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貨主權”關乎中國未來競爭格局
?“在國際外交里,我左臉寫著豐田,右臉寫著索尼。”——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
這句話是日本最鼎盛時期,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說過的一句話。
一個國家真正被記住的,不是它有多大的領土,而是有多少世界級的品牌。
俄羅斯橫跨亞歐大陸,領土面積全球第一,是韓國的170倍,人口是韓國的3倍,但俄羅斯的存在感(日常生活領域),卻遠遠不及韓國。
因為它的經濟總量不及韓國,僅僅與中國廣東省齊平。提起韓國,我們能想起現代汽車、想起LG空調,想起三星手機,想起韓劇、想起各種化妝品。但提起俄羅斯,我們好像什么也想不起來…
品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符號,有多少品牌,就有多少影響力:
迪士尼、可口可樂、特斯拉、蘋果手機是美國精神的象征;?
豐田、松下、任天堂游戲機和動漫是日本文化的象征;
我們對于韓國的認知,有一半是在三星里;?
我們對于德國的認知,很多來源于各工業企業里那些智能化的西門子設備上。
同樣,中國的國貨品牌,也代表了中國在世界上被認可的程度。
很多人會問:“一個國家強大,難道文化強大、軍事強大、人口眾多,還不夠嗎?為什么非要講它的代表產品呢?”
不夠。
因為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是屬于“概念”意義上的。而真正要落地,就要有一個可觸摸、可感知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商品。
我們講日本流行“極簡主義”,這就是一個概念,真正的載體就是無印良品、優衣庫。
我們講韓國文化世界流行,其實就是它的電視劇;我們講美國的流行文化,很多是李維斯牛仔褲、可口可樂、搖滾樂隊等;還有歐洲的生活方式,就是宜家的家具等。
從這個層次上,國貨就是全世界的人,感知這個國家的一張名片。
2020年,是一個大變局之年。這幾年,無論是中國消費市場,還是全球競爭格局,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2019年的時候,有兩個標志性事件同時發生:
1,中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
2,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500強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財富》雜志稱之為“歷史性的一刻”。
就是這樣經濟體量的中國,消費者卻還一直處在是否要買國貨的爭論中。而這本該是早已經解決的問題。
“Made in China”曾飽受攻擊,中國貨面臨“有商品、無品牌,有品牌、無名牌”的尷尬。
為了摘掉這些標簽,我們必須忍辱負重。
要想改變格局,也必須復興國貨,做出與經濟地位相匹配的產品。這關系著未來整個中國的形象和責任。
02
120年,3次國貨運動
該如何復興國貨?
先來看一下歷史上的三次“國貨運動”的思潮和軌跡:
1. 第一次國貨運動:初出茅廬,與世界同框
第一次“國貨運動”,起源于清末,結束于民初。
1904年,風雨飄搖的大清朝,試著開始擁抱整個世界。那一年,中國著手廢除科舉制度,公布了第一部《公司律》,鼓勵百姓做企業。
同年,在美國圣路易斯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清政府送出了絲綢、景德鎮的瓷器、安溪鐵觀音等。這是中國商品,第一次與世界同框。
當然,清政府為了湊熱鬧,還抓了些會吐火、會跳舞的藝人過去。
而其他國家,帶來了織布機、汽車、電報機等。讓參會的中國人,十分驚嘆。
從博覽會回來之后,清政府在天安門外開辦了勸業場,希望帶動百姓從商,推動國貨進步。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商業從三教九流的末流,變成國家潮流。
后來,1929年時候,民國政府舉辦了一個西湖博覽會,這是中國民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全國商品博覽會,當時展出了一些電風扇、縫紉機、電梯等,震驚了全國,這也成了第一次國貨運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第一次國貨運動,中國展開了由農耕大國向現代國家轉變的掙扎與向往。
2. 第二次國貨運動:海爾、聯想、美的,見證巨頭們的崛起
第二次“國貨運動”,發生在1984年。
這一年,鄧小平第一次南巡發表講話,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同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
這算是拉開了第二次國貨運動的序幕。
后來發生的一件事,則加速了第二次“國貨運動”的崛起。當時小平同志去日本,坐在日本新干線上,他突然間自言自語講了句話說:“我終于知道了什么叫做現代化的速度了。”
