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代餐,給人的印象通常是“水煮雞胸肉”“清水燙菜”“蔬菜沙拉”這樣的感覺。
為了減脂增肌,口感上做點“犧牲”,看起來也是必須的。也難怪,代餐本就是“舶來品”,它讓你咬牙忍受的實質,是要強迫一顆“東方胃”去適應“西方味”。
有沒有兼具均衡營養、口感于一體的“中式代餐”呢?
01
最近,愛健身的阿坤還真發現了“替代品”,他常去“舉鐵”附近的那家沙縣小吃“改善生活”,“我咨詢過營養師,這么做是可行的。”
“一個雞腿套餐30元左右,除了米飯和雞腿,里面含有青菜87g、豆干43g、鹵蛋50g”,營養師告訴他,雞肉比牛腩、鴨肉的熱量低,也是優質蛋白,但“套餐中的瓦罐湯,比較油膩,對于健身、減肥人士來說,可以不選。”
此外,雞腿套餐里米飯量過大,全部吃完也會攝入過量,可以先給店家打招呼:少來點主食,“畢竟是中國胃,總吃代餐也有吃不下去的時候”,阿坤說道。
無獨有偶,營養師怡文最近給減肥人士推薦了三款沙縣小吃套餐,它們的熱量均在500千卡以內,除了阿坤常吃的雞腿套餐外,還有柳葉蒸餃和牛肉湯餃子。
?“一籠柳葉蒸餃熱量在225大卡,餡兒有肉和蔬菜,比較均衡”,它和牛肉餛飩一樣,屬于混合膳食,熱量都在500大卡以內。
我們普通人身體的基礎代謝一般一天在1300~1400大卡之間,減肥期間攝入的熱量控制在1400~1600之間即可,讓食物能夠滿足基礎代謝,再通過運動,擴大熱量的消耗,這看起來是可行的。
沙縣小吃中的炒米粉、蓋澆飯、花生醬拌面一類,屬于高熱量食品,減肥、健身者也應該杜絕。
但細究起來,蓋澆飯等算不得是沙縣小吃的正統品類。
這個餐飲品牌的“底色”為福建閩南一帶的飲食,口感清甜鮮,制作方法以蒸煮為主,加之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闖出福建,在中國的大江南北開出約2萬個分店,受眾面不小。
與以西餐冷餐為底色的代餐相比,本質上都算是“寬油勸退”的餐食。
營養師怡文還介紹了其余一些具有低熱量的中餐菜品,例如清湯的潮汕牛肉火鍋、上海白斬雞等。她認為,代餐這件事,應該掌握些營養學的原理,才能突破單調的形式,“控制熱量和犧牲口感并不矛盾”。
為規避攝入過多碳水和熱量,才有更多的人選擇代餐,阿坤“初入行”時就在一些廣告的影響下開始買代餐粉,“很餓,扛不住餓”,他回憶。
而另一位一年內減下五十斤的王女士透露,在這頗為艱辛的過程中,她嘗遍了各種代餐產品——代餐粉、代餐餅干、代餐奶昔……
代餐,顧名思義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是一種非正常飲食,主要特點是低碳水化合物加上豐富的膳食纖維,由于碳水化合物比較低,在進食過程中,要加很高的蛋白質來代替骨骼肌的流失。”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洪晶安告訴媒體。
“日常生活中,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是必要的,如果長期攝入不足,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疾病,也會造成心理上的問題,代餐并非適合所有人。”
02
代餐在國內的流行,與健身、減肥的興起有關。
2019年年底,央視紀錄片《向肥胖宣戰》透露,近10年來,中國肥胖人群數量翻了一倍,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超重,9人中,就有一個臨床意義上的肥胖。
與肥胖關聯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目前全球有一半患者分布在中國,更別說還有其他心梗等問題。
紀錄片以三位肥胖人士的經歷為主線,揭露了造成中國人肥胖的兩難境地:不會吃,也不會動——多數減肥者最大的感觸是攝入過量,但也無法有效消耗掉過多攝入的熱量。
《向肥胖宣戰》講述,有人試圖通過切除三分之一胃來縮小胃容積。說白了,這是一種控制攝入的極端做法。
還有人嘗試“饑餓療法”,專家隨后也解釋了這種方法的不可取之處:“純饑餓療法會造成細胞缺水,恢復飲食后,花朵再次張開。”也即是,這一做法有減肥者都懂的后遺癥——反彈。
嘗試者們走向健身房,他們最終明白,“在均衡的膳食結構下,通過飲食與運動形成熱量缺口,是減肥減脂不變的的定律。”
與此同時,新經濟沸點也發現,健身房里主打高耗能的HIIT課程位居第二,這一數據出現“2020年全球健身趨勢調查榜單”上。
但這項調查同時透露,國內健身房缺乏鍛煉后相應的飲食計劃,這也造成“熱量出口”。反觀國外健身房,Equinox、LA Fitness等,在執行私教課程時,會根據用戶訓練內容定制飲食計劃,甚至在課外通過APP進行實時追蹤。
說來說去,科學減肥的落點還是離不開“輸入”端,這也是代餐興起的原因。
03
根據天貓食品發布的2019年《天貓食品行業趨勢分析報告》,代餐食品的消費者有五成分布在一二線城市,“85%的消費者購買代餐的原因是為了健身。”
從2017年到2019年,代餐的消費規模增速在50%以上。神眸數據顯示,2019年3月到2020年2月,代餐的全網銷售額達到36.47億人民幣。
這也帶火了這個領域的創業者。
據新經濟沸點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7月,就有三起融資案例:Smeal獲得中路開牛股權融資;ffit8首輪獲投數千萬元;WonderLab獲IDG和凱輝基金股權融資。
與此同時,這個行業也存在一些問題。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營養師顧中一指出,“一個好的代餐食品,關鍵是配方需要營養系統全面。但現在市面上很多產品其實是不符合這個標準。”
以谷物代餐粉為例,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熱量雖然夠,但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與其吃這種代餐,還不如拿牛奶混合燕麥片泡一泡吃,可能營養還更好一些,而且更經濟實惠。”
代餐食品的價格都不菲:WonderLab代餐奶昔,6瓶裝的價格促銷后在129元左右,折合單瓶超過20元;固本堂代餐奶昔價格稍低,但6瓶裝價格也達到了98元;某品牌720克的魔芋蛋糕,價格達到150元……
今年8月,深圳市消委會對10款網紅代餐食品進行了測評。結果顯示,碧生源、湯臣倍健、康寶萊、網易嚴選4款樣品能量、蛋白質、總膳食纖維偏低,Fatlaster極塑代餐奶昔能量、蛋白質偏低。僅有3款樣品營養配比表現較好。
這些代餐產品的宣傳陣地也多選擇在網絡,這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新經濟沸點經過搜索,僅在小紅書上,代餐相關的帖子就達到20余萬篇。還有很多代餐產品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方式發力宣傳。
顧中一認為,不要盲從和輕信這些代餐效果,購買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營養標簽,“生活中不能只有代餐,長期也會營養不良”,他建議,代餐應該控制在一天一次。
所以,吃膩了代餐的你們,可以換換口味嘗下沙縣小吃們,他們代表了中國版的健康餐,讓口味與熱量達成平衡,未嘗不給健康代餐提供方向。
畢竟我們的味覺早已習慣麻辣香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