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再次將目光瞄向了奶粉業務。
10月11日,有消息稱,娃哈哈將推出多款3段幼兒配方奶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娃哈哈推出的多款3段幼兒配方奶粉的注冊號所屬企業分別為呼倫貝爾友誼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友誼乳業”)和湖南展輝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輝食品”),這也被業內認為娃哈哈在“借腹生子”。
2010年至今,娃哈哈曾多次推出奶粉產品,但目前尚未有一款產品在奶粉市場占穩腳跟。“高利潤是娃哈哈進入嬰幼兒奶粉重要原因,不過,在尚不具備自有批號情況下推出產品,娃哈哈恐怕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業內人士說。
01
借腹生子?
10月11日,有消息稱,娃哈哈將推出食青草幼兒配方奶粉(12-36月齡,3段),注冊號為YP20180151,同時,娃哈哈還將推出娃哈哈幼兒配方牛奶粉(3段)、娃哈哈幼兒配方羊奶粉(3段),其配方注冊號分別是“國食注字YP20190034”、“國食注字YP20190030”。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特殊食品信息查詢平臺查詢,上述三個注冊號對應的產品是已通過注冊的諾佰優幼兒配方奶粉(3段)、錦蒄幼兒配方奶粉(3段)、萌臻較大嬰兒配方羊奶粉(2段),前者所屬企業為友誼乳業,后兩款則來自于展輝食品,而友誼乳業的大股東則為展輝食品。
也就是說,目前娃哈哈將要推出的三款配方奶粉的注冊號均來自展輝食品,而娃哈哈套用已經獲得配方注冊的企業注冊號生產配方奶粉,也被業界稱為“借腹生子”。
在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娃哈哈要想發力嬰幼兒配方奶粉,可以通過并購的方法來獲取生產資格和配方注冊,但如果是娃哈哈借用展輝食品的注冊號進行嬰配粉生產是不合規的行為,可能涉嫌買賣配方注冊。
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娃哈哈使用上述注冊號應該是通過入資的方式收購了展輝食品和友誼乳業,或是和生產方達成了合作協議。
《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四十五條指出,偽造、涂改、倒賣、出租、出借、轉讓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證書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辦法》規定,同一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已經注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可以由集團公司內的其他全資子公司使用生產。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娃哈哈官網、展輝食品官網以及友誼乳業官網均未有相關收購信息,娃哈哈與展輝食品和友誼乳業在股權結構和人員職務上也無任何關聯。
針對推出奶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采訪了娃哈哈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目前,尚未得到回復。對于娃哈哈使用展輝食品注冊號的原因以及兩家企業目前的合作形式,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采訪展輝食品,但截至發稿電話未接通。
02
奶粉業務“轉圈”
對于奶粉市場娃哈哈并不陌生,但受制于配方注冊制,娃哈哈目前在嬰兒配方奶粉領域仍是一片空白。
早年間,娃哈哈曾高調進軍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2010年娃哈哈宣布推出委托荷蘭與瑞士的公司貼牌加工的愛迪生嬰幼兒配方奶粉,并提出“年銷售額100億”的目標。
然而,上市后愛迪生配方奶粉的表現并不理想。根據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0年愛迪生配方奶粉的市場份額只有0.5%。而后愛迪生配方奶粉又先后陷入質量問題、員工攤派購買臨期產品風波。
隨后,奶粉新政實施讓愛迪生配方奶粉不得不停產。2018年,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奶粉新政全面實施,要求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洋奶粉,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3個配方系列9種產品配方。受制于配方注冊制,沒有自有奶源和生產工廠的愛迪生配方奶粉停止生產。
2018年,愛迪生奶粉被曝全國大面積斷貨,疑因配方注冊制導致工廠停產。彼時,娃哈哈客戶經理回應稱,愛迪生奶粉確實出現了斷貨,并且公司今后也不打算再繼續做這款產品。
進入嬰幼兒配方奶粉受阻后,娃哈哈開始將目光轉向羊奶粉市場。2018年7月和2019年4月,娃哈哈先后推出羊奶粉品牌“莫爾希亞”、“智慧超人”。其中莫爾希亞主要在官方銷售渠道,而智慧超人則主要在與杭州營養快樂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線下生活館內銷售。
但上述奶粉銷量并不如意。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娃哈哈官方天貓旗艦店發現,目前該旗艦店奶粉共有兩款在售,分別為莫爾希亞系列中老年富硒羊奶粉和兒童DHA羊奶粉的袋裝、罐裝和禮盒裝。銷量最高的莫爾希亞中老年富硒羊奶粉,僅有11人付款,與同類產品過萬的銷量相比,可謂是表現一般。
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在不具備自有批號的情況下推出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娃哈哈此項決策并不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臨時性措施,這將對幾款產品未來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03
紅海市場求增長
事實上,娃哈哈想要加碼的奶粉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數據顯示,2005-2014年奶粉市場快速擴張,2015年以來,奶粉消費量增長的放緩,當前終端零售規模約為1500億元,折算至出廠口徑約為1000億元。預計2023年零售端市場規模達到1600億元,市場空間增量有限。
按品牌劃分,國內奶粉品牌市占率仍低于國際品牌。根據Euromonitor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大牌、國際大牌和其他品牌市占率分別為39.7%、47.5%和12.8%。
而國產奶粉也已有較為穩定的梯隊劃分。資料顯示,奶粉行業第一梯隊中包括飛鶴、蒙牛、澳優等企業,其中飛鶴市占率從2010年的4.3%提升至2019年的13.3%,蒙牛(含君樂寶及雅士利) 2019年市占率達到7.6%。第二梯隊中,伊利市占率保持平穩,合生元市占率有小幅提升; 第三梯隊中有完達山、貝因美等企業。
宋亮認為,娃哈哈再次看上奶粉市場,是想在該市場上獲得一定份額,畢竟在整個食品行業里,嬰兒奶粉仍然是一個高毛利行業。從飛鶴、健合集團、澳優乳業等多家企業財報可以看出,奶粉行業的毛利率仍處于較高水平。2019年,飛鶴實現毛利率70%,同比提高了2.5個百分點;同期,健合集團毛利率為66.16%,澳優乳業毛利率為52.45%。
面對高毛利率的奶粉行業,娃哈哈也想分一杯羹。此前,娃哈哈曾定下“千億目標”,但近年來,娃哈哈業績仍止步不前。數據顯示,2013年,娃哈哈收入達到783億元營收,隨后開始走下坡路。2014-2017年,娃哈哈的營收分別為728億元、677億元、456億元、450.73億元。2018年,娃哈哈營收有所回暖,達到468.9億元。
“娃哈哈目前遇到發展的瓶頸,始終找不到突破口,因此兜兜轉轉又繼續在相對較為熟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發力。”沈萌表示。
在宋亮看來,娃哈哈發展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缺少大單品。“娃哈哈近幾年業務四處撒網,而目前各行各業都有強者,且市場集中度很高,同質化現象嚴重。無論娃哈哈想要介入哪個領域,都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否則就會面臨被直接淘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