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酸奶歷經百年坎坷,方成今日領軍亞洲的局面。它與美國走的道路有何不同,對于中國又有何借鑒意義?”
一周前,Foodaily在《美國酸奶弄潮四十年,造就了多少商業傳奇》一文中,從產業發展歷史的角度,對美國酸奶行業進行了全景式的觀察和剖析。今天,我們將視線轉向近鄰日本。
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酸奶產業發展的經驗對于中國乳品行業有著更強的借鑒意義。在一般人的眼里,日本酸奶最令人瞠目的就是其功能訴求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從森永蘆薈美容酸奶,到明治的PA-3防痛風酸奶,再到雪印的減少內臟脂肪酸奶,酸奶新品總能抓住國民健康的痛點,成為功能食品日常化的典范。此外,精致口感、本地食材、季節限定,以及將洋風與和風完美融合,都體現出日本酸奶企業的獨到思路與創新水準。
本文回顧日本酸奶產業自上世紀初至今百余年的發展歷程,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日本社會所經歷的萌芽——重建——騰飛——自信——低迷的坎坷道路,三大巨頭為代表的乳品企業如何適應社會發展,如何將外來食品逐漸本土化,讓日本酸奶的消費水平和創新水平雄踞亞洲。
日本同行身上具有的市場洞察力、孜孜不倦的科學研究,對產品細節的打磨,這些特質是日本得以成為酸奶發達國家的基礎,也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本文看點:
1、 日本憑什么成為酸奶發達國家?
2、 發酵乳如何征服日本國民?
3、 三大乳業巨頭在漫長發展中如何相愛相殺,共生共榮?
4、 益生菌株研究哪家強?功能型酸奶誰最火?
5、 希臘型、零脂肪,歐美酸奶風潮在日本刮得起來嗎?
6、 和、洋碰撞,給酸奶產業帶去了什么?
01
日本是酸奶大國嗎?
之所以選擇日本作為本系列文章的第二站,并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東方近鄰跟我們有很多相似點,還因為日本酸奶產業確實強大,稱其為“酸奶發達國家”并不為過。日本的酸奶市場從絕對值看,算不上領軍者,但下面三點,讓人刮目相看:
??????? 人均酸奶消費量高;
??????? 酸奶在液態乳中的占比高;
??????? 市場滲透率高。
首先看人均量。2018年,日本的人均酸奶消費量雄踞亞洲之首,達到9.8公斤/人?年。即便放在全球范圍,也屬于中上水平。從年均增速看,日本高于主要的發達市場,但低于新興市場,處于兩類市場的結合地帶。
2018年全球主要國家酸奶市場對比。圖片來源:Mintel
其次,酸奶在整個液態乳制品市場中的占比,反映出產業發展的傾向性與居民消費偏好。日本與英國、美國和中國大陸相比,酸奶的占比明顯高出一截。
數據來源:中國食品代理網
最后,日本酸奶伴隨著形態豐富、延伸力極強的零售終端,遍布城市鄉村、大街小巷。特別是三大連鎖零售巨頭羅森、全家和7-11的快速擴張,酸奶成為日本人隨手可得的常規食品。
除了這三點外,產品品類繁多也是日本酸奶的亮眼之處。在原料、風味、功能訴求上都表現出超強的推新能力。
接下來,我們就逆時光而行,看看日本酸奶在過去的100年里,究竟發生了什么?
