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開創新品類
科技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動力。
通用電器起源于愛迪生的多項發明,西門子起源于德國發明家西門子的發明。飛機、汽車、電動汽車等等科技的發明都開創了新的品類。
快消品雖然不像汽車、飛機這種品類需要革命性的科技革命,但是科技創新和進步依然很重要。
速溶咖啡(如雀巢咖啡)方便快捷,但是口感不如現磨咖啡(如星巴克)?,F磨咖啡口感好,但是不夠方便快捷,只能去咖啡館里喝。
瑞幸試圖用模式創新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既方便快捷又好喝。但是從制作到送達,中間過去的二十分鐘也會影響口感。
三頓半用技術創新解決了這個問題,傳統的速溶咖啡需要水(而且是熱水)沖之后攪拌,但是三頓半不需要攪拌(而且可以不用熱水),三秒鐘就可以速溶于水和奶,更重要的是保持了現磨咖啡的口味。
這個創新源自現磨咖啡的低溫萃取技術和醫療行業中的凍干技術,能夠保證在排除咖啡水分的同時保持原有的風味。三頓半把這個技術遷移到速溶咖啡的品類中,可以兼顧便捷和口感。
好喝的飲料通常含糖量高,低糖的飲料又不好喝。消費者一方面享受糖分帶來的快感,一方面又陷入攝入熱量的自責。
元氣森林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這個問題,用一種植物代糖赤蘚糖醇的成分解決了好喝不健康,健康不好喝的問題。
(0糖0脂肪0卡路里,還有白桃味)
瑜伽褲需要透氣性好,但是透氣性好就會透光。透氣和透光看似是矛盾的,無法兼顧的。
瑜伽褲還需要手感好,但是手感好難打理,不能適應機洗。手感好和容易打理看似是矛盾的,無法兼顧的。
瑜伽褲需要吸汗性能好,如果太薄汗味就會散發出來,如果太厚又會影響透氣性。
Lululemon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這些問題。商業觀察者吳伯凡說,創新就是搭一座不可能的橋梁。
智能手機出現之前,屏幕和鍵盤是分離的。擴大鍵盤的面積就會擠占屏幕的面積,智能手機的出現使鍵盤和屏幕成為一體。
新品類需要新名字
新品類要用新的品類名,第一個原因是要轉化為認知能接受的概念。
第一根火柴叫作“可劃式硫化過氧化氫”;第一個測謊儀叫作“心肺無意識手動描記器”;第一臺電腦叫作“電子數字積分計算器”。
如果按照后面的名字推廣,成本要高很多。智能手機最初的名字是移動智能終端,還有一個名字是個人數字助理。都是認知很難理解的品類名。
例如“個人對個人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命名為“二手車直賣網”就更容易理解,汽車在剛出現的時候是“不用馬拉的馬車”。
老板電器的集中式吸油煙機處理系統,被命名為“中央吸油煙機”后,傳播效率提高了很多。
品牌名要新奇有趣,品類名則要遵守簡單直接的原則。
新品類要用新的品類名,第二個原因是要與原有品類產生區隔。
iPod的技術抄襲自新加坡創新科技公司的產品,但是新加坡公司的產品品類是:硬盤MP3,在認知中是傳統MP3的一部分。而iPod的品類是:多功能數字多媒體播放器。
三頓半的品類名是精品速溶咖啡粉,還不夠好。沒有體現出和傳統速溶咖啡粉的最大區別:現磨咖啡的口感。如果叫現磨速溶咖啡粉可能更好。
元氣森林的品類是無糖氣泡水,Lululemon的品類是時尚瑜伽褲。無糖氣泡水并非元氣森林原創,但是無糖氣泡水不好喝,元氣森林的好喝,這個明顯的特點沒有通過她的品類名體現出來。
