根據每天餐點,三宰三配,再冷鏈配送到店分解,中途時間不超過4小時。
這樣構建供應鏈節省運輸成本的同時,還保證肉質的極致新鮮。八合里海記靠極致產品力和強大供應鏈,穩扎穩打拿下潮汕牛肉火鍋品類的頭部品牌。
3)極致產品性價比
八合里海記基本掌握廣東區域大部分的鮮牛肉供應,極致的供應鏈也讓它在產品定價上有絕對的話語權。
人均定價在70-80元之間,能讓顧客能花最少的錢,吃上最好的肉。對比動輒百元的潮汕牛肉火鍋,的確足夠有性價比。
首先與競爭對手相比,同樣的人均定價,八合里海記能有更大的利潤空間。其次,假設品牌只要走低價策略,定會掀起一輪行業洗牌。
左庭右院鮮牛肉火鍋:
79家門店,渠道之王
左庭右院全國79家直營門店,2015年開出第一家店,借助品類紅利與《舌尖》的熱播,品牌一下就火了起來。
早期左庭右院剛起步的時候,上海的今日牛市、陳記順和兩個品牌早已頗具口碑。
但是今日牛市在應該大肆擴張瘋狂搶地的時候做了和平主義者,陳記順和在上海一炮打響卻在運營管理上后繼無力,兩者都錯過上海這個絕佳市場。
圖片來源:左庭右院公眾號
這時左庭右院恰好抓住時機,在股東建議,資源協助的情況下,進駐江浙滬各大優質商場,靠渠道占山為王,成為潮汕牛肉火鍋品類的頭部品牌。
陳記順和:全國62家門店,持續深耕品類
2013年第一家陳記順和牛肉火鍋店在汕頭開張,2015年陳記順和避開八合里所在的深圳市場,率先挺近進廣州站穩腳跟。
陳記順和深扎廣州市場,布局全國城市,現在全國已有62家店。今年疫情突如其來,給餐飲帶來巨大壓力,但陳記順和頂住壓力,今年計劃新開50家店。
圖片來源:紅餐網
創始人最早是從事牛肉丸零售,所以很早就構建產品供應鏈,與散戶建立合作,建立自有牛養殖供應基地,以保障產品穩定與客單優勢。
陳記順和雖然不是品類中門店數最亮眼的,但卻是穩扎穩打的。在布局全國市場是先構建供應鏈系統,然后圍繞供應鏈扎堆開店,以保障牛肉食材和配送牛肉的品質。
潮汕牛肉火鍋這個品類雖然經過洗牌,行業頭部品牌已現,但不缺乏有新入局者加入到競爭中,那新入局者還會有機會么?
在筆者看來,有的。新入局者的涌入是一種品類良性循環,因為只有新入局者的持續創新和迭代,才能讓品類維持更長的生命周期與活力。
04
地方菜系縹緲錄
地方菜是一個廣闊的概念,做得好且有規模的品牌的確不多,但也有亮眼的幾個品牌。
接下來要講的這兩個品牌,鮮少被人知曉,卻在某條跑道、某塊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小菜園:
全國232家直營店,新徽菜的品類黑馬
在提到徽菜這個品類時,相信大多數餐飲熱先想到的是一線城市里的品牌,譬如,皖廚、楊記興臭鱖魚,或是剛上市的同慶樓。
但本文要講的是,專注下沉市場的徽菜品牌——小菜園。
相信大多數餐飲人沒都沒聽過這個品牌,但它全國直營門店已突破232家,遍布全國76個縣市。
圖片來源:小菜園公眾號
小菜園創始團隊2013年由原商務型酒店轉型做大眾餐飲,在團隊基因下,產品、口味、服務十分穩定,恰恰成功是抓住幾個機會。
1)抓住下沉市場的紅利
小菜園門店主要分布安徽、江蘇,上海,選址上并非都走一線頭部商圈,反而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先入駐一些相對郊區或者上海周邊的強縣市,再進入中心商圈,從而構建起品牌矩陣網絡。
與此同時,小菜園還與萬達廣場、吾悅廣場、金鷹國際、永旺廣場、萬象城等商業綜合體達成戰略合作,借助渠道的紅利,迅速鋪開門店。
2)更親民的人均定價