02
20世紀初-1956:酸奶萌芽與洋食初開
奈良時代(大致平行于中國的唐代),日本就已經出現了酸奶的雛形。當時的乳制品被視為珍品,只有皇室與貴族才有資格享用。
日本酸奶的商業化始于1894年(明治27年),當時有人將一種名為凝乳的乳制品進行販賣,以整腸劑為賣點宣傳。到二戰結束之前,酸奶在日本更多被作為醫藥品使用,并沒有出現在一般家庭的日常飲食中。
1910-1920年代,明治、森永和雪印紛紛創立。創立之初,三巨頭以純牛奶、奶粉等產品為主營,酸奶尚未能進入他們的視野中。
圖片來源:topics.foodpeptide.com
契機來自Calpis。Calpis創始人三島海云去蒙古訪問,長途旅行讓身體疲勞不堪。在飲用當地游牧民珍藏的一種白色液體后,身體得到快速恢復。受此啟發,三島海云在1919年推出日本第一款乳酸菌飲料。自此,發酵乳飲料進入日本。
Calpis于1919年推出的第一款乳酸菌飲料,右邊是其創始人三島海云。圖片來源:www.huffingtonpost.jp
歷史飛奔,接下來的數十年,日本陷入戰爭泥淖,乳品工業僅僅作為民生保障,創新發展無從談起。
1946年,日本開啟了重建國家與民生恢復的十年。
日本國民的生活西化始于明治維新,二戰后掀起高潮。首先是黃油、奶酪、面包等歐美食品開始在日本流行。學校推行學生餐,也帶動起液態乳制品的消費。
相比于牛奶、黃油這些民生食品,大眾對酸奶的消費意識還遠沒有達到推動產業發展的地步。但是,隨著西方飲食的逐年滲透,日本民眾對于各類乳制品展現出開放心態,酸奶的獨特口感和健康形象逐漸吸引了人們關注。
1950年,明治乳業在自社工廠首先開啟了酸奶工業化生產。所推出的蜂蜜酸奶「明治ハネーヨーグルト」成為日本酸奶向家庭普及過程中的先驅產品。這個時期,其它乳業公司也逐漸開始生產酸奶。
當時的酸奶中除了甜味劑和香料之外,多加入瓊脂等膠凝劑,具有類似果凍的口感。產品在發酵后經過熱處理,可以常溫保存,采用小玻璃罐包裝,更像是零食或餐后甜點。到1953年,東京都內每天酸奶的消費量達到了5萬瓶,酸奶在乳制品中嶄露頭角。
明治于1950年推出的日本第一款工業化酸奶——蜂蜜酸奶「明治ハネーヨーグルト」。圖片來源:topics.foodpeptide.com
03
1956-1976:經濟騰飛時代,保加利亞酸奶一鳴驚人
十年恢復,元氣初定。
1956年,日本政府發布《經濟白皮書》,宣稱:“今后的增長將由現代化來支撐。”為此,日本大量引進歐美先進生產技術與設備,擴大投資,興建新企,迅速形成電機、電子、汽車、石油化工等六大新興工業部門,日本國民經濟踏上騰飛之路。
得益于制造業的發展,日本酸奶制造技術也在進步。明治公司在1964年開發出酸奶連續發酵裝置,1969年開發出能夠輸送顆粒食品的灌裝設備,果肉酸奶得以登臺亮相。
在此期間,保加利亞酸奶被明治引入日本,成為推動酸奶在民間消費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1960年代后期,明治開始籌備保加利亞式酸奶的開發。東歐高加索山區的長壽現象,以及特征飲食,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研究焦點。以保加利亞為代表的的東歐國家成為酸奶的神圣發源地。
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與考察,明治將他們的見聞告訴消費者:在保加利亞,乳制品生產是一個古老的傳統,“風不同,水不同,光不同”,才造就出獨特的長壽食品。
1970 年的大阪世博會上,備受爭議的標志性建筑物——太陽塔“站”在主場館中心,注視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1970年大阪世博會,給了日本國民了解海外世界的一個機會。在保加利亞館,明治公司的員工第一次品嘗到真正的保加利亞酸奶,酸酸的口感,與日本的“甜果凍”式酸奶截然不同,令人觸動,印象深刻。
到了1971年,明治在日本正式推出 “普通酸奶”「明治プレーンヨーグルト」。盡管日本人對它的怪異味道深感厭惡,擔心已經變質。但明治仍然堅持不懈。1973年,在與保加利亞國有乳品公司達成進口酸奶發酵劑的協議之后,明治獲得了使用“保加利亞酸奶”冠名的許可,旗下酸奶正式更名為明治保加利亞酸奶。
