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這幾年,用水沖個糊糊當作早餐食用不是件新鮮事了。代餐品牌Soylent的“中國版”若飯2015年創立后,大大小小的食品飲料公司都沖了進來。
在今年雙11期間,有不少代餐品牌沖了出來,銷售數據相當驚人。例如上線天貓1年半的代餐品牌Smeal發布戰報稱,在今年第一波雙11期間,Smeal成為了天然粉粉食品類目下新代餐類目銷量第一。同時期,2019年才成立的新品牌Wonderlab 2個小時內賣出了50萬瓶代餐奶昔。
但競爭對手同樣強大。這些新銳品牌們主要面對著兩撥競爭對手。食品飲料大公司,包括雀巢、蒙牛、香飄飄、良品鋪子陸續都推出了新的代餐產品或新品牌;以及最近被視作養生食品的五谷磨房、百頤年這些傳統谷物粉品牌。
按照微博大V、營養師顧中一的說法,這些通常都使用谷類、豆類、薯類,配合植物的根、莖、果實等的沖調粉劑產品都可以被歸類代餐粉產品。但“代餐”確實成為了微信、小紅書、抖音、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上近期常見字眼,WonderLab在上市后曾在短期內密集轟炸過微信朋友圈。
整個代餐市場預計在今年成為百億規模的體量。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7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57.34億元,2018年,中國的代餐市場規模達到了62.96億元。預計在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將超過100億元。
但代餐粉市場競爭趨勢也變得更加明顯,競爭的主力變成了大公司、新品牌與老字號。由于天貓沒有公布細分的代餐榜單,因而無法判斷究竟哪方勢力占優?而在整個代餐市場的活躍背后,又有什么力量在推動?
今年的雙11,哪家代餐粉熱銷?
由于代餐粉產品在天貓平臺上分布較廣,大部分被納入到了咖啡/麥片/沖飲下的天然粉粉食品這個細分類目中,但咖啡/麥片/沖飲下面的食補粉粉、藕粉/麥片/沖飲品也都有產品會被冠上代餐字樣。因此,CBNData消費站分別整理了天然粉粉食品、食補粉粉以及藕粉/麥片/沖飲品中的代餐粉類產品的銷售排名。
從統計的熱銷商品榜單來看,老字號品牌的五谷粉主打養生,銷售依然靠前;大公司的新品表現不占據優勢地位。但新銳品牌靠著不同的商品口味、更低的熱量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可能主要滿足消費者控制熱量攝入、最終達成減肥的需求。
五谷粉類的老字號品牌仍然是強有力的參與者。五谷磨房、老金磨方、百頤年都成績不錯。特別是五谷磨房有3款商品進入到三個細分品類的Top10熱銷商品榜單中,一款五谷磨房核桃芝麻黑豆粉600g的商品銷售額高達1547.8萬元,在天然粉粉食品中排名第一。在統計的3張細分品類商品榜單中,五谷磨房的“核桃芝麻黑豆粉600g”這款商品的銷售額排名第二。
這不是個意外的結果。根據五谷磨房2019年的年報顯示,這家公司已經連續三年進入天貓雙11沖調類目銷售Top1。電商渠道+微信商城組成了五谷磨房線上業務,五谷磨房的電商渠道在2020年上半年保持約23%的增長,線上渠道收入占比達到32.6%。受到疫情影響,五谷磨房線下渠道占比已從上市前的9成縮減至7成。
圖片來源:復星恒利《五谷磨房 — 駛入健康天然食品快車道》
針對電商渠道開發新品,同時將微信商城轉化為會員制,這些幫助五谷磨房在線上市場快速增長。例如五谷磨房在2018 年推出了 42 款新品,其中 80%的新品屬于 線上產品。隨后,五谷磨房聯合故宮開發“朕的心意”系列,加強五谷磨房與國潮、養生概念的聯系。今天,有不少用戶將五谷磨房的五谷粉視作是養生、減肥的產品。
