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辣條專業班、辣條趣味博物館的相繼落地,這個小產業再次受到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辣條專業班意欲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而辣條博物館則將辣條的生產過程及車間監控公開向社會展示。換言之,這兩個事件一是指向高端化,二是指向規范化,這無疑將助推“劣幣”加速出清,整個行業加速轉型升級。
01
產業歷經四個發展階段
“國民零食”辣條,從發明至今已走過20余年。在鄭州市平江商會秘書長李長根看來,2000年以后,辣條產業真正起勢,歷經了四個發展階段:
2000~2006年,原始階段。在這一階段,河南憑借交通便利、產糧大省、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吸引大批平江籍人士來此創業。當時在河南的調味面制品企業多達4000家,全部是手工作坊,生產方式粗放。
2007~2010年,集約階段。2007年,河南省出臺《河南省調味面制品地方標準》,行業企業在2007年遞減到2000多家,產值達50億元;2009年,鄭州市平江商會成立。
2011~2015年,規范階段。2015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關于嚴格加強調味面制品等休閑食品的監管工作的通知》,根據調味面制品的產品特點和工藝要求,將其納入“方便食品”實施許可,作為單獨單元生產許可證內容為“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
2015年至今,提升階段。2016年1月,原國家食藥總局公布關于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的公告,將辣條明確歸為“調味面制品”;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2020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修訂公布食品生產許可分類目錄的公告》,又一次明確“調味面制品”,并且歸類方便食品。
經過多年發展,辣條產業規模不斷擴容。截止2017年底,調味面制品行業全國年總市場銷售額達570億元,整個行業年用面粉150萬噸,食用油48萬噸,辣椒9萬噸,安排就業50多萬人次。
02
接連受創,行業難題待解決
然而,前期的野蠻生長為辣條產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2018年,受行業標準執行矛盾及國家標準滯后的影響,整個行業銷售額下跌20%;2019年3.15之后行業發展更為艱難,銷售額下跌40%。此類事件的發生不僅對整個行業的銷售額造成了重創,更為行業的長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當前辣條產業有四個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去污名化。部分廠商的不規范生產行為被曝光后,對整個行業造成了重大打擊,辣條行業急需擺脫“生產環境臟亂差”的污名;
第二,去標簽化,因為辣條屬于高油、高鹽、高脂的食物,因此在許多消費者心中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簽,辣條企業需要通過生產技術改良提升產品健康屬性;
第三,行業規范未解決。南派辣條駐地湖南平江,出臺了湖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湘式擠壓糕點》,以“擠壓式糕點”定義本派風格;北派辣條老家河南鄭州,為辣條專門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標準《調味面制品》,食品添加劑參照糕點、膨化食品類執行。難以統一的生產標準,阻礙了辣條產業發展。
03
產品質量是辣條產業“生命線”
歸根到底,產品質量是辣條產業的生命線。近年來,諸多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設備升級來優化產品質量。
工藝提升。據了解,調味面制品生產的工藝技術從原始階段到達跨越階段,半成品工藝采用電腦程控,而且應用廣泛。行業大規模引進自動拉伸膜包裝機、給袋式包裝機、整體連包機等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設備,基本形成包裝成品半自動化或者全自動化。
硬件加強。以河南為例,行業企業全部引進風淋、消毒等設施,并且扎實推進潔凈車間建設,特別是在2019年315之后,行業進行大規模清潔整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全省80%的調味面制品企業車間管理已達到6S標準,實現行業標準管理常態化。
?
衛龍辣條生產車間
營養健康。2019年調味面制品生產企業積極著手“三減三健”,在原來基礎上,行業產品降鹽23%、降糖40%、降油20%,并在產品中加入山藥粉、青稞、膳食纖維、燕麥等原輔材料增加健康元素。此外,防腐劑種類越來越少,甜味劑由原來的7種減少為3種,防腐劑由原來的6種變為不添加防腐劑。
高端時尚。2019年,企業為了挽回行業整體的頹勢,為了規避食品安全問題,許多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發出少油少鹽的調味面制品干貨制品,在市場上引起了很好地反響。同時,行業內不斷推出高端時尚化產品,迎合現代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口味。
加強創新。許多辣條企業開始和專業機構、科技型院校進行合作,以促進自動化生產流程、解決產品研發、技術突破、品質提升等問題。比如,鄭州市平江商會與河南工業大學、江南食品大學、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協會等加強合作。
經過多方面的升級,市場上的“五毛”包裝的調味面制品由2010年的81%銳減到2018年的6%,而2~5元產品的市場份額如今已占到了總量的65%,預計未來兩年將進一步擴大。
04
“逆襲”之路
一方面,辣條企業必須在生產研發端投注資金和精力,從上游原輔料到中游生產、品控、包裝再到下游市場消費,確保產品品質。另一方面,企業也在渠道端進行發力,近兩年,線上線下融合融合成為趨勢,全渠道營銷是辣條企業快速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線上方面,大部分企業推進“平臺電商+社交電商+自營渠道”多線布局的發展策略。今年雙11購物節,湖南平江的102家辣條企業在長沙黃興路步行街的辣條博物館前進行輪番直播帶貨,將產品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推介給消費者。
在線下方面,企業繼續推進傳統營銷模式,走流通、商超等渠道塑造品牌形象。
以衛龍為例,2019年衛龍整體營收49.09億元,其中終端直售收入25.5億元,流通渠道18億元,電商渠道5.59億元。2014年,衛龍開辟了海外市場,340g的辣條售價高達12美元,成為國際享名的中國特產之一。
?
總而言之,辣條產業要打翻身仗,需要在產品、渠道、營銷等方面持續轉型升級。此外,全國行業標準將進一步促使行業形成標準統一、監管統一、檢測統一的全國大統一局面,助推辣條產業再迎發展春天。相信在全行業的努力下,“國標”面世的那一天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