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業,有一個經典的創作手法叫戲仿,Donald Gunn稱之為Borrowed Format/Parody。意思是利用社會文化中的經典作品與IP,通過借用、模仿、再創造等形式用在廣告和營銷之中,起到放大品牌傳播、豐富品牌內涵與資產的作用。這種文化IP包括了歷史人物、事件、經典文學、戲劇與影視作品、民間傳說與神話故事等。
剛進入廣告業那幾年,總是非常羨慕國外有那么多IP可以用,而國內可用的IP似乎寥寥無幾。后來慢慢才發現,不是我們可用的IP少,而是我們的視野太窄,思維觀念沒有轉變。我們面前是一個巨大的IP寶庫,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進入它的鑰匙在哪。
雖然這兩年來國潮喊破了天,一大波品牌扎堆玩起了傳統文化IP,比如李寧在敦煌雅丹魔鬼城絲綢之路開發布會,特步在少林寺山門前開秀,并且先后推出基于《山海經》的山海系列和少林寺聯名系列,更不要提很多品牌都做過的故宮聯名系列產品了。
?
國潮營銷雖然如火如荼,但是在IP的應用上,絕大多數案例不過是借用IP的形式和圖樣做一下產品包裝,設計得潮一點、個性一點,出個聯名款。除此之外,并未注重對傳統IP文化內涵的挖掘,將其融入品牌價值之中,而且在營銷的玩法上也過于單一。
傳統IP的商業價值,首先在于它在文化層面上擁有豐富的內涵,代表著某種集體文化心理。企業只有從文化內涵上入手,將IP的文化價值融入品牌價值之中,營銷才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比如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劉關張代表著忠義的傳統價值,劉備是勵志符號,諸葛是智謀象征,呂布代表武力,周瑜代表儒雅,黃忠老當益壯……人物IP數不勝數。《水滸傳》則代表著兄弟情和“路見不平一聲吼”的俠義精神。《西游記》可說是英雄的成長史、人性的修煉。《紅樓夢》則可以解讀出愛情、青春、女性精神等等。
燕京啤酒在2015年做過一波campaign,品牌概念叫做“我不靠山,我靠兄弟”,“兄弟”非常符合啤酒的消費文化和啤酒品牌的價值內涵。
那么,提到兄弟你會想到什么傳統IP呢?當然是講究江湖義氣的梁山好漢們了對吧。
所以燕京和插畫家合作,將梁山好漢用古惑仔的插畫風格繪制成108幅人物形象,將其變成108款啤酒產品套裝。還在10月8日這一天召開產品發布會,將這一天打造成大家一起來喝燕京的“兄弟節”,用來致敬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兄弟連——108位好漢。
這種演繹,就不只是設計一套水滸系列的產品包裝,而是更加注重IP背后的“兄弟”內涵。
?
可惜燕京并沒有太過重視這波campaign,其實“我靠兄弟”的這種男人情懷和消費精神足以托起整個品牌建設,比哈啤后面的“一起哈啤”更具文化打動力。
傳統IP的最大價值就在于此,營銷的關鍵是將其文化內涵融入品牌之中,而不只是借用一個IP的空殼,設計一個聯名產品了事。畢竟各大奢侈品牌為了騙錢,在產品設計上毫不走心地堆砌各種傳統文化符號,已經屢見不鮮。
?
?
?
近些年來攫取了全體國民注意力的華為,號稱注冊了一本《山海經》,其實華為對傳統IP的抓取遠遠不止《山海經》,比如它的操作系統取名“鴻蒙”,這個名字出自《莊子》、《淮南子》等書,《西游記》中載:“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鴻蒙,是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團混沌元氣。
操作系統叫鴻蒙,那種開天辟地的信念和氣勢一下就出來了。
又如服務器平臺名“泰山”,這名字一聽就夠穩;再如手機芯片“麒麟”、服務器芯片“鯤鵬”、人工智能芯片“昇騰”等名字,這一個個來自遠古的神獸,顯異能,振威靈,充滿體現了華為對于未來技術的浪漫想象。
?
對歷史人文的溫情與敬意巧妙注入品牌精神與文化之中,這比只是做一款傳統文化IP的聯合產品設計更讓人激賞,難怪華為在國民心目中能夠占據如此高的位置。
除了華為,還有比亞迪。王朝系列車型秦、宋、元、唐、漢,我覺得這是汽車品牌最好的產品命名。
漢代皇帝冕服“玄色上衣,纁色下裳”,玄纁二色搭配是最尊貴的色彩,紅黑配的比亞迪漢不是頗有大漢的赫赫威儀嗎?
?
即便不談品牌內涵,但從產品稱名的識別度、易讀易記上來說,王朝的命名也比那些動輒用一長串英文字母+數字組合的名稱要好記得多。
更可惡的是這些車型命名除了長長的英文+數字外,竟然還分字母大小寫,竟然還用“α”之類的希臘字母和“-”等標點符號,車型名稱后面還要加上PRO、MAX、AIR等一大堆后綴版本,總之是怎么反人類怎么來。
文化內涵以外,傳統IP還代表著一種社會共識,它是一個多數社會成員都能夠識別和認同的認知符號。
因此,品牌使用這些IP進行營銷,能夠降低消費者的認知成本,消費者一看就懂這個IP在宣揚什么。
比如今年7月大眾汽車為了推廣其插電混動技術,設計了一個人物角色“夸父”。將人類對于能源、動力的追求,類比為“夸父逐日”的精神,消費者一下子就能理解大眾在講什么,這種精神內核的融入我覺得是很贊的。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殼牌當年的經典文案“如果駿馬追不上太陽,我們就把太陽放在馬背上”,它講的是殼牌將太陽能收集板放在馬背上,把移動電力帶給邊遠牧區的千家萬戶。
?
