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產量,1%的利潤
當你坐在店里啜飲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杯咖啡來自何方?
實際上,被大多數中國人視為“舶來品”的咖啡豆,不止來自于巴西、哥倫比亞和印尼,還可能來自于云南。
云南,這個豐饒之地,生產了中國近99%的咖啡,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產量出口西歐、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年出口創匯達4000萬美元以上。
我們所熟知的星巴克、雀巢、麥氏、卡夫等國際品牌,都在采購云南咖啡。
此外,云南咖啡的品質也是不錯的——酸味和苦味平衡得很好,入口順滑甘甜。用電影《一點就到家》的臺詞來形容,就是擁有“遠山樹林的味道”。
產量雖大,銷量雖廣,品質雖好,卻沒有給云南咖啡帶來任何利好。
首先是畸形的產業鏈。
咖啡的種植集中在貧窮地區,最終銷往最富庶的區域。上游種植環節集中度不高,在產業鏈中的利潤只占約1%。下游流通環節集中在批發商和零售商身上,利潤高達93%。我們花30元買的咖啡,云南的咖農只能賺到3毛錢。
其次是云南咖農日益困窘的生活處境。
因為咖農沒有話語權的緣故,海外巨頭將咖啡收購價一壓再壓,基本在15-17元/公斤。同時種植成本越來越高,光采摘生豆的成本就在7-14元/公斤,占了收購價的一半。這就導致很多咖農根本掙不到錢甚至是虧錢。這幾年,為了營生,絕望的云南咖農揮手砍去了20多萬畝咖啡樹,甚至轉去做別的營生。
再者是云南咖啡的品牌知名度非常低。
因為云南咖啡鮮為人知,不少國外咖啡商甚至跑去云南,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咖農的咖啡豆,再貼上洋標簽,高價賣給國內消費者,堂而皇之制造一出“騙局”。我們以為自己在喝“進口咖啡”,其實這咖啡就來自云南。
這正是云南咖啡的艱難處境,它掙扎在咖啡行業越來越火熱的當下,落入“酒香巷子深”的窠臼。
好在電商入局之后,這樣的局面逐漸得到了改善。
電商改變了云南咖啡
云南咖啡的難題根源主要在三方面:
第一,咖啡豆從生長開始,到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一條漫長的產業鏈,包括種植、烘焙、沖泡、包裝、零售批發等,從而形成了相對低效能、高損耗、高成本的產業鏈體系。這是導致產業鏈利益配比不均的一個重要原因。
換句話來說,農民辛辛苦苦種的幾百斤咖啡豆,可能最后只有不到一斤到了咖啡店。這樣吃力不討好的生計,當然賺不到錢。
產業鏈太長,那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縮短產業鏈。
拼多多的“多多農園”模式,先是以高于海外巨頭3倍的價格來采購咖農的咖啡生豆,好讓更多錢進了農民腰包。
其次,直接將消費者與咖農鏈接,省去中間商,從而減少中間的損耗,讓農民的利益最大化。正所謂“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說不定咖農今天采摘的生豆,一個星期之后就以速溶咖啡的模樣擺在了拼多多的貨架上。
這樣一來,效率極致提升,農民賺錢的速度也快起來了。
第二,云南咖啡以家庭種植為主,標準化程度低,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只能靠多雇傭人手來維持生計。很多農民一輩子都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只會埋頭種咖啡,最終只會釀成越種越窮的結果。
拼多多于是特地找了專家來入駐鄉村,一步步教農民如何提高種植技術:比如引進機械除草施肥,將種植的咖啡豆替換成高級品種,逐漸讓生產變得標準化。
當種植技術提高,就意味著農民的生產效率提高,市場抗風險能力加強,那日子自然也會越過越好。
第三,針對云南咖啡知名度低的問題,電商的做法也很簡單——把云南咖啡帶到更多人的面前。
主播薇婭就曾經通過直播來給云南咖啡帶人氣——薇婭在一次直播里上架了云南小粒咖啡,結果2秒鐘就售罄了1.3噸云南小粒咖啡。
參加直播的云南咖啡廠商,不得不在中途打電話補貨。他們說道:“沒想到薇婭一句話頂得上銷售跑全國。”
薇婭不是唯一一個給云南咖啡帶貨的網紅。B站知名UP主郭杰瑞也被云南咖啡吸引,立志要讓大家都知道中國云南也有好咖啡。他開了家淘寶店“Fibo咖啡”專門來賣云南咖啡,結果5個小時不到就銷售一空。
據騰訊新聞統計,今年6月到7月,“Fibo咖啡”的銷售額達61.3萬。這個數字對于一家剛起步的淘寶店來說,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在網紅的支持下,云南咖啡的知名度逐步提升。
可見,電商企業主要從產業鏈、銷售渠道和曝光方面助力云南咖啡,從而讓云南咖啡發展得越來越好。
偌大的咖啡市場,
應該要有中國品牌的一席之地
當然了,云南咖啡的崛起不止需要電商企業的支持,還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助力。
也許你會覺得,就為了偏遠地區的一個不起眼的產業,花費這么多人力物力,至于嗎?
但不得不說一句,云南咖啡值得。
現如今中國咖啡市場正在爆炸式增長,2018年已經達到千億規模,2025年將達到萬億。這樣有潛力的市場里,云南咖啡的崛起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你們大概不知道咖農到底有多辛苦——
在云南,40萬農戶耕耘著180余萬畝咖啡農場,因為常年暴曬,皮膚黝黑皸裂。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都是他們采摘鮮果的日子,往往6公斤鮮果才能脫出1公斤生豆。
然而他們的付出和回報卻根本不成正比。一年下來,他們的收入可能不到3000元。
辛苦勞作的他們,完全值得更好的生活;
而那些愛喝咖啡的消費者,為了喝到一杯精品進口咖啡, 往往需要承受三四十塊甚至更高的價格。捫心自問,這個價格真的不貴嗎?又真的合理嗎?每一個消費者,本應享受更地道實惠的咖啡;
此外,在國際巨頭林立的咖啡市場,中國是沒有什么話語權的——國際高端咖啡的定價權在紐約、倫敦和東京交易所,根本沒有中國什么事。偌大的咖啡市場,不應該有中國品牌的一席之地嗎?
歸根結底,我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應該在咖啡上得到彰顯。
我們消費者應該做的,就是在喝咖啡的時候,不妨可以選擇云南咖啡豆,支持云南咖啡品牌。
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國家,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一杯新鮮好喝的咖啡,同時還能幫助遠山深處的咖農改善生活,并且彰顯國貨自信,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