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我們來講不確定性很大。今年消費創業變得很火,可能大家認為互聯網上大平臺的機會被挖掘得差不多了,開始投消費;或者大家覺得文娛/內容行業受到各種影響,改投消費;也可能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線下生意多少遭遇了一些挫折,線上消費的投資變熱。
但2020年消費創業的熱有其特殊性。
從統計數據來看,2020年中國前8個月的消費總量(不含房地產)同比是下降了,只有8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在今年首次實現正增長。
那么,為什么消費創業/投資會熱?這個熱度會持續多久?
比如方便速食很熱,但要注意的是,這里有非常多的特殊因素。方便速食熱不完全因為消費者升級了,也不完全因為疫情導致大家都在家做飯了,可能因為大約2017年以后,外賣減少對用戶的補貼了——現在點一份外賣花費都在25元以上,導致方便食品從3、5塊錢一包,上漲到10塊錢左右是可以接受的。也有可能是因為凍干工藝的廣泛應用,導致方便食品口味還原度更高了,成本也會高一些。
中國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所有工業品品類的國家,這個供應鏈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才形成了今天的樣子。(點擊鏈接回看《一張圖讀懂中國產業鏈的變化與機會 | 李豐專欄》)
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19年第一次超過了40萬億,比第一名少了4%,差距在哪?在于中國2019年和2018年的貨幣貶值了。所以,本來我們有可能在201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但因為貨幣影響導致沒有變成第一名。
2019年也是中國歷史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過去15年當中同比增長最低的一年,增速8%。2020年,中國貨幣升值了,所以中國大概率很快變成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中國市場的好處在于數字化程度極其高,反映在供需關系的連接上,意味著所有你能想到的基礎設施,無論是需求數字化、供給數字化、物流體系、生產工藝數字化,中國比全世界其他地方都要領先。
過去,大家在全球范圍內評價物流體系成本時,會計算把一噸物品運一公里需要多少錢,美國是高效物流,需要21美分。中國從2009年開始,經過10年基建,把這一數據從比美國高,如今降到了不到9美分一噸一公里,海陸空全部算上。所以,如今中國的物流網絡、物流成本、物流效率在全球領先。
如圖,【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升級(消費升級、品類升級、數字化升級)+最全的供應鏈】這個三個邏輯適用于所有行業。
以智能手機為例。中國的智能手機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歷程?2000年以前,為了轉化通訊技術,外國通訊企業和中國的大廠們開了合資公司,但沒有有效轉化中國手機通訊核心技術。所以,從1999年開始,國家放寬了一個牌照,手機廠商可以制造手機甚至可以入網,這就帶動了第一波中國品牌,那一波中國品牌是手機中的戰斗機。(點擊鏈接回看《李豐新年展望 | 一張圖看清2020中國機會》)
但那批戰斗機們沒有翱翔太長時間,中國的手機裝配產能便很快成為了第一名。中國把裝配產能輸出到全世界,2005年-2008年山寨手機開始在市場中活躍。
從2018年開始,中國生產供應鏈出現在新型裝配企業中,比如今天在資本市場非常有名的舜宇光學、歌爾聲學、瑞聲科技、藍思科技等,這個從簡單的制造業變成精密制造業的過程,是供應鏈端的重要變化。
因為有了這些變化,即使是在中美關系不好的2018-2020年,對供應鏈要求最高、生產最難做的蘋果在中國地區的供應商比重仍提高了接近20%,這背后就在于那一次制造上的升級。
回到需求,2012年開始,中國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因為我們有錢了,有了很多升級的訴求,能夠趕上供給。也因為供應端的升級,在2011年出現了互聯網手機,就是小米,之后出現了華為、VIVO、OPPO等公司。
中國將要變成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后,因為產業鏈和供求市場同時變得太大、太好,所以,也導致它變成了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從小米和華為的競爭就能看到,什么叫最大市場誕生最大機會,最大機會產生最激烈的競爭和如何獲得長期的競爭力。
此外,我們做了一些流量研究,雖然中國有些超級app或者說平臺很厲害,但是互聯網在不同方向上證明,平臺最后沒有辦法壟斷,或者一壟斷最后導致的結果是,開始逼迫平臺創新。
今天,互聯網還發生了另外一個重要變化,流量介質改變了。隨著人們的時間分配從圖文互聯網向視頻遷移,我們已經不可逆地進入視頻時代了。有數據顯示,用戶花在視頻上的時長已經超越IM了。
最近,電商平臺淘寶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在過去2周重新調了主頁結構,把猜你喜歡上移至首頁,這是典型的站外流量運營的方式,用的是非常精準的推薦機制。
事實上,現在所有的推薦平臺都是這樣。抖音、小紅書、微信、直播電商都是如此。(歡迎點擊鏈接,查看峰瑞推出的電商直播相關專輯)
從流量的結構和平臺的結構來看,如果定位越窄,產品越確定和品類越少,可能從流量上獲得的啟動因素越好。原因是他推薦的不再是店鋪品牌,而是產品和產品的關系,所以它跳過了商鋪品牌那一層做了推薦,這是淘寶改版最大的意義,它的流量結構是打的標簽越多,意味著定位越精準。
類似地,如果現在以你朋友圈中的信息來看,你幾乎很難看到和你生活狀態不一樣的人群,他們到底在干什么。而以前在互聯網媒體中,論壇也好、門戶也好,你大概都知道全世界在干什么。可能微博現在還能夠有這樣的作用。但是就你的朋友圈而言,你已經很難看見世界發生什么,幾乎只能看見和你相關的人在干什么。
現在的流量和結構和平臺邏輯變成了更加偏向產品,尤其是精準、小眾、確定性高的產品,所以很難破圈。從平臺邏輯到流量結構到銷售新方法都非常適合做從0到1,但是更大的挑戰是,破圈非常困難,因為流量結構、平臺邏輯、銷售方法都變成不利于破圈、破人群。
如何長大,以及這些人有多少從0到1中能夠賺錢,又有多少從1到10能夠賺錢,這都是非常具有挑戰的問題。
但是,未來總是美好的,中國總會誕生全世界范圍之內最大的國際化品牌,我們剛才拿手機舉了一個例子,這兩天熱熱鬧鬧正在發生的新能源車新政與熱潮,新能源車未來的發展路徑和手機行業其實是相通的。
現在看起來好像很美好,但是過程會比以前痛苦很多,好在如果有人出來的話,結果比今天你能夠想的結果都要好、都要大、都要國際化。
最后總結一張圖,最近的消費品創業都在這個圖上(《618超越雀巢、星巴克,躍升沖調類目第一,三頓半做對了什么?| 峰瑞研究所-從投資中學投資》)。消費品創業多多少少是從供應鏈側開始做創新,然后產品力的提升得到了放大,再通過新的媒介形式得到進一步放大,最后變成了稍微有點壁壘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