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的菜單仍然在不斷刷新,我們對這家炸雞店的期待也在刷新,比如,“什么時候能在肯德基涮火鍋?”
1
走進一家肯德基,你能吃到什么?
答案可能超乎想象。
兩年前,藤椒嫩筍系列上市,注入靈魂角色酸筍,能讓你體驗到螺螄粉風味的漢堡和雞肉卷。
一個月前,只要起得夠早,你可以喝上一碗冒熱氣兒的咸豆腐腦,蝦皮、紫菜碎、榨菜粒,一應俱全。
現在,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60個城市的人們,能點到麻辣串串和鹵味,浸滿紅油的脆嫩雞肫、雞心,還有經典下酒菜鹵雞翅尖,是夏天大賣的“國民夜宵”,讓人以為瞬間漂移到了川菜館。
肯德基的串串桶宣傳海報。圖?/ 新浪微博
在推新品這件事上,肯德基可是認真的。我們統計了一下,從今年三月以來,不包含再次回歸的短線產品,肯德基推出了12個新品,從大熱的人造肉雞塊,到墨西哥風味的小龍蝦塔可,再到云南美食代表香辣雞樅菌雞腿雙層堡,還有日式的梅酒冰淇淋……突破各種地域和次元的限制。和它相比,老對手麥當勞動作寥寥,僅有以麥麥脆汁雞為代表的3樣新品上市。
還有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肯德基共上新四五十款產品,平均每個月上新4款,這個出新速度,已經超越了中國近九成的餐飲企業。在肯德基6月發布的八寶粽宣傳微博下方,有人感嘆菜品上新之快,“比高鐵速度還快”。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中國,也因為一年推出了熱辣香骨雞等300款新菜品,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的公司。
這樣的創新出拳雖快,拳法卻亂,肯德基追逐熱點的邏輯,很多時候都被網友用“不務正業”來評價。
肯德基鐘愛網紅元素,咸蛋黃、奶蓋、小龍蝦、榴蓮、黑糖珍珠,什么流行做什么,而且是以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搭配組合出現在餐盤上——十三香小龍蝦剝殼取肉和炸雞、生菜絲一起做成卷餅,榴蓮和菠蘿果肉被釀入雞翅進行烤制,珍珠則與可樂混搭,綴以冰淇淋雪頂,再篩上薄薄的一層巧克力粉,搭上“臟臟”風潮的末班車。每個新嘗試,都在試圖填補食客們對這家炸雞店的想象空間。對了,最近的擺攤熱點也不能錯過,肯德基推出了極速立取的早餐車,已經走上街頭了。
由肯德基推出的早點車,只要起得夠早,便可享受有主食有飲品的全餐。圖?/?新浪微博
連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肯德基也不會放過。2015年中秋節,肯德基首次在北京、廣州兩地售賣鮮肉餡和榴蓮餡的蘇式月餅,網友自行開腦洞,“肯德基下一步是不是要賣粽子了?”第二年的端午,新品蜜棗粽似乎宣告了“一切皆有可能”。
同樣,有知乎用戶在2015年提問:“為什么肯德基不賣鴨肉?”最后一條回答更新于11個月前,當時香辣鴨肉卷剛上市,答主引用陳佩斯小品中的臺詞調侃,“濃眉大眼的家伙也叛變了”。
所以,肯德基為什么要拼命地往外扔創意呢?
2
最早扔創意的故事,還得從33年前說起。
1987年11月,肯德基來到中國,選中前門大街的一棟三層小樓作為第一家店,營業面積多達1500平米,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家連鎖店。開業當天,當時的美國駐中國大使和北京市政府領導也到場了。
很難想象這是一家西式炸雞店開業了,因為當時的慶祝方式是,身穿紅襖的十多個女孩子在開業的大紅條幅前用力揮舞紅綢帶,跳著民族舞,現場洋溢著中式的喜慶氣氛。
那時候的肯德基叫“美國肯德基家鄉雞”,菜單上只售賣8種產品:吮指原味雞、菜絲沙拉、雞汁土豆泥、面包和可樂、美年達等3款飲料,考慮到中國的酒文化,菜單上還有聽裝的北京五星啤酒,是當時盛極一時的啤酒品牌。后來,五星也被青島啤酒收購,成了青島啤酒的子品牌。
國內第一家肯德基點餐處設置以及餐廳職員合影。圖?/ 網絡
在人民日報1989年刊發的《肯德基吃什么?》一文中,吃肯德基被等同于吃“美國文化”。對80年代末的中國人而言,西式生活的神秘感足夠有吸引力,北京前門店一天最多接待了8000人,賣出2300只炸雞。該店還一度被當作旅游景點,前來和山德士上校合影的游客絡繹不絕,甚至有人包下二三樓,舉行婚禮。