明治在1971年推出的首款具有保加利亞風格的普通酸奶。1973年,在獲得保加利亞授權后,將“保加利亞”印在了酸奶包裝的正面,并成為明治酸奶的一個特征標志沿襲至今。圖片來源:note.com
明治在2012年底,為紀念首款保加利亞純酸奶問世四十年,推出的紀念款酸奶。圖片來源:amazon.jp
不只是明治,雪印在此期間也緊跟流行趨勢。他們在1969年推出第一款帶有果肉的酸奶,風靡一時。產品口感與一般的果味酸奶截然不同,真實的果肉嚼在口中,帶來十足的滿足感。雪印還請到當時玉女偶像岡崎友紀作為代言人,是日本昭和時代向往洋風的一個縮影,直到現在還被老一輩人所懷念。
圖片來源:ameblo.jp
1972年,雪印率先推出采用屋頂包裝的純原味酸奶。與傳統的圓杯相比,屋頂包具有更挺拔的身姿,視覺效果更佳;而與瓶子包裝相比,它又更便于飲用,撕開頂角,稍稍傾斜即可入口,而不必像瓶裝酸奶需要仰起脖子才能喝到。
此外,這款產品中的菌株均來源于北海道當地,是雪印作為北海道企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一次嘗試。這也成為日后雪印酸奶的一大特色。
圖片來源:雪印公司官網
04
1976-1990:個性化消費時代,益生菌株研究夯實品牌競爭力
1975年中東石油危機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經歷過60年代“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高增長繁榮后,日本經濟增速在70年代中期后換擋,GDP增速從60年代的平均10.4%下降至1975~1984年的平均4.1%(以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如果將60年代視為日本國民小康普及的年代,這個時期則是向著富裕穩步前進的階段。
從消費層面看,開始由大眾消費向個性消費演化,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趨勢。一系列在基礎款上注重更高層次需求,如包裝設計、健康價值的產品應運而生。
乳業公司們顯然從保加利亞酸奶中看到了巨大的消費潛力,一方面積極開拓多樣化的菌株來源,另一方面將保加利亞概念延伸到各個品類當中。
1969年,森永在健康嬰兒腸道中發現一種具有特殊耐受性的細菌,遂命名為BB536,開啟對雙歧桿菌的研究。1977年,森永發售首款加入雙歧桿菌的乳酸菌飲料,引起市場轟動。森永乳業內部受到鼓舞,認為雙歧桿菌在產品開發方面應當具有更多的應用。當時開發的難點在于雙歧桿菌為厭氧菌,會利用乳酸代謝產生醋酸,在保質期間內如何維持菌體活性和酸奶風味穩定?
森永公司嘗試了多種雙歧桿菌與乳酸菌的組合,在保存性與風味之間尋求平衡,同時克服了室溫下活菌無法長期保存的技術瓶頸,終于在1978年,推出雙歧桿菌酸奶。其中所使用的長雙歧桿菌BB536菌株,對它的研究延續至今,成為世界上研究最透徹的益生菌株之一。1986年,1989年和1994年,森永將BB536的生產方法分別向法國、瑞典和德國進行技術輸出,拉開90年代向海外擴張的大幕。
圖片來源:日本雅虎
另一位乳業巨頭雪印,則在1985年推出由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混合發酵的酸奶。該款酸奶于1997年被認證為特定保健用食品。
1980年代,明治公司將與保加利亞合作研究乳品微生物上升到了公司戰略層面,隨后數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酸奶菌株的產品相繼問世,進一步鞏固了在日本酸奶市場中的領軍地位。在產品包裝上,明治一方面與時俱進,緊跟時尚潮流,另一方面充分考慮產品特性和消費者需求,設計了多款新包裝。
從屋頂紙盒,到業界首創、方便倒取濃稠酸奶的全開口塑料盒,再到附帶折疊小勺,方便添加果粒酸奶的獨立小塑料杯,明治以滿足消費體驗作為最終目標,始終走在業界創新的前沿。包裝創新也帶動了產品銷量的增長,各大賣場逐漸開始設立酸奶專賣區。
酸奶的形式逐步多樣化,不僅有凍酸奶、果肉酸奶等常規的衍生產品,還有酸奶芭菲、酸奶可麗餅、酸奶慕斯等多種甜點。
1980年,Luna乳業推出一款名為「のむヨーグルト」的飲用型酸奶。1987年又推出甜點型酸奶「プリンヨーグルト」。