Lululemon的品類名并沒有明確提出來,時尚瑜伽褲是我們給她的品類定義。
天鵝到家雖然在家政品類內競爭,但是她把自己的品類歸于“到家”而非“家政”,這樣就避免了消費者把天鵝到家和其他家政公司放在一起比較。
茅臺曾經做過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意識到不可能通過跟隨他人而成功之后,開創了醬香型白酒,通過做大自己的品類而成為行業第一品牌。
老板電器意識到吸油煙機品類大吸力的特性優勢之后,重新命名了一個新的品類:大吸力油煙機。和其他的吸油煙機產生了明顯區隔,為了加強這個效果老板電器把品牌名改為:老板大吸力油煙機。
新品類需要新品牌
三頓半、元氣森林、Lululemon。很幸運都是新的品牌名。
如果用老品牌名代言新品類,消費者會覺得這是原有品牌的一個產品,而不是一個全新的品牌。
如果現磨速溶咖啡的品類,用雀巢的名字代言,消費者就會忽略新品類有何不同,而會認為這是雀巢的更新版本。
如果無糖氣泡水的品類,用娃哈哈的名字代言,也會有類似效果。如果時尚瑜伽褲的品類,用耐克、銳步、彪馬的品牌名,也很難做大這個品類。
事實上,新品類出現后,領導品牌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上線同類產品,然后繼續用原來的品牌代言。
例如簡一開創大理石瓷磚后,其他瓷磚品牌也上線同類瓷磚,但是沒有啟動新的品牌名。
小仙燉開創鮮燉燕窩后,燕之屋也上線了燕之屋鮮燉燕窩。這樣的效果是,消費者依然認為小鮮燉是鮮燉燕窩的專家品牌,而燕之屋只是有鮮燉燕窩產品。
啟動新品牌看起來成本高、時間長,但是用老品牌延伸成本更高。如果你用原有品牌燕之屋來代言鮮燉燕窩,那么你需要先抹去認知中燕之屋等于即食燕窩的事實,再建立燕之屋等于鮮燉燕窩的認知。
但是由于老品牌代言新品類有短期內效果,而建立新品牌需要時間和耐心,導致品牌延伸現象從出不窮。
由于58同城的強勢認知,58到家知名度再高也只是58同城旗下的功能之一,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品類。
從58改為天鵝,首先是從數字改為動物,更容易記憶。更重要的是脫離了58同城的強勢認知:避免被消費者認為是58同城的內部功能。
基于同樣的理由,趕集好車改名為瓜子,58速運改名為快狗打車,淘寶商城改名為天貓商城,阿里旅行改名為飛豬旅行。
另一個角度看,高端通用汽車的名字是凱迪拉克,高端奔馳的名字是邁巴赫,高端豐田的名字是雷克薩斯。而高中低端大眾汽車都叫大眾,或者都用一個標志,就不夠好。
海爾品牌曾飽受品牌延伸之苦,現在高端海爾電器叫卡薩帝,低端海爾電器叫統帥。
新品牌需要競爭導向
人性喜歡新的東西,這讓新品類和新品牌容易受到更多的關注。人性缺乏安全感,所以更信賴熟悉的東西,這讓沒有新意的東西被忽略。
個人電腦剛出現的時候,IBM晚于其他品牌推出個人電腦,但是依然占據了領導地位。因為人們對IBM更熟悉,更信任,IBM個人電腦能成為領先者,僅僅因為她是IBM。
領導者通常有機會抄襲新品牌的產品,因為他們錢多、人多、朋友多。
阿姆達爾是前IBM工程師創建的,總是在大型機品類以低價發起競爭。IBM的招數很簡單:降價。阿姆達爾很快被扼殺。
而IBM的成功挑戰者——微軟、蘋果、惠普、宏基、英特爾——都是在個人電腦市場發起進攻,這是IBM看不上的市場(個人電腦的利潤遠遠低于大型機),等到看得上的時候又來不及追趕了。
安德瑪是從速干衣這個及其細分的品類成長起來的,Lululemon也是在耐克、安德瑪、阿迪達斯沒有重視的瑜伽褲品類找到了機會。
三頓半如果在雀巢咖啡、瑞幸咖啡、星巴克的品類里競爭,就會輕易地被領導者封殺。就像在大型機和IBM競爭的阿姆達爾一樣。
