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年是阿里雙11的第12年,線上咖啡正在迎來現象級爆發。
11月1日~3日,咖啡類目同比增長19倍,有品牌目標是比去年翻十倍。
零售咖啡的爆發式增長,對整個行業來說,意味著什么?線下飲品店,能不能抓住這波零售化的紅利?
我找到天貓咖啡液、掛耳類目的冠軍聊了聊。
01
雙11戰報:線上咖啡迎來現象級爆發
今年雙11活動從11月1日開始,還未到巔峰時刻,開局前3天的數據,已經不俗
先看線上品牌——
11月1日~3日,咖啡類目同比增長1900%,領跑食品生鮮,其中掛耳/咖啡液/膠囊咖啡超5000%增長,3天銷量已全部超越去年雙11。
明星品牌三頓半,在11月1日就有22萬人下單,11月1~3日,三天銷售額8000萬。而在去年雙11,三頓半的戰績是3000萬。
掛耳咖啡頭部品牌隅田川,11月1日前2小時成交額超過去年雙11全天,掛耳咖啡增長率超6倍,并連續三年穩居掛耳類目第一。
?
隅田川掛耳咖啡
咖啡液類目第一的永璞,11月1日當天,0:31分就超越了去年雙11的總額,且當天銷售額過千萬,售出超過200萬杯咖啡。
“今年是爆發期,我們目標是2000萬,要比去年翻10倍。”永璞咖啡創始人告訴我。
一些中等體量的品牌增長也很好。捌比特咖啡,去年全年的銷售額在千萬級,今年開局3天賣掉了近100萬,占到去年全年的十分之一。
咖啡巨頭的數據也在增長——
與此同時,雀巢在通報中表示:繼11月1日取得455%的首日銷售增幅后,雀巢咖啡業務在11月1日至3日期間全網整體銷量同比增長近400%。
?
由雀巢咖啡運營的星巴克家享咖啡全線產品
其中,1日~3日星巴克家享咖啡銷售業績更是達到了去年雙11的30倍。
線下咖啡館也在電商領域收獲頗豐——
隨著精品速溶崛起,肯德基、瑞幸、Costa、Greybox、Seesaw、鷹集、魚眼、Manner、CoffiiJoy等線下大牌開始紛紛入局天貓,上線精品速溶產品。”
其中Seesaw公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1月1日的銷量就已經超過去年雙11當天,之后的10天生意就是今年的純增長,保守預估,今年11月份,電商的銷量能占到公司整體營業額的20~30%。”
Seesaw今年新推出的一系列包裝咖啡類產品表現亮眼,銷售額已經占據天貓旗艦店的20%。
Seesaw今年新推出的包裝咖啡類產品
不管是咖啡還是茶飲,電商渠道正在成為線下飲品品牌,實現增長的新陣地。
02
線下咖啡館做電商,還有機會嗎?
據公開報道顯示,中國咖啡市場,電商貢獻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國家,今年達到了50%~55%。
已經如此熱鬧的市場,現在入局線上咖啡零售,還有機會嗎?
“機會非常大,現在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市場剛剛開始熱鬧起來。”永璞咖啡創始人認為。
線下咖啡品牌做電商,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捌比特咖啡創始人闞歐禮看來,線下咖啡品牌做電商,仍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1、線下品牌有客戶粘性,相當于開發同一撥客戶的新需求
對線下門店來說,顧客粘性高于網店,而且顧客和品牌在線下一次次的見面和交流中,產生情感溝通多。
然而顧客不可能隨時隨地到店喝,如果門店不做零售,顧客自然會到線上別的品牌轉化。
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有了自有品牌的時候,就可以圍繞同一撥顧客,去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2、線下流量數據樣本量大,更有參考性
電商團隊,都是數據“喂養”出來的。
線下品牌有基礎客戶,數據樣本的基數大,讓數據更有可參考性。
利用這些客戶的沉淀數據,在初期,可以做產品迭代、運營打磨,把營銷、客服、物料等全部跑一遍,磨煉到最佳狀態,再由內而外去突破外圍客戶。
3、線上突破門店銷量的天花板,線下做用戶體驗
比較好的結合方式是,線下做品牌,線上做銷量。
線下把用戶體驗做好,流量導入線上,就可能會形成隨時隨地的復購,不受門店效率的限制。
4、品類紅利期,平臺方在扶持新品牌上有很大投入
“天貓和我們一起共創,并不是只提供平臺,否則,我們不會有這么快的增長。”永璞咖啡創始人表示。
天貓雙11(11.1~11.3)沖調類目趨勢解讀
從去年到今年,天貓做了10多場咖啡品牌品類活動,比如超級品類日、咖啡的101種喝法、discovery頻道、天貓小黑盒等線上活動。對于新入駐的品牌,提供消費者數據包、趨勢建議等,都能幫助品牌快速學習,實現增長。
5、當下咖啡的競爭,還是對外競爭,而非內部競爭
在中國,從來沒有喝過咖啡的人大概有6億。
即使在上海這樣全國咖啡店密度最高的城市,咖啡人均年飲用量也只有70杯。
從這個層面來看,當下咖啡領域的所謂競爭,更多還是來自于咖啡和其他飲品之間的競爭,而遠非國內外咖啡玩家之間的競爭。
?