1986年,雪印發布日本市場上價格最親民的產品「ヨーグルト牧場の朝」。名字采用日本小學生人人必學的兒歌「牧場の朝」,紙質包裝上印有不同圖案,孩子們可以將其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
圖片來源:日本雅虎
在三大巨頭的帶動下,日本其它乳業公司也紛紛投身酸奶市場。
1969年,格力高發售了初款健康酸奶,并于1979年革新包裝,使用具有代表性的酸奶娃娃圖案作為產品包裝。1982年,Ohayo乳業發售了第一款多果味乳酸菌飲料,并于1983年向澳大利亞企業進行了技術輸出。1984年,小巖井乳業發售了第一款酸奶,該產品使用100%生乳,采用業界獨家的發酵工藝,將常用于乳酸菌飲料的前發酵技術應用于純酸奶,使得產品口感格外滑潤適口。
05
1990-2010:國民消費理性回歸,酸奶創新百花齊放
1985年與美國簽訂“廣場協議”,一般被視為日本經濟蕭條的肇始。1989年年中,日本央行開始加息。1990年,政府推出打擊地價泡沫的調控政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襲來,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最終停下飛奔了30余年的腳步。
這一時期,居民收入增長遲緩,國民消費逐漸回歸理性,地方傳統文化崛起,主流文化開始倡導日式的簡約和審美。
此時,酸奶的健康與美味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在壓縮非理性、非必要開銷的同時,對于能夠帶來健康與滿足感的酸奶卻依然癡心不改。
經過60-80年代的積累,各大乳企逐步完善了產品線,技術工藝趨于成熟,消費市場趨向理性。這一時期,是日本酸奶百花齊放,突飛猛進的20年。從創新方向上,我們可以大致梳理出2條主線:
1、加快對益生菌株和其他功能成分的研究
1993年,明治將沿用已久的保加利亞酸奶菌株更換為LB81,該菌株具有更優秀的整腸效果。1996年,保加利亞酸奶獲得酸奶領域第一款特定保健用食品認證。經過數代更迭,明治保加利亞酸奶作為無添加酸奶的代表,始終在日本酸奶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產品包裝從紙盒到塑料盒,發酵方法發展到低溫低氧工藝,保證菌株活力與發酵充分。
1998年,明治研究人員從公司保存的2500多種菌株中挑選出具有最佳整腸效果的菌株——LG21。2000年,采用LG21菌株發酵的酸奶「明治プロビオヨーグルトLG21」正式發售。在當時,這是首款作為日常食品支持人體健康的產品,發售之后引起巨大轟動,也開創了一個全新市場。繼LG21之后,R-1、LB81、PA-3等具有不同保健功能的菌株相繼面世。多種附加健康價值的酸奶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領了健康食品的風潮。
明治旗下以LG21為核心菌株的酸奶產品已經形成龐大的家族。自2000年3月首款酸奶問世,到2017年6月,累計銷量超過70億盒。平均每個日本人每年食用近4盒。圖片來源:明治公司官網
1996年,明治率先響應政府頒布的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FOSHU,特定健康食品法案),在包裝標簽上進行功能標示,將包裝酸奶帶入功能時代。這也是明治酸奶得以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七八十年代BB536的輝煌沒有讓森永居功自傲,他們對菌株的功效研究持續開展,終于在1996年,雙歧桿菌普通酸奶「森永ビヒダスヨーグルト」獲得“特定保健用食品”許可。2001年,圓杯裝酸奶獲得特保食品認證。
1996年,森永雙歧桿菌普通酸奶獲得“特定保健用食品”許可。圖片來源:oshihaku.jp
2007年,BB536菌株獲得了美國GRAS(一般公認安全)認證。2019年7月,值BB536開發50周年之際,該菌株被美國FDA允許用于安全等級最高的嬰兒配方食品中,這是對森永益生菌研究實力和歷史地位的最好肯定。以BB536為發端,森永日后相繼研發出短雙歧桿菌A1,嬰兒雙歧桿菌M-63,在日本益生菌研究領域樹立起自己的旗幟。