這張海報的內文同樣提到了夸父:“遠古夸父的追日夢,化作了小小的太陽能收集板。人類走過了漫長的自然崇拜,發現與其夸父追日,不如借日酬勤,讓太陽的能量變成可持續的能源,伴我們生生不息,直到永遠。”
不過大眾這個“夸父”campaign中,只是拍了幾條視頻來講解能源與技術,對夸父的表現緯度過于單一。
再如麥當勞2013年春節營銷,它根據中國傳統神話創造了“年”這個怪獸。
傳說中的“年獸”因為麥當勞中國新年套餐的上市而再次出現,到處跟消費者討要他們手上的麥當勞食物。但是,年獸又像神話傳說中一樣害怕紅色、害怕鞭炮煙花,結果每次都要不到麥當勞,這讓麥當勞的年獸系列TVC充滿了趣味。
而且年獸萌萌的造型和可愛的性格,也備受消費者喜愛,不少消費者都強烈希望麥當勞推出年獸玩偶,來購買收藏。
麥當對于“年獸”IP的再創造,不僅契合了春節的文化氛圍,增添了麥當勞的歡樂氣氛,也讓麥當勞品牌贏得了更多中國消費者的認同和喜愛。
說到春節營銷,另一個不能不提的就是百事,2016年猴年春節,百事不僅打造了一個美猴王的紀念罐產品,而且邀請六小齡童加盟,拍攝了一部講述章家四代人堅持用猴戲把快樂帶給千家萬戶的故事,充分傳達百事“把樂帶回家”的品牌理念。
同時,百事還策劃了一個六小齡童上央視春晚的事件營銷,極大引爆了公眾關注。
在“猴王”、“春晚”這兩大IP的加持之下,百事大獲全勝。圍繞著《西游記》中美猴王這個經典IP,百事的玩法不僅有產品設計,還有視頻微電影、有明星、有事件和話題,在猴年春節,把猴王這個IP的價值給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才是真正的IP玩法。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品牌應該盡可能創造更多IP營銷上的玩法,而不是一談IP就是做聯名產品設計。
這就像24節氣,拜新媒體運營們所賜,今天每一個節氣到來,我們都能在朋友圈看到一大堆品牌的節氣海報,準時提醒你節氣的到來,也算是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絕大多數節氣微信稿創意平平、設計平平、文案平平,除了提醒你節氣到了,根本就毫無意義,也并不能起到宣傳品牌的作用。
但是百雀羚在其2018年的節氣海報中,將每個節氣比擬成一位女神,從而創造了百雀羚24節氣女神,這就讓節氣營銷煥發了生機,從一大堆平庸的節氣海報中跳脫了出來。
?
所以傳統IP營銷的關鍵在于企業能不能為傳統注入新思維、新玩法、新觀念,不是因循守舊,而是推陳出新。
其實我們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擁有一個巨大的IP寶庫,寶貝們俯拾皆是。相比于企業花費天價去請代言人,巨資贊助各種當紅IP,傳統IP根本不需要花錢,它完全是免費的,等待著企業去開發。
唯一的風險只是,如果企業對傳統IP演繹不當,可能會造成對公眾的冒犯。
像2016年奔馳新E級上市,它只做了一張關公“過5關斬6將”的海報,調侃寶馬5系、奧迪A6L。結果一下子就攫取了整個車圈的注意力,所有汽車品牌都在跟進,它為新E級的上市做了一波極其成功的鋪墊。
其實回顧我們今天提到的案例,四大名著中出現了三部。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得更寬一點,來看看電影業。
這些多年來一說傳統IP,就是各種翻拍和魔改西游,大圣拍了無數部,似乎除了猴王以外就沒有別的IP可用了。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一上映,立刻斬下50億票房。
新能源汽車品牌合眾,隨即改名哪吒汽車,聲言要打造“年輕、勇敢、無畏”的品牌內涵。雖然今年《姜子牙》電影票房潰敗,但先后發行了《哪吒》和《姜子牙》的光線傳媒,打造封神宇宙的想法卻是實實在在的,況且接下來還有烏爾善的《封神》三部曲。
?
?
那么我們來看,除了四大名著,《封神演義》又是一個冉冉升起的IP寶庫。那么四大名劇呢,《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里面又有多少寶貝?
所以其實我們缺的不是IP,而是應用IP的眼界和思路。在美國,大眾汽車在超級碗上投放的《黑武士》廣告片引起廣泛叫好;在英國,《衛報》改編傳統的三只小豬的故事,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campaign,盛況空前。
在日本,豐田汽車為了重振集團品牌形象,推出名為Reborn的營銷戰役,一方面將戰國三杰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搬進廣告,木村拓哉和北野武分別扮演;另一方面又打造真人版的《哆啦A夢》,同樣是非常精彩的IP應用。
?
這里有動漫、有電影、有童話故事、有歷史人物,那么家具品牌營銷魯班可以用嗎?茶品牌為何不能用陸羽?無人機可以用《莊子.逍遙游》,彩妝可以選金陵十二釵,瘦身可以用趙飛燕……
關于IP營銷,我們缺乏的只是創造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