線上咖啡市場仍有巨大的增量空間
線上咖啡市場,還有巨大的增量空間,還有可能會誕生很多個“三頓半”。
03
線上賣咖啡,中小品牌該怎么做?
空間巨大,但門檻不低——對于中小品牌來說,線上咖啡這塊蛋糕,可能并不好啃。
除成本投入外,線上零售和線下門店,本質是兩種生意。從門店拓展到電商,是商業邏輯上的跨界。
怎樣“跨”出這一步?
1、選對平臺,最好是1+N模式
如果是連鎖品牌,上天貓仍是首選。三頓半、永璞、時萃、隅田川、鷹集等新消費品牌,90%生意都在天貓。
如果想做一個小而美的事情,那么就上淘寶,淘寶店鋪對品類的限制小,先轉化現有客戶,再逐步突破外圍。
?
小紅書商城的咖啡相關商品
天貓是主場,其他平臺都可以作為“貨架”,或宣傳陣地。能上的盡量多上,比如京東、下廚房、米家有品、小紅書,甚至抖音、快手、微信視頻等,都可以作為品牌露出的渠道。
2、選好賽道,掛耳適合新手上路
在天貓咖啡沖調類目負責人涂偉城看來,今年增長最快的產品是掛耳、咖啡液等產品,精品速溶液/掛耳等便攜咖啡,都是好賽道。
對于新手來說,從成本和銷量角度來看,掛耳咖啡是門檻最低的產品類型,適合新手上路,而且能做出風味特色。
3、進店顧客,發展成線上種子用戶
闞歐禮分析,線下門店做電商,第一步,激活老用戶,做好用戶體驗;第二步老帶新,突破老用戶的親朋好友,老帶新。
在這個過程中,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在平臺上累積銷量、好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有更好的流量注入。
4、線上產品研發,必須足夠差異化
單從外形看,三頓半的咖啡罐、永璞的飛疊杯、時萃小彩書咖啡,各有不同的定位、IP形象、語言風格。
?
線上品牌,沒有面對面交流的感情維系,產品研發必須有差異化,否則在海量的商品頁面里,很難脫穎而出。
“只要能找到差異化,是可以在天貓實現快速增長的。”永璞咖啡創始人表示。
04
咖啡這條賽道上,中國品牌正在崛起
“雖然咖啡是一個舶來品,但中國品牌是可以把咖啡做得更好的。”永璞咖啡創始人說。
在他看來,從產品到營銷,線上咖啡創新,國內都領先于國外,“現在很多國外巨頭進入中國,也很難組建靈活創新的機制和團隊,和中國品牌PK。 ”
事實上,在天貓上,從三頓半超越雀巢開始,咖啡類目的top10品牌中,中國品牌占比已經從去年的29%,上升到了40%。
天貓咖啡沖調類目負責人涂偉城預計,今年雙11結束,這一占比會達到45%~50%。
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大的意外,未來50年,消費領域最鮮活的創新,都會誕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
沒有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有這樣的經濟增長力和競爭壓力。這樣的環境下,國民爆發出的創新能力是無可比擬的。
未來,或許會有更多中國本土咖啡品牌,在電商的土壤上,枝繁葉茂、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