創造業績神話的洋快餐很快遭遇了挑戰,由于油炸食物和碳酸飲料的高熱量,肯德基成為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詞。2000年,為了擺脫不健康的負面形象,肯德基邀請中國40多位食品營養專家,成立了食品健康委員會。又過了4年,《中國肯德基食品健康政策白皮書》面世。在分析了快餐導致的肥胖等健康問題后,白皮書明確了未來的方向——開發適合中國人口味、品種多樣的新產品。
首先得補短:炸雞太油膩,烹飪方法換成烤,奧爾良烤翅由此誕生。原來的菜單蔬菜供應不足,那就在雞肉里加入胡蘿卜、青豆和玉米,推出了適合孩子的田園脆雞堡和玉米沙拉。
補短之后,肯德基借鑒中式飲食,從中餐里取長:走北京烤鴨走過的路,在餅皮里裹上黃瓜條、京蔥和甜面醬,唯一的不同之處是把卷內主角換成炸雞。按照中國人的三餐習慣,肯德基一早又開始售賣油條、茶葉蛋、粥等早點,中午供應不同菜色的米飯和芙蓉鮮蔬湯,深夜還有串串、鹵味作為夜宵。
在《中國經營者》2006年的一期訪談里,原百勝中國CEO蘇敬軾談及肯德基“立足中國,融入生活”的本土化策略,“我一直努力針對中國人的需求來打造新的快餐模式。讓快餐保有中國人喜愛的優點,比如方便、標準化。但(肯德基)想在菜品上給予更多的選擇,可以吃西式的,也可以吃中式的,這樣營養就均衡了。”
肯德基推出的人造肉雞塊和雞腿堡,一改往日紅色的外包裝。圖?/ 新浪微博
上海小伙王凡是被本土化拿下的消費者,“高中周末上補習班,有段時間總愛去肯德基點牛肉蛋花粥。”粥里的牛肉不多,但咸鮮味夠,拿勺子攪動幾下,蛋花散開,香氣和熱氣一并冒出,最適合再點一根油條蘸粥湯吃,王凡從未意識到這一切發生在一家西式快餐店里,“豆漿油條和路邊早點攤賣的差不多,只是環境干凈了。外婆更愛吃肯德基的油條,覺得大品牌會用放心油。”和王凡有同樣感受的人不在少數,有網友笑說,“在天津的肯德基排隊感覺像在自帶雞蛋的煎餅果子攤一樣。”
這種本土化策略延續到了不同的國度。在咖喱大國印度,肯德基推出了咖喱奶酪漢堡和裝有咖喱飯、炸雞的酥皮碗;泰國肯德基的菜單上,有魚蝦制成的海鮮甜甜圈;和中國肯德基推出月餅、粽子過傳統節日的思路相同,日本肯德基打出“圣誕節就是要有肯德基”的口號,將圣誕節和肯德基捆綁,日劇《一吻定情》里,就有男女主角吃肯德基炸雞桶過圣誕夜的情節。
《一吻定情》中的男女主角在圣誕夜一起吃肯德基炸雞桶。圖?/ 網絡
不過,這些國家的本土化嘗試,遠不及肯德基在中國做的努力。在其他國家,肯德基新研發的當地產品占比20%,傳統長線產品占比80%,而在中國,新品比例超過了40%,這意味著全球沒有比中國產品線更豐富的肯德基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肯德基在其他各國市場遜色于麥當勞,卻在體量龐大的中國市場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總裁David Novak說,“中國市場是(肯德基)全球第一個打敗麥當勞的市場。肯德基在中國的成功證明了本土化策略的正確。”
本土化已然成為了餐飲品牌“走出去”的必經之路。在國內,你能看到星巴克不再執著于咖啡、蛋糕,另辟蹊徑做起了粽子,透明外皮包裹彩色內餡的星冰粽因高顏值收獲了一眾粉絲,其中一位女士說,“每年端午必須買星冰粽,擺在盤子里拍照好看,是最上鏡的粽子。”這種策略也發生在中國品牌身上,10平米的街頭食堂沙縣小吃,以“Sha Village”的外國名片走進法國巴黎,菜單上就添加了法國人愛吃的雞肉餡扁肉。
如此看來,肯德基正是在頻頻出新中化身為中國人熟悉的生活場景——上海弄堂里包油條粢飯的早點店、廣州路邊不起眼的砂鍋粥店、天津居民區里藏著的煎餅果子攤,在一步步了解中國胃的同時,融入了中國生活。
3
肯德基費勁心力一路追隨我們口味的變化,試圖永葆活力,但同時,我們卻發現,自己再難追上肯德基了。
如果不留意肯德基的公眾號和官方微博,哪怕你是炸雞十級愛好者,也很難敏銳地捕捉到隨時上架或下架的新產品。
留給它們的時間并不多。大部分新品限量銷售,通常在一兩個月后下架,部分時令產品限時銷售,比如今年的咸蛋黃雞肉酥青團,只在清明節前后供應了11天。
對此,錯過新品或沒有嘗夠滋味的客人們并不理解,紛紛在社交媒體上表達遺憾和困惑,“明明有人要買,為什么還要下架?”
