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風口帶出了元氣森林,但也不止于一家。
?
2019年,小米可樂上市,這背后是一家名為“清泉出山”的公司(北京清泉出山飲品有限公司,下稱“清泉出山”或“清泉”),公司團隊主要成員雖然來自元氣森林,卻打算在無糖市場上“扎得更深”。
歐睿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氣泡水銷售量預計達到210萬升,相比2015年的80萬升翻了近3倍,并預計2022年氣泡水整體市場規模達31億美元。相關數據顯示,元氣森林今年上半年銷量達8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銷量,公司估值達20億美元。
清泉出山產品消費人群定位于15-25歲消費者,多以校園市場切入,“戰場”主要在二三線城市。對于清泉而言,在無糖市場上先做一名“跟隨者”,未來的想象空間依然巨大。
融資方面,2019年7月,清泉出山完成了天使輪融資,由梅花創投投資;今年3月,公司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浩方創投;今年7月,公司完成A輪數千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仍為梅花創投。
清泉出山創始人兼CEO邸杰,在創辦公司之前,曾在可口可樂山東公司負責生產,此后在元氣森林負責研發和供應鏈管理;聯合創始人孫大強為前元氣森林品牌負責人,他們都全程參與了元氣森林果茶、燃茶和氣泡水產品的研發和生產。
近期,《財經涂鴉》與清泉出山聯合創始人孫治強完成了一次訪談。在訪談中,孫治強表示,清泉在創立前幾年會專注在“水”的賽道,當下最重要的事,即在一個賽道、品類上“牢牢占住”。
“80%的精力都會集中在氣泡水的垂直品類上。”孫治強對《財經涂鴉》表示。??????????????????????????????????????
以下為對話正文(有刪節):
Q:《財經涂鴉》
A:孫治強 清泉出山聯合創始人
?
孫治強 (來源:受訪者提供)
Q:清泉目前覆蓋了哪些城市?
A:清泉從二線城市切入,目前主要在東莞、佛山、長沙、鄭州、西安、昆明和成都等城市。
今年清泉已鎖定了6個核心城市,明年將至少要翻三倍,攻占18-20個城市,明年更是一場硬仗。
清泉主要定位于二三線城市,目前會在北上廣深進入部分標桿渠道,標桿渠道的意義在于滲透,但并非主力鋪設渠道,主力依然在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目前已投放了幾千萬元線下廣告。
Q:清泉已經推出了蘇打水、困茶產品,接下來計劃推哪些新品類?
A:清泉的品類主要圍繞三條線做,一條是水線,包括含氣和無氣的蘇打水;一條是茶飲,包括現有的困茶,即將新推出果茶和奶茶;第三條是植物發酵飲料,之前推出的小米可樂也屬于此類,清泉會繼續推出該系列。
Q:清泉飲品的核心營銷邏輯是什么?
A:做消費品,主要為迎合年輕人的消費升級。傳統飲品碳酸飲料不健康,所以元氣森林和清泉都主打健康概念。零糖又添加了膳食纖維的飲料,讓年輕人擁有更爽口的體驗且更健康。
如困茶,從名字上即跟年輕人更好互動,零糖同時加入類中藥元素的桂花又帶有一點功能性,讓年輕人知道產品的差異化是零糖和健康,清泉的很多產品整體思路都是如此。
目前清泉主要推廣渠道在線下,核心市場在校園,從二線城市的核心學院到核心商圈,及部分新零售渠道如盒馬、永輝等,在便利店也做贈飲等促銷活動。
而如抖音、快手這樣的線上渠道,清泉都未開始做。目前主要基于終端銷售來做營銷,線下渠道是清泉團隊所擅長的,若無疫情,清泉在創立前三年甚至不會考慮線上渠道,今年疫情原因,清泉開始布局線上,8月在天貓和京東拼多多開了官方店。
Q:清泉出山線下渠道建設的策略是什么?
A:線下經銷商最核心在于利益驅動,新品推廣首先需給經銷商提供合理的利潤空間;其次產品有足夠賣點;再次新品符合近年發展方向,以讓經銷商三五年能跟品牌共同成長。
清泉在單個城市不設總代理,多以渠道劃分,讓經銷商選擇自身優勢渠道。在公司早期,清泉更多扶持中小經銷商,與其共同成長,只要經銷商有優勢渠道都可一同合作。
市場上不少老品牌也會推無糖飲料,老玩家主要借助渠道優勢,但同時經銷商和老品牌合作.對老品牌推新品略感疲憊。老品牌推新品總體成功率太低,市場更愿接受新銳品牌,這是經銷商多年總結的經驗。
無糖概念是大的增長趨勢,目前還并非主流,市場份額占不到20%,主流仍然是含糖飲料。但無糖對初創團隊是很好的進入市場的概念。未來若要做全品類飲品,企業不可能只圍繞無糖概念,一定是全品類產品輻射,有糖和無糖都要兼顧。市場越下沉,有糖越無法避免。因此,清泉也不會只局限于無糖。
Q:無糖的市場認知和教育目前表現如何?
A:在無糖概念上,元氣森林教育市場,我們主要收割市場。二三線城市目前已普遍接受無糖概念。在二線市場,清泉跟元氣森林市場重疊,但兩者競爭在于誰能更快做市場下沉。誰更快下沉,整個新品類都能勝出。所以清泉的路線是從二線開始迅速打下沉市場,這是核心。
Q:清泉目前渠道是什么打法?