素材來源:維基百科
2、在食材與風味上和洋相融,創造獨具特色的日式酸奶
對酸奶這個舶來品進行本土化改造,并不是日本乳企的專利,但他們無疑做得更加出色,游刃有余。森永旗下著名的蘆薈酸奶可以作為日式酸奶的一個典范。
在乳源、菌株基本固化,工藝相近的基礎上,如何讓產品更有特色,引入特征食材就成為差異化的關鍵。
1990年代,森永著力尋找“口感具有特點,且對健康有益的素材”。除去椰果之外,研發團隊先后嘗試了魔芋、木薯、生姜等各種食材,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了蘆薈。蘆薈自古就被人們用作燙傷藥和胃腸藥;蘆薈提取物則被用在化妝品中。但蘆薈葉口感苦澀,不適合作為食材。開發人員提出將蘆薈葉肉添加在酸奶中。蘆薈葉肉質地水潤、口感彈性,無色無味,外觀晶瑩透明,與酸奶的健康形象十分契合。
圖片來源:banner-hiroba.com
1994年,「森永アロエヨーグルト」正式發售。一開始,蘆薈苦澀的印象讓消費者望而卻步,但品嘗之后,苦味很好地融入到酸奶中,清香的感覺讓產品與眾不同,一時間好評如潮,口口相傳。
之后,蘆薈酸奶開啟了它的逆襲之旅:1995年日平均銷量達到10萬盒,1996年獲得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7年獲得日本食糧新聞社優秀產品獎。2008年,已改良至第7代的蘆薈酸奶獲得MONDE SELECTION(世界品質評鑒大會)金獎。2017年,在美國西部天然產品博覽會上亮相,打入北美市場。2019年,蘆薈酸奶問世25周年,經過16代更迭后,產品宣稱語從最初的“保護肌膚與身體”變為“給身體以蘆薈之力”,包裝仍是滿眼綠色,向世人宣告產品歷久彌新,永葆活力。
森永蘆薈酸奶發展史。圖片來源:aloe.ne.jp
抹茶、板栗、紅豆、紅薯、年糕……日式飲食中的每一款傳統食材都可以讓酸奶充滿和風。
秋天的味道尤其令日本人青睞。明治的栗子酸奶「明治和匠ヨーグルト 和栗あずき」,以及達能日本的柿子酸奶「ダノン 和Selection ほうじ茶風味 柿果肉入り」堪稱和風佳品。前者以甜紅豆粒打底,上面澆鑄栗子味酸奶,制成雙層混合風味的和風甜點。后者突出柿子果肉味道,黑色背景映襯出橙紅色柿子果的香甜,一種盡顯奢華的秋韻呼之欲出。
圖片來源:kyodonewsprwire.jp
圖片來源:達能日本官網
注重產品細節,體現人性化設計,這也是日式酸奶的重要特征。
2011年,森永與東洋鋁業合作開發了不沾酸奶的杯蓋。眾所周知,荷葉能防水并保持干燥和清潔,杯蓋材質采用了一種被稱為TOYAL LOTUS?的仿生技術,模仿“荷葉表面不沾水”的原理,通過無數個肉眼無法觀察的凸凹構造,使水、酸奶、甚至油脂都無法附著。最初,這種神奇杯蓋先在森永蘆薈酸奶的季節限定款中試用。看到效果被消費者認可,遂擴展到其他幾類產品中。
圖片來源:bifidus.jp
除了菌株研究和突出日式特點,日本乳企也在此期間嘗試開拓新的酸奶銷售渠道。森永在90年代初推出到家配送業務后,不斷開發與之配套的產品,讓直送成為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有力手段。
1991年,森永推出專用于配送到家業務的乳酸菌飲料「森永カルダス」。2006年發售強化鐵質的「ラクトフェリンFe」,2013年推出「カラダ強くするヨーグルト」,添加5%雙歧桿菌與乳鐵蛋白。
森永于1991年推出配送到家業務專用的乳酸菌飲料「森永カルダス」,在2001年獲得特保食品許可。圖片來源:doshin-apple-news.jp
06
2010-2020:老齡化與低欲望社會,酸奶市場格局趨穩,功能產品大放異彩
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經濟乏力,日本的老齡化問題也相當嚴峻, 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23%。日本人類發展指數(人均GDP+教育+醫療)從泡沫經濟前的世界第一掉落至2007年的世界第十七。老齡化加速,消費信心大減,日本進入了低欲望社會。
10年間,日本酸奶產業實現了平穩增長。占比最大的兩個細分品類——勺吃型酸奶和飲用型酸奶,在2016年的銷售額達到頂峰,合計接近4800億日元。低溫乳酸菌飲料和常溫型乳酸飲料則在400-600億日元區間浮動。就整個發酵乳市場而言,貢獻最大的無疑是飲用型酸奶。
