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了全球商業格局的改變,也為1.2萬億美元的零食市場帶來新變革。疫情后的新常態,哪些消費行為和習慣被保留,從而進一步推動這場零食新潮流?”
2018年,零食巨頭億滋國際對消費者承諾致力于提供“優質合適的零食”,宣布實施新戰略。去年,億滋首次發布全球零食趨勢研究報告,對“消費者為什么要吃零食”真誠發問并進行了探討。
而近日,億滋發布了第二份全球零食趨勢報告《State of Snacking:2020 Global Consumer TrendsStudy》(以下簡稱報告),它是由億滋結合消費者調查機構The Harris Poll在2020年10月6日-20日對全球12個國家(包括中國)的6292名18歲以上的新生代消費群體通過在線調查的方式獲得。
另外,這份報告不僅是在思考零食的角色、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購物方式的轉變,也是一場關于“疫情下零食產業應該何去何從”的深度思考。
2020年實在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了全球商業格局的改變,而價值1.2萬億美元的零食市場又將在這一場“巨變大潮”中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接下來Foodaily為大家解讀報告詳情與亮點,一起聽聽消費者的期待吧!
01
不管你有沒有感受到,
疫情已然成為全球零食大潮流的加速器
與過去十年相比,熱愛零食的消費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加。特別地,在疫情期間,零食已經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生命線”。
疫情恐慌加速了全球零食消費的增長
報告顯示,疫情大流行期間,千禧一代(64%)和Z世代(60%)表示,他們會更高頻次的吃零食而非正常地吃幾頓正餐。
零食正以更快的速度替代正餐。與去年的數據(59%)相比,越來越多的人(67%)更愿意在空閑時吃些零食果腹,而不是傳統的三餐,尤其是千禧一代(70%)和在家工作的人(67%)。帶來這種增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疫情帶來的居家隔離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在國際食品信息理事會的食品與健康調查中也指出,85%的消費者在疫情中改變了飲食方式。
疫情帶來的“零食革命”,將保留成為新常態中的一部分
從報告的數據中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吃更多的零食來代替一餐,或者是作為兩餐間的補充,另外,64%的消費者預計這一習慣將長久地持續下去。
因此,即使目前疫情已經過了最嚴重的階段,特別是在中國,但是這次危機帶來的“飲食革命”也將成為新常態中的一部分。
億滋國際總裁兼CEO DirkVan de Put表示:“我們在零食報告中強調了零食在全球消費者生活中的關鍵作用,尤其在2020年,零食將迎來極大地增速,并且我們都在適應這種新常態。”
02
Snacking time所承載的「情緒、情感」,
成為零食消費的重要驅動力
提升情緒,成為零食消費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零食不僅僅意味著滿足饑餓時的需求,更多的則變成一份內心的撫慰或者釋放壓力的出口,這一趨勢變得越來越凸顯。提升情緒,也因而超過了健康與便利,成為了零食消費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報告顯示,吃零食已經基本轉變成為一種獨處時的放松活動。有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認為在巨大的壓力下,零食時間是不可多得的寧靜時刻,其中63%的人則將“零食時間”稱為“一天中唯一的亮點”。
總體來看,相比于焦慮、憤怒、壓力大等負面情緒,慰藉、放松等積極情緒成為吃零食的驅動因素。尋找慰藉(47%)、獎勵自己(46%)、提升情緒(45%)、放松(44%)、消除孤獨感(42%)、打發無聊(37%)等訴求均極大地推動了零食的消費,且較去年均有5%-6%的增長。
另外,報告還顯示,2020年,49%的Z世代消費者為了打發無聊時間而吃零食,這個數字相比于去年增長了9%;而千禧一代(57%)吃零食則更多地是為了獲得慰藉,這一需求相比于去年也增加了8%;X世代(44%)則更多是為了提升情緒,這一比例較去年上漲了8%。
促進情感,零食成為情感交流與社交的工具
當然,零食不止是慰藉,也是促進情感交流、維持交際的工具。在過去的六個月中,有超過四分之三(77%)的人通過食物與他人保持聯系,同時也有一半的人表示,與他人一起分享零食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行為。例如,與家人朋友一起動手做零食(40%),為慶祝節日或特殊時刻吃零食(39%),將零食作為禮物贈送朋友(31%)。
03
“居家”成為零食增長的重要陣地
疫情常態及年輕消費者的宅家習慣下,居家場景越來越成為零食消費的重要增長點。而在這一場景中,消費者又有怎樣的需求和行為?
消費者在家吃零食的時間越來越不固定,需求也在發生轉變。其中,58%的人表示,他們在每天在吃零食的時間是沒有計劃且不固定的,而剩下42%的人則相反。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居家時會花更多的時間在吃零食上,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和東方國家尤其明顯。
另外,以家庭為單位的零食食用習慣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全球范圍內,不同年齡段的人紛紛加入吃零食的陣營,特別是父母。零食時間甚至成為了家庭活動以及父母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的利器。
咸味零食的需求在增長。在調查的14種零食品類中,所有細分品類每周的消費量較去年無一例外都有所增長。亞太、歐洲地區的消費者傾向于咸味零食,而美洲地區則傾向于甜食。
特別地,55%的人每周會吃一次以上的咸味零食(包括薯片、爆米花等),而咸味零食也是千禧一代、X世代、嬰兒潮一代消費選擇中排名第一的類別,增長尤為強勁。
除了便攜,對包裝份量的考量也要提上日程了。66%的受訪者則表示適當份量的零食會增加他們的購買,并且希望可以擁有更多對零食食用分量的控制權。“一個恰好可以享受的份量”(38%)、“更長久的保持新鮮”(32%)、“避免浪費食物”(33%)成為了消費者購買零食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零食成了維持健康與營養的重要方式。全球大約有一半以上(54%)的成年人依賴零食作為自己每天的營養來源。其中,57%的受訪者聲稱他們更關注零食為身體帶來的營養。64%的消費者在疫情居家時通過零食來滋養身體、思想和靈魂,而56%的成年人則將零食作為增強免疫力的選擇。
04
線上購買零食的偏好仍在上升
疫情帶來的居家隔離無疑增加了線上購物的比例,全球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已經開始更頻繁的網上購買零食。當然,更重要的是,69%的消費者表示即便在疫情之后,他們也將繼續在網上購買零食。
不只是線上購物平臺獲得了更多的青睞,社交媒體對購物習慣的影響也在擴大。57%的受訪者表示,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他們知道了更多購買零食的方式,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嘗試過在社交媒體上購買零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線上購物及社交平臺成為消費者嘗新的一個重要渠道。4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養成了通過線上購物來嘗試新品的習慣。
05
小結
億滋國際總裁兼CEO DirkVan de Put表示:“我們為在全世界消費者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到非常自豪,我們在為大家提供零食的同時,也提供了舒適、社交和安全的表達方式。”
在新零食時代,零食不再是為了單單果腹的小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待他更多的承載身體、心理健康的功能,甚至是情緒情感的表達與出口。在疫情時期以及后疫情下的新常態時期,被放大的零食需求該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被滿足、如何提供更多可以帶來慰藉、愉悅、享受的產品,這為零食行業帶來了新的機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