門店數量再多,沒有性價比,也一樣走不遠。從線上評論來看,但凡是去過小菜園消費者,基本還會進行二次消費。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小菜園的主要消費場景是家庭消費,人均價格控制在70-80元之間,菜品份量足,一家人來點2-3個菜總基本吃得飽飽的。
整體體驗下來還會發現,桌椅寬敞舒適,服務流暢,當所點菜肴超時,還會免費贈送此菜。體驗、服務、營銷方式雖然簡單,但深得下沉市場顧客的心。
那么一家人不想做飯,出去打打牙祭,首先就會考慮小菜園,就算是要請客請飯,舒適的環境,也不會失掉面子。
彭廚:
全國459家門店,湘菜品類規模第一
超過百家門店的湘菜品牌本就不多,其中彭廚算一家。
2010年創立的湘菜品牌,通過直營+加盟的模式,以湖南為站點,向湖北、廣州、貴州、江西等發散至全國,現今店數突破400+店。
圖片來源:網絡
湘菜品類屬于正餐,炒菜重,極其依賴人工,很難完全實現標準化,更別說門店遍布全國。彭廚能把門店開遍全國,實屬不易,這里總結幾點成功的秘訣。
首先,出品的穩定求新。彭廚的產品結構有個特點,菜品更新速度特別快。據了解,彭廚每個月定期會更新30-40款新品,產品靈感來源不同季節的食材,應季開發,不時不食。在菜品時刻變化的同時,主產品線仍然能保持高度的一致。
因為創始人彭樹維最早是廚師出身,所以在產品設計有極高的要求。
講究食材、講究產品的包裝、講究色彩搭配感,重視味型的融合性。花費60-80元大眾人均,就能吃到如此精益求精的產品,極具性價比。
彭廚懂得適時適地,因地制宜。彭廚加盟店的產品通常只要求70%的統一,剩余30%因地制宜,靈活滿足當地顧客的需求和喜好。
其次,包裝個人IP,為品牌打上獨特烙印。
圖片來源:網絡
當大家都在包裝品牌時,彭廚走了另一條路,包裝“彭大炮”的個人IP,為自己代言。
Logo更是以自己為靈感打造的,并把這個新IP融入到餐廳各種硬裝、軟裝、宣傳海報……不僅省了廣告費,還不易被抄襲。
最后,也是彭廚一直保持新鮮感的訣竅,個性化裝修,一店一格。
以長沙十幾家直營店為例,都以不同的主題作為裝修,色調、燈光、軟裝等搭配元素都不相同,讓每家店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以上兩個地方菜系品類能夠崛起,背后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必殺技,這里就不再一一詳解。
上述品牌僅從部分方面進行探討分析,略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認它們的成功,靠的是創始人獨到的眼光,強大的供應鏈,從而累積了無數品牌資產。
05
結語
上述品牌雖然并非都在大城市起家,但如今都發展出自己核心根據地和大本營,而且還在全國版圖里占據一席之地。
它們鮮少被公眾熟知和媒體報道,卻有扎扎實實的功力,具備核心的班底、渠道、客戶體系,以及強大的供應鏈,鑄造品牌的護城河。
資料參考:
1、數百家門店“店店不同”,湘菜鬼才彭大廚的3個“不可思議”/紅餐網
2、搶占上海!門店數一年翻5倍,這個品牌如何拿下“標桿市場”/咖門
3、古茗獲紅杉、龍珠資本投資,茶飲業高位競爭“開打”/咖門
4、4年賣出一億杯 益禾堂憑一杯烤奶發展500家店面/咖門
5、都是做單品,為什么樂凱撒不如探魚?/紅餐網
6、陳記順和:從一天只賣5元錢到32家潮汕牛肉火鍋店/紅餐網
7、復盤潮汕牛肉火鍋,品牌要紅海中突圍真有那么難嗎?/紅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