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紊亂的年輕人更多了,而買保健品的人也更年輕了。
保健品品類明顯的增長態勢,體現在雙十一健康領域大熱中。19年天貓雙十一營養品類銷售數據開場145秒即成交破億,而不久前Swisse公布的財報同時表示該品牌營收同比上漲了23.9%,市場份額也在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占據第一名的席位。
相比選擇購買保健品彌補身體損傷,不良的生活方式難以被改變。
根據上海外服發布的《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顯示,過去五年間,白領的體檢異常率持續攀升,從2014年的94.60%上升至2018年的98.75%,而其中七成白領都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雖然買保健品的人更多了,但用保健品來逆轉被透支的身體,效果似乎有限。
最為常見營養補品例如維生素B6,維生素A,復合維生素,抗氧化劑和鐵,經過實驗表明,它們對死亡率或心血管疾病并沒有明顯作用。
除此以外,更多人較為感興趣的抗氧化劑維生素A、C、E等,在一部分對照實驗中,也并沒有表現出與降低血壓和膽固醇之間的強關聯。
而保健品作為食品的一類,本身的健康效益的作用不算高。
如果僅為達到身體中存在某個微量元素的目的,從日常生活的一些行為中能夠起到相同效果。例如為了強健骨骼,所需的維生素D+鈣不僅可以從補劑中獲取,規律的進行運動健身同樣能夠做到。
另一方面,雖然不是996年輕人的最好參照,但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到日本的一些偏遠的島嶼上,廣泛分布全球最長壽的人,他們未必是營養元素攝入最全面的,但可能是在飲食、睡眠等生活方式上最健康的。在這些地方,甚至百歲老人都很常見,而他們患慢性病的幾率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而毫無疑問的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增加體育鍛煉時間投入,可有效降低年齡增長帶來的慢性病發生風險,并隨年齡增長其作用越來越顯著。
擁有一副健康身體沒有捷徑。相比比純粹聚焦保健品,關注更宏觀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實更重要。
買保健品的人
越來越年輕了
相比如今的保健品消費年輕化,在過去,人口老齡化才是保健食品興起的主要原因。
保健食品可為健康人群預防性地補充營養素,也可為生理功能異常人群促進康復進程。與藥品的主要區別在于:安全要求更高;無需處方,可自由攝取;無法替代藥品的治療作用。
簡單來說,保健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療疾病,只是人體機理調節劑、營養補充劑。
目前較為常見的保健品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營養類的補充,主要為人體所需營養素,第二類則是功能性保健品,能夠使人體在某些方面功能得到增強。
保健品在現代人群中的熱銷,一部分來源于人們對健康的訴求提升,同時也歸功于保健食品「年輕化」的積極營銷。
印象里,熱衷購買保健品的都大多是面臨健康問題的中老年人,但腦白金所代表的時代已經過去,保健品的消費者年輕化不再是一件新鮮事。
去年天貓雙11,根據阿里健康官方微博發布的信息,2019雙11天貓醫藥億元俱樂部榜單中,5個品牌中4個為保健食品品牌。
而進一步從CBNdata消費大數據提供的消費者畫像中可以看出,90后和Z時代的在整體的消費群體占比迅速擴大。
打開小紅書、商品詳情中更多的是符合年輕人的胃口的形容詞,葡萄籽精華可以助「肌膚透亮」,血橙精華可以「促膠原蛋白新生」,銀杏膠囊被叫做「記憶力專注片」,奶薊草片成為了「熬夜必備」。
■ 來源:小紅書
而令人在意的是,與不斷攀升的保健品市場規模相比,當代亞健康人群卻只多不少。
一份關于廣東人群亞健康狀態評估的臨床研究調查報告表示,在平均年齡27.07歲的24159名調查對象中,健康者僅占18.8%,亞健康的患病率高達為46.0%。
衡量標志包括6個方面的內容: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鍛煉、營養、人際關系與壓力管理。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亞健康和疾病的危險因素,且其對亞健康狀態的影響比對疾病的影響更大。
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所帶了的疾病風險,并非僅憑保健品就可以拯救的。
■ 1991—2015年我國九省(自治區)成年人膳食微量營養素攝入的變化趨勢及其人口學特征
來源:環境與職業醫學期刊