2011-2019年,日本發酵乳市場中主要細分品類的銷售額增長圖。圖片來源:prtimes.jp
在經過90年代與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厚積薄發之后,酸奶市場日漸飽和,各大乳企的競爭進入平穩期,市場份額起伏不大。盡管仍然有令人驚嘆的爆品不時涌現,但難以改變整體市場格局。
僅看2013-2018年這6年的數據,明治、養樂多和雪印都有小幅上升,而森永、達能份額微降。TOP5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日本酸奶企業市場份額變化圖,數據來源:kknews.cc/finance/bmb6ge6.html
在過去20年,對于益生菌株的研究積淀,此時開始以功能型酸奶的形式呈現。不僅僅是針對中老年群體的三高困擾,而是面向普通大眾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健康問題,都有相應的產品解決方案。
從森永的Triple Attack控“三高”酸奶,到雪印減少內臟脂肪的酸奶,再到明治的PA-3防痛風酸奶,幾乎每一款都能引發日本社會的巨大關注。Foodaily對它們也給予了詳細報道(詳見《首款降三高酸奶:突破整腸局限,靠“功能+”破圈搶生意!》、《世界首款降尿酸功效酸奶,56億乳酸菌助力痛風退散│? Reader’s Choice》)。
2015年,明治推出PA-3降尿酸功能酸奶。圖片來源:日本樂天
2018年3月,森永發布Triple Attack酸奶,直擊現代人飲食之痛。圖片來源:youtube
這里特別提一下雪印的SP菌株功能酸奶。2015年,雪印乳業發布首款機能性表示酸奶「恵megumi ガセリ菌SP株ヨーグルト」,該產品瞄準現代生活中脂肪堆積,啤酒肚明顯的中老年人群。能夠有效降低成人體腹部內臟脂肪的面積,同時還能促進接種疫苗后抗體的產生,提升人體對流感的抵抗力。
擁有近20年的漫長研究和大量臨床實驗作為背書,SP菌株對于體脂肪的代謝作用通過一款酸奶被世人所知。2018年這款產品又被認定為特定保健用食品。同年斬獲日本營養食糧學會創新技術獎,2020年3月再次榮獲權威度更高的食糧新聞社“新技術│食品開發獎”。
圖片來源:雪印公司官網
今年年初,雪印推出日本市場上第一款具有特殊功能FFC聲明的酸奶,產品中含有10億個瑞士乳桿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SBT2171菌株,有助于緩解因過敏產生的眼部和鼻部不適。據稱連續飲用12周就可以減少噴嚏和不適癥狀,有效改善日常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雪印公司官網
三巨頭之外,中小乳企也將功能酸奶作為逐鹿市場的重要手段。OHAYO乳業在2009年推出一款有助于預防花粉過敏的酸奶,L-55菌株成為關鍵成分。2018年又推出加入羅伊氏乳桿菌酸奶,旨在“改善口腔內菌群,保護牙齦健康”。
除了針對生活性疾病,美容護膚、強健筋骨、營養強化,也成為功能酸奶的熱門訴求。
高橋乳業(takanashi)2019年推出一款含鼠李糖乳桿菌的功能酸奶,產品可以緩解皮膚干燥,從內部滋潤皮膚。配方中含有的玫瑰提取物能夠使唇齒留香。
圖片來源:高橋乳業官網
達能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開發的Densia壯骨酸奶,含有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D,蛋白含量高達9%,無添加糖。
圖片來源:達能日本官網
十年結果,日本酸奶功能訴求已經深入到人體各個系統,其中以預防生活性疾病為最主要訴求,此類產品占全部功能性酸奶的40%。維持腦部健康、改善現代人緊張生活(消除疲勞、睡眠改善、緩解壓力、放松身心、增強集中力)成為功能酸奶未來的第一大趨勢。降脂、降糖、通便、整腸型產品緊隨其后。針對老年人群的健骨、關節健康型產品,隨著老年群體占比日趨龐大,而有著巨大市場。2018年,此類訴求產品的銷售額即高達660億日元。