的確,當一個個創意被接二連三地扔下時,必然會濺起水花。每當有肯德基新品上市,微博、B站、小紅書上的美食博主都會急忙趕去測評。一時間,從貼滿貼紙的高飽和度九宮格照片,到全程直播的吃播視頻,同質化的試吃體驗占據了各大平臺的頁面。博主們將鏡頭對準手中的食物,多角度展示新產品的里里外外,連一層新醬汁也值得一個特寫。
專業博主測評肯德基的藤椒嫩筍雞腿堡。圖?/ 新浪微博@Bigger研究所
在這些內容里,博主們往往在點評環節極盡夸張,做足效果,不是大喊“這味道像來自地獄”,瘋狂吐槽,就是毫不吝惜贊美之詞,比如“暴風好吃”,“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評論區里,有人被“種草”,也有人直呼“血虧”。
沒有繼續留存下去,其實就意味著是失敗的產品。但不管評論區內留言如何兩極分化,大家對新產品的好奇是一致的。番茄資本創始人、CEO卿永認可這種好奇帶來的價值,“你必須不斷地去嘗試,你才能夠保持青春活力,才能夠保持消費者的新鮮感,才能夠讓消費者能夠始終有來的理由。雖然你新的體驗可能不一定100%成功,甚至于可能絕大多數都會是失敗的,但是你必須有持續的這種產品研發與創新。”
在看完一位up主皺眉喝下六神咖啡的視頻后,互聯網公司職員陳揚隔天也去點了這杯新飲品。六神清檸氣泡冰咖啡,肯德基官方用前、中、尾三調描述花露水咖啡的復雜滋味,但陳揚并沒有感受到咖啡、茉莉和榛子在口腔里混合,“不算好喝,也沒有視頻里說的那么難喝,像一杯薄荷飲料”。他也表示自己不會復購,“為了好玩才買,花十幾塊滿足一次好奇心。”
難以產生復購,只能短期引流,這似乎是新產品不得不下架的主要原因。
比如網紅產品嫩牛五方回歸,川辣口味的牛肉條和充滿嚼勁的餅皮依舊沒變。這也是多數人心目中“最好吃的肯德基產品”。在知乎問題“為什么嫩牛五方那么受歡迎,卻沒有成為KFC的常駐產品?”下方,高贊回答來自一位長期在肯德基兼職的用戶,他透露,嫩牛五方、菌菇堡、鱈魚堡等新品的下架,都是因為點單量少,真正受歡迎的主力產品是香辣雞腿堡、奧爾良雞腿堡之類的常駐產品。“無論是前臺單點還是外賣,嫩牛五方的點餐率都少得可憐,和雞塊、漢堡無法相比,可能就跟玉米沙拉的點餐率持平。”
嫩牛五方的每次回歸都會引來食客們的關注。圖?/ 新浪微博截圖
他也提到,肯德基會不定時回歸一些銷量尚可的短期產品,這是營銷策略。2018年,“童年的味道”嫩牛五方第二次回歸,懷舊風格的宣傳文案引起大量消費者的共鳴。今年4月,嫩牛五方又一次短暫回歸,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2.8億,海報上“行走的流量”、“吃貨風向標”等字眼再次掀起了跟風浪潮。
對于肯德基反反復復的饑餓營銷,有網友創造了“嫩牛五方生活”這一網絡流行語,意指想休息就隱退,想賺錢就復出的自由生活方式。肯德基官方也在宣傳中自嘲,“走過最長的路,是嫩牛五方的套路!”
只是,大多數新品并不像嫩牛五方這樣幸運,它們或像骨肉相連一樣活躍于街頭美食店,或成為少數人的兒時記憶,存活在懷舊話題的討論中。
回溯過去,這些曾經的創意都已定格,真正讓肯德基感興趣的是,下一個風向標的方向。肯德基的菜單仍然在不斷刷新,我們對這家炸雞店的期待也在刷新,比如,“什么時候能在肯德基涮火鍋?”?
圖?/ 《綠皮書》截圖
參考資料:
[1]《肯德基:中國式進化》卞君君
[2]《中國沒有一家正宗的肯德基?真相驚人》正解局
[3]《一塊炸雞的中國之旅——肯德基的商業哲學》王丹
[4]《肯德基“串串香”來了,為啥沒人能反搶KFC的生意?》 虎嗅網
[5]《揭秘肯德基新品策略:為什么賣得好也要下架?》消費老板內參
[6]《肯德基加速本土化,母公司收購黃記煌:“洋快餐”在華滲透求變》華夏時報
[7]《每年出超300款新品,肯德基和必勝客母公司是如何在創新上“開掛”的?》小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