用保健品
很難逆轉紊亂生活方式
保健品在營銷方式上,弱化了其作為膳食補充劑的附屬屬性,強化突出了其改善亞健康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判斷與認知。
舉例來說,在CNBdata夜經濟消費報告中顯示,凌晨是年輕消費者購買保健品的高峰時期。熬夜的同時,打開購物車下單的奶薊草片「護肝片」的人不在少數。
但這個擁有2000年歷史的草藥近年來卻被不斷熱捧,卻早在2003年就被美國醫學博士Carmen Tamayo證實其實際作用十分有限,而計劃將其乳薊與「安慰劑」進行高質量的隨機臨床試驗。
同樣,發布在《內科醫學年鑒》2019年的一項對照實驗表明:減少鹽的攝入量,可以替代使用omega-3 LC-PUFA和補充葉酸,降低成年人發生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事實上,鹽攝入過量的大眾問題,已經是中國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2017年,柳葉刀將高鈉攝入量,歸位國人飲食相關死亡的主因。而中國人通常有頗為重口,但不健康的食物加工偏好。
除此以外,睡眠是當代年輕人的最大困擾,而和護肝片擁有同樣地位的「褪黑素」,在電商平臺中搜索即可以發現,該商品詳情中的「天然植物配方」與「呵護睡眠健康」在不斷強調其產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但是杭州睡眠障礙診療中心專家余正,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指出:“褪黑素作為一種神經激素,是不建議長期服用的。它不但可能產生依賴性、影響自體分泌,還有可能引發月經紊亂、不孕不育等其他副作用。”
且褪黑素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仍作為處方藥被管制,其并不應該作為一種保健品來長期服用,對比其在電商平臺的高銷量,其安全性和副作用需要被更多關注。
擁有健康的身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絕對不難。
《實驗老年學雜志》中將撒丁島的努羅省確定為男性百歲老人最集中的地區。在這些地方,百歲老人很常見,除卻高齡以外,他們患慢性病的幾率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而生活在地球的長壽村里這群老人不吃保健品,運動遵循自然。比如《國家地理》曾與研究院,合作就這些區域的長壽進行了研究,他們得出結論,藍區的人們有具備如下特質:
自然運動
懷有使命感
減輕壓力的例行儀式
8分飽原則
植物性飲食
每日適量的紅酒
歸屬感
家庭優先原則
健康的社交網絡
這個有意思的現象盡管無法適用于現代人996的工作節奏,但其生活方式和自然結果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保健品以外,
更需要健康生活方式
保健品應該回歸其膳食補充劑的角色,而非營銷效果夸大下的「靈丹妙藥」。
在日常生活中,以身體健康為主要訴求的現代人更應該注重平日的膳食均衡,增加飲食的多樣性,根據名古屋學藝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聯合國有關食品供應的數據,對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多樣性進行了分析,發現總體上食品多樣性越高的國家和地區,人們健康壽命越長。
研究人員解釋說,食品種類較少的話,人們攝取的營養容易不均衡。食品多樣化不僅可以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也可能有助預防疾病。
除此之外,充足且規律的睡眠和適度的鍛煉更是健康法寶。
■ 影響北京市居民慢性病相關因素 來源:西安體育學院
比如西安體育學院2016年對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閑久坐、體育鍛煉時間投入與慢性病關系研究的結果表明:
每天睡眠時間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將降低14%。每天休閑久坐的時間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幾率將隨之增加11%。每周投入體育鍛煉的時間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將隨之降低2%。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更多遵循NEAT原則,最大程度上增加運動量等,或許都是有效益的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