素材來源:kknews.cc/finance/bmb6ge6.html
希臘酸奶在這個時期也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森永在2011年9月推出日本第一款希臘酸奶「濃密ギリシャヨーグルト パルテノ」。產品完全繼承了希臘酸奶的濃稠特點,據說將湯匙插入其中,杯體倒置,勺子也不會掉下。光滑的奶油質感,超高蛋白含量,搭配蜂蜜的貼心設計,產品名稱和杯身設計上典型的希臘元素,都讓這款產品在當時十分搶眼。
圖片來源:日本樂天
此后,達能日本推出oikos,永旺推出自有品牌PB希臘酸奶,在日本掀起高蛋白型酸奶的熱潮。
2018年9月,明治終于進軍希臘酸奶,發布「ザ グリーク ヨーグルト」,包含原味、混合水果及藍莓果醬三種口味。盡管比同行們晚來數年,但明治耕耘希臘酸奶市場的信心滿滿。
在發布會現場,一如30多年前與保加利亞政府開展無間合作相仿,此次邀請希臘駐日大使親臨現場,向外界表明明治希臘酸奶的官方背景與正統地位。在此之前,明治已在8月初日本全國營養周期間對國民進行一輪普及宣傳,積極樹立希臘酸奶領軍者的形象。
2018年,明治推出的首款希臘酸奶。圖片來源:日本雅虎
2018年9月9日,希臘駐日本大使卡斯·卡拉索利斯與明治社長川村一夫共同出席“明治希臘酸奶”新品發布會。圖片來源:ssnp.co.jp
最后提一下火遍全球的植物基酸奶。日本的植物基酸奶主要以米、酒粕、大豆等食材為基底,配合來源于傳統漬物、味增、納豆等食品的植物性乳酸菌發酵。其中,以大豆為基底發酵的產品由于富含大豆異黃酮和膳食纖維,不含膽固醇而備受矚目。
近年來,植物基蛋白來源擴大到堅果,扁桃仁發酵酸奶也現身市場。據富士經濟今年2月所做的市場調查,2019年日本植物基酸奶市場份額與2018年相比增長3.8%,為27億日元;2024年將增至33億日元。
Pokka Sapporo(百佳)是日本大豆基植物酸奶中的代表。2018年,百佳推出SOYBIO品牌,主打健康美容,產品一經上市就在30-40年齡段女性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它最大的賣點在于富含異黃酮和膳食纖維,低脂零膽固醇。有助于預防癌癥、骨質疏松、代謝綜合癥、更年期綜合癥等。整個百佳公司的大豆酸奶銷售額2019年達到20億日元,占全日本豆酸奶市場份額50%以上。
圖片來源:Pokka Sapporo官網
07
小結
日本酸奶歷經百年坎坷,仍然取得今天的成就,令人深思不已。
在日本這里,我們沒有看到如美國酸奶市場那樣新銳輩出,新老迭代的局面,看到的是幾家巨頭企業各自耕耘,在暗自較量中推動酸奶產業的整體水平。
我們也沒有看到大眾飲食潮流對于產業走向的根本性影響,看到的是企業對于消費訴求的深刻洞察,對基礎研究的堅持不懈,對匠心精神的反復詮釋。
日本酸奶的發展中,始終貫穿2個關鍵詞:本土化與個性化。日本獨特的地形、資源,以及近現代歷史軌跡鑄成的民族危機意識,都使得本土上的東西被格外看重,包括農副產品,飲食文化以及屢屢被世人稱道的工匠精神。酸奶也不例外,從傳統食材,風味口感,到功能訴求,包裝風格。歐美傳入的只是概念,日本食企將它們徹底改造成日本造、日本貨。
然而,全球化浪潮又無時不在影響著日本人,特別是年輕一代。零脂肪、低糖、高蛋白、運動型、植物基,這些來自歐美的潮流在一點一滴改變著日本酸奶的走向。對于個性化的需求體現在對酸奶的功能訴求和食用場景上,反過來促進乳企加大對益生菌株、功能成分、加工工藝、包裝材質的研究力度,從而形成每年可觀的推新局面。
這也是日本酸奶,或者說整個食品產業得以啟發世界,引領亞洲的深層原因。
今日中國,酸奶產業蒸蒸日上,新消費浪潮給行業重整帶來契機。無論是增速、資本推動,還是科技助力,很多都已將日本甩在身后。但是,就產業成熟度、品牌競爭力和創新能力而言,我們還有待提升。
中國酸奶產業究竟是怎樣一個水平,瓶頸與問題在哪里?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哪些因素是最大的推動力?
下一篇,也是本系列收官之作,將聚焦于中國市場,與您一起回顧,一起反思,一起展望。
加入社群:Cherry(微信:15240428449);
商務合作:Amy(微信:1370155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