每個進入市場的品牌,都像挑戰巨人歌利亞的大衛一樣。不能在巨人的優勢(身高、力量)上展開競爭,而是從巨人的弱勢(反應慢、轉身慢)和自己的優勢(快速、零活)處發起進攻:用投石彈弓擊打他的腦袋。
有一種商界的心靈雞湯:只要用心做好產品,真心對用戶好,就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像vivo、oppo的投資人段永平總愛說營銷不重要,產品最重要,雷軍也愛塑造自己產品主義者的形象。
這種商業雞湯本質上是一種營銷方式,為了體現自己的產品優質。但是很多人把雞湯當補藥喝,真的信了雷軍們的說辭。
產品當然很重要,強調競爭也不是忽略消費者。但是沉迷自己的產品主義,甚至假裝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存在,這就是一種智力上的缺乏。
雷軍們總愛拿產品說事兒,本質上是為了制造話題,引發傳播,塑造自己品牌的高價值。
段永平不會傻到說oppo、vivo是通過渠道下沉避開了華為、三星、iPhone的圍剿,雷軍也不會說小米是通過線上銷售節省了成本,才能保持低價。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大概率都是他們想讓我們知道的。真正成為他們戰勝他們,還要看看他們怎么做的,以及想想為什么他們想讓我們知道這些。
新品牌要有獨特外型
如果單獨看元氣森林的設計,我們只能看到她的 “氣” 的特殊字體。但是放在渠道中就發現:她在五顏六色的飲料中很容易被發現。
產品設計也要遵循競爭原則,如果元氣森林是綠色的,或者是其他彩色,就會被歸類于眾多飲料的一種。
三頓半的外型獨特性更加明顯,完全不同于速溶咖啡的條形包裝。在淘寶上甚至有專門賣三頓半包裝的商家。
獨特產品外型的標準之一是蓋住標志也能辨認出來,巴博睿的格子造型、阿迪達斯的三道杠、可口可樂的弧線瓶造型,都有這種效果。
Lululemon的產品缺少這種設計思維。
新加坡科技創新公司的產品命名是硬盤MP3,外型也和傳統MP3相似。但是iPod不僅重新定義了品類名,外型也和MP3有明顯不同。
(新加坡創新科技的硬盤MP3)
(iPod)
新品牌要認知賦能(用戶共創)
新品牌要找到自己的原點人群,然后在她們熟悉的渠道出現。
因為現有的渠道、大多數的人都已經被領導品牌占據了,只有在市場邊緣才有機會。
紅牛是從加油站、卡車司機人群發展起來的,王老吉是從餐飲渠道和人群獲得突破的。元氣森林的原點人群是年輕女性,她們對糖、脂肪和熱量熱別敏感,既要好喝又要健康。
元氣森林在年輕女性聚集的小紅書上發力,獲得原點人群的認可之后才走向大眾;三頓半也是從專業咖啡人群開始的,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推薦引發了自發傳播效應,然后在天貓上引爆;Lululemon聚焦在城市瑜伽館,請區域范圍內的瑜伽教練做代言人。
新品牌都是從邊緣地帶出現的,因為中心地帶已經被強勢品牌占據了。新品牌的誕生特別像新民族的出現:從邊緣地帶入侵中心,然后成為新的中心,過段時間之后又有新的族群從邊緣地帶出現,再次占據主導地位。
德國的日耳曼民族曾經是蠻族,主政中原的蒙古人、滿人、鮮卑人、秦人都是從邊緣地帶興起。
邊緣崛起,成為中心,可能是某種世界精神的體現。陽明心學、叔本華的世界意志哲學、奧派經濟學等學說都曾被忽視、嘲笑甚至被當作異端邪說,但是都從邊緣崛起成為新的中心。
總之,我們認為網紅爆款要遵循新品牌的方法論,用新技術開創新品類,同時為品類命名,然后在新品牌的主導下獲得原點人群的認同,最終走向中心成為大眾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