A:清泉創始團隊在元氣森林經歷了從零做到大體量,所以清泉從創立之初到目前,團隊算是駕輕就熟。
在快消品上,清泉選擇經典打法——即單點突破的高密度打法,東鵬特飲是這種打法的代表。東鵬從東莞工廠藍領開始,先鎖定人群和系統,在東莞做到1個億規模后,才從東莞走向廣東,再走向華南。
清泉產品在2019年上市,先選擇了昆明和西安這兩個樣板城市。昆明常住人口約300萬,體量小易打透,但昆明旅游人口多,每年有七八百萬旅游人口,且人群能輻射到貴陽、成都和重慶等地。昆明若能打通,整個西南就能輻射開,這是清泉的目標城市之一。
而西安是西北地區唯一過千萬級人口的城市,校園系統集中,大學生多,所以清泉在西安從高校開始,逐漸輻射校園生活10公里半徑,這是目前清泉的一套樣板城市的打法。在路線上,清泉在廣東打下了東莞市場,接著輻射了佛山,攻占了長沙又能輻射到鄭州,都為條線作戰代表。
各個城市打法基本一致,打法的核心,概括即先找到生存的特殊渠道。如在昆明,首先打校園市場,之后覆蓋校園10公里半徑,包括網吧、餐飲店、臺球廳甚至洗浴中心、KTV等,覆蓋人群的整個生活半徑。在年輕人客群基礎上,再輻射全市其他人群渠道,如醫院、軍隊、工廠甚至是監獄。
清泉會把城市標桿系統都覆蓋到,從便利店到商超新零售都覆蓋,把整個城市的系統打透。每個城市按照這套完整的思路和打法逐漸打通。
Q:清泉為何要強調膳食纖維?
A:清泉目前把元氣森林的氣泡水和之前雪碧的纖維產品做了結合。纖維是雪碧最先打造的概念,也幫助雪碧提升了飲品價格,且雪碧纖維水也是在大陸剛上市營收創造20億的超級單品。
清泉融合了雪碧纖維+的概念,主打膳食纖維,也是第一家把氣泡水和膳食纖維結合起來的公司。
在飲品市場,較難出現市場空白點產品,汽水便是飲品中除水之外最大品類。傳統汽水最大問題在于添加劑和高糖。清泉的方向是去糖和去添加,比水更好喝口感更好,這是核心的考慮,這更多是產品層面的微創新。
Q:整體上看,瓶裝飲料的本質是產品生意還是渠道生意?
A:產品和渠道是相輔相成的。清泉產品是微創新,能迎合當下消費渠道,渠道開放程度更高,公司選擇也更多。
飲品也是個異常艱難的賽道,巨頭多,小品牌也多,所以需要綜合實力。產品需要創新性,渠道打法和傳統飲品又要有不同。
清泉創始團隊出自元氣森林,同時創始人出自可口可樂,公司內部依托可口可樂的管理體系,同時借助元氣森林的互聯網打法。我認為,我們能快速下沉。
可口可樂的管理體系即把整個渠道分成封閉渠道、半封閉渠道和全封閉渠道,每個渠道又分為ABCD類,每個業務伙伴只需專攻一類渠道,按照這套體系,整個市場基本分完。所以可口可樂對業務人員能力要求不高,但對執行力要求高。按可口可樂的規劃邏輯,每個渠道都有固定的打法,只需按這種打法和結構做,就一定能打透。
這是個強公司管理文化,只需把人員納入流程和體系內,執行即可。既有產品創新,又有老品牌體系傳承,渠道打法能標準化復制,自身也有完整的品牌體系,我認為,清泉的路徑非常清晰。
Q:這個市場能否容下市場跟隨類公司?
A:氣泡水市場部分來自傳統碳酸飲料,碳酸飲料市場規模約七八百億,礦泉水市場約1300多億,在這兩種產品之間,氣泡水是有可能長出百億級的品牌,頭部能做到百億,后面公司也能幾十億。市場容量足夠,在這個賽道上成長出2-3家品牌完全有可能。
元氣森林的巔峰時期,月銷售為400-500萬箱(480ml*15瓶),清泉目前已做到了每月40-50萬箱(450ml*15瓶),已為元氣森林的1/10,這還只是我們只做了6個樣板城市的基礎上。
元氣森林目前約20多億營收體量,在快銷品中這只是個正常體量,并不算巨頭。在目前時間節點上,公司機會仍很大,清泉CEO的目標是做中國的可口可樂。
Q:梅花創投投資清泉主要看中公司哪些方面?
A:梅花創投最核心看中的是清泉團隊能打仗。清泉在今年初團隊只有20多人,疫情期間的2月份銷售超3萬箱,目前已成長到50萬箱的銷售體量,每個月有3-5倍的成長,在快銷品上,團隊的成長也算是非常之快,梅花創投也因此兩輪都投資了清泉。
梅花希望清泉能扎實做好飲品賽道,清泉創始團隊的初心也是做中國特色的飲品品牌,快速上市套現并非我們的目標。
創業團隊越專注越好,清泉創立前幾年會持續專注在水的賽道上。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一個賽道或品類上牢牢占住,再進行突破,我們更愿意做得更垂直,而非橫向推品類。
80%的精力都會放在氣泡水的垂直品類上,這個機會點已呈現出了。清泉的定位在“保二爭一”,也無精力做其他品類。
Q:目前如何做供應鏈?
A:在供應鏈上,清泉更希望深度綁定供應鏈,共同成長,目前暫不考慮自建供應鏈。清泉和供應鏈各自做自身擅長的事情,清泉主攻品牌和產品渠道拓展,供應鏈負責做好生產和供應,這種伙伴關系更適合清泉。
Q:今年工作重點在哪里?
A:今年更需要沉淀樣本城市數據,如校園渠道、工廠端和交通主干線及便利店、商超等數據,在數據沉淀基礎上做明年全新的城市拓展規劃。
這些數據包括單店的周轉,如單店的PSD ,單店日流轉周流轉和月流轉數據,和競品對比數據,并從數據中總結是否有一些玩法可以在系統中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