大的食品飲料公司中,暫時只有香飄飄上榜。這家生產預包裝奶茶粉的公司在2014年開始轉型、定位開始接近功能飲料,廣告語也變成凸顯功能的“小餓小困,就喝香飄飄”。
而新銳品牌的速度則是驚人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李子柒的桂花堅果藕粉產品。靠著個人品牌IP、產品改良以及大量的廣告投放,李子柒這款藕粉銷量快速增長。作為入駐天貓不到3年的新品牌,李子柒還斬獲了藕粉品類的第一,這款藕粉還進入了天貓優選藕粉榜榜單的第一名。根據ECdataway數據威的數據顯示,在上述3張細分品類的熱銷Top10商品榜單中,李子柒這款藕粉在整個雙11期間(10月21日至11月11日)銷售額高達2361萬,是本文統計的全部商品中銷售額最高。
這款藕粉不是在雙11期間才成為爆款的。傳聞李子柒這款藕粉上線不久月銷就高達30萬件。目前,天貓旗艦店前端顯示22.5萬人付款、月銷超過5萬件。
這不只是李子柒個人品牌影響力的推動。實際上,李子柒天貓旗艦店的藕粉產品在社交網站上做了大量投放。例如,如果消費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關鍵詞“藕粉”,可以直接看到李子柒這款田園風包裝的藕粉產品,其話題#李子柒藕粉#的話題有1.9億人次的討論,也是最高的藕粉相關話題。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李子柒的露出頻次也相當高。
李子柒的桂花堅果藕粉入選天貓優選藕粉榜第一;圖片來源:李子柒天貓旗艦店截圖
但在品牌加持、大力廣告投放之下,最關鍵的還是產品。李子柒這款產品在傳統純藕粉的基礎上做了改良,增加了蔓越莓干、葡萄干、枸杞、桂花等8種不同的食材,顏色、口感都更豐富。如果是作為傳統養生食物的純藕粉,加水混合后主要呈現半透明的質感,味道也較清淡。
新銳代餐品牌推出的產品,也基本延續了李子柒這款桂花堅果藕粉的思路:在控制營養、熱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口感。今年雙11期間沖出來的Wonder Lab、Smeal是天然粉粉類目里銷量最好的新品牌,甩開理想燃料、I am Nana/女生主張、浣熊敲門、雀巢旗下諾萃怡刻(NesQino)等品牌一大截,兩個新品牌的主力產品都是更強調口感的“代餐奶昔” 。特別是WonderLab,上市1年就沖到了天然粉粉食品第二位。
圖片來源:CBNData《中國線上代餐消費趨勢洞察報告》
其中,憑借著產品“奶茶級口感”,WonderLab在2019年被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天貓評為年度最受女性歡迎的瓶裝代餐奶昔品牌Top1。
在口感更好之外,熱量更低可能是“WonderLab們”受到女性消費者歡迎的另一個主要原因。WonderLab、Smeal比同類產品熱量更少。作為對比,每100克產品中,五谷磨房的五谷粉產品都在2000kJ;“Soylent中國版”若飯熱銷的若飯V2.9代餐粉產品在1883kJ,但WonderLab、Smeal旗下較高熱量的產品仍比前述若飯產品少了大約200kJ。
“WonderLab們”的代餐奶昔產品快速圈粉的同時,更多品牌推出了相似的產品。香飄飄在今年10月推出了香飄飄奶昔;桂格推出代餐奶昔Smart低卡控,主推電商渠道;2019年第四季度,雀巢中國推出瓶裝沖泡代餐粉新品系列Build U,隨后在今年4月,雀巢旗下的代餐品牌諾萃怡刻(NesQino)進入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兩個雀巢中國旗下的品牌分屬不同的事業部,但都主要銷售代餐奶昔類產品。但在雙11期間,這些大公司的代餐奶昔類產品的線上銷售尚未威脅到“WonderLab們”。
代餐奶昔這種產品形態確實在快速增長。央廣網在今年11月的報道中援引一位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的相關負責人的話稱,整個代餐品類出現高速的增長,其中代餐奶昔比去年同期增長500%,頭部位品牌增長高達800%以上。
代餐粉也擠進了早餐市場
產品功能滿足消費者對于熱量、口感、養生需求是基礎。在此基礎上,代餐品牌們實際上擠入了一個更大的消費場景中:早餐。在這個消費場景中,中式蒸煮食物、烘焙產品(以面包為代表)、以及谷物早餐等都在競爭消費者的胃。
西式早餐產品滲透率接近傳統早餐品類;圖片來源:西部證券
基本上,所有的代餐粉類的產品都會在商品名稱上標注早餐,品牌也會傳播渠道中顯示產品適用于早餐場景。為了便于攜帶和食用,代餐粉類產品有些直接做成了液體產品。例如,2019年,若飯在液體版代餐后還推出了利樂包裝的“早餐系列”。
整個早餐市場也在受到食品飲料公司的追捧。光明、伊利等乳企將牛奶包裝成早餐飲品;三只松鼠等零食三巨頭開始投資早餐烘焙產品線;冷凍食品三全也將早餐視為產品的三大場景之一;還有谷物類的早餐,麥片品牌王飽飽的快速崛起,五谷磨房今年6月推出麥片品牌“吃個彩虹”,找丁香醫生聯合研發,還聘用迪麗熱巴代言。
這些食品飲料公司可能主要想爭取早餐時間不充裕的消費者。例如三只松鼠曾向CBNData表示,他們推出的“魔方生吐司”的主要消費場景是早餐,主要目標消費者是上班族、需要陪伴孩子的媽媽。
但早餐經濟的食物對于價格、便捷以及營養的要求相對較高。其中,便捷性的即食早餐在城鎮化進程中受到了更多歡迎,包括早餐攤、便利店等早餐食物取代了在家食用的早餐。而消費者對于便利的即食早餐愿意支付更高的成本。
根據咨詢公司英敏特2019年的研究,由于中國城鎮生活節奏加快,消費者因為時間寶貴而產生了對便捷早餐的需求。研究顯示,近一半的中國消費者愿意為準備時間短的便捷早餐支付更高價格,同時近三分之一表示愿意為現成的即食早餐支付更多溢價。
根據英敏特預測,中國消費者早餐食品總消費將從2015年的1.334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21年的1.948萬億元人民幣,2016-2021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4%。
代餐粉產品主攻早餐市場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雖然代餐粉類產品適用一日三餐,但實際在中午和晚上遇到的是外賣平臺的沖擊。一個佐證是,羅森便利店的午餐銷量下降,轉而更重視早餐產品線。
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晟在今年9月接受采訪時稱:“過去四年多,由于外賣平臺的不斷發展,便利店的午餐生意是在不斷小幅縮減的,同時三四年前羅森開始不斷強化自己的早餐系列。”在這樣的策略的調整下,羅森開始增加早餐生產批次。重視早餐的策略是有效的,羅森便利店目前上午6~10點間的銷售已經連續三年增長。
現在的問題其實是線下市場。新銳代餐品牌開始進入線下零售渠道,例如Smeal的瓶裝產品開始進入線下(全家便利店)、WonderLab則鋪貨屈臣氏。但問題在于,對于便利店的消費者而言,Smeal單瓶售價18.9元/瓶的價位可能位于消費者消費力的高位。
根據英敏特在《早餐-中國,2016》中顯示,70%的消費者在早餐車上購買早餐的花費一般在3-9元,對于便利店繁多的早餐品種選擇,36%的消費者則愿意花費10-29元。
若飯創始人兼CEO邵煒告訴CBNData消費站,2019年推出的早餐系列是綜合了營養、便捷的角度。但考慮到大約20元/瓶的單價仍然偏高,若飯已經停止生產這個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