由此之后,中國開啟了全面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全面提速步入工業化。
自1984年起,中國出現了以柳傳志、任正非、魯冠球、王石等為代表的84派,他們大多被迫選擇創業,有冒險精神;
1992年,出現了以陳東升、馮侖、潘石屹等為代表的92派,他們大多是來自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
從1980年代初到2000年,那個20多年時間里,中國出現了無數的食品、飲料、保健品、服裝、紡織、冰箱、空調、洗衣機。
你今天在吃穿用領域的品牌,海爾空調、聯想電腦、娃哈哈飲料等,很大部分都是80年代到90年代末,第二次“國貨運動”所產生的結果。
等到了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中國開始允許民營企業自主做外貿,于是我們把20年形成的對商品的制造能力,傾銷到全世界。
但是,“Made in China”在當時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征是,價格很便宜,質量也不會太好。而且那時候中國商品,除了少數企業之外,幾乎都沒有品牌。
3. 第三次國貨運動(新國貨運動):中國品牌和本土消費意識的覺醒
第三次國貨運動,也就是“新國貨運動”,要從2015年說起。
那一年,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寫了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社會各界對于國貨品質的討論,一時間沸沸揚揚。該熱點事件也被納入到當年兩會討論議題中。
為什么社會的情緒,突然觸發“燃點”?
因為當時中國已經成為消費大國,但日常的生活用品,卻大量被國外品牌占領。有一個數據統計,當時國貨難以滿足消費需求,出現了供需錯配,導致了大量消費外流,消費者紛紛選擇跨境購買。
比如跨境買馬桶蓋、買游戲機、買花王洗面奶、雅詩蘭黛化妝品等。據統計,2005-2014年間,我國境外消費每年增長25.2%,相當于同期國內社會零售總額增速的2倍。
這與當時中國世界制造大國的民族認同感不符,也深刻刺激了國人的心理。
在這種全民本土意識覺醒之下,“新國貨運動”,就很自然地爆發了。
企業層面,一些傳統老字號開始爆發,比如回力鞋、內聯升鞋、同仁堂草本咖啡等等,老樹發新枝。
國家層面也開始發力,2017年,國家首次設立了“中國品牌日”,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意味著中國正處在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要階段,亟需開啟自主品牌建設的新時代。
當然,在消費層面,強烈的本土意識促進了消費者對國貨的選擇。數據顯示,有61.4%的人表示,在進行商品購買時,會特意關注選購品牌是否為國貨。
根據騰訊攜手諸多權威機構在2019年發布的《新國貨白皮書》顯示:
國貨產品在中高消費人群中滲透率逐漸增強,月消費為5000—10000元的人群對國貨發展最有信心,66.3%的人表示對國貨發展非常有信心。
而且,00后對國貨的品質和質量更加信任。60.7%的00后認為,許多國貨品牌的質量并不比外國品牌差。
這是一場全民對于新國貨的狂歡和重新認知。
03
從“追光者”到博弈者
在了解了100多年來的“新國貨運動”思潮,我們就知道了國貨進程到了哪一步,未來該如何更好地促進國貨崛起。
對于未來,先來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么00后比70后、80后更熱衷于國貨呢?
其實,商品的購買背后,是一個長久的心理塑造過程。財經作家吳曉波先生,把70后、80后稱之為“追光者的一代”。
因為這一代人成長期間,中國經濟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國貨與進口貨,質量差距非常大。
很多人用過的圓珠筆,經常寫著寫著圓珠掉了;還有經常斷芯的自動鉛筆;還有磁帶式錄音機,最痛苦的經歷就是,用著用著磁帶絞了,要用鉛筆想辦法清理,最后磁帶也毀了。
而當時,日本松下、索尼等巨頭的產品,用起來是那么好用,手感摸起來是那么高檔。
這種對比,在消費者內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反差感。
而且,在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候人們覺得西方又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人見到國外的高樓、車水馬龍的夜景,會覺得非常羨慕。
所以70后、80后,被稱為“追光者的一代”。
而如今,95后、00后一代,中國的綜合國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國貨品質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產品的對比沒有那么大的落差,00后自然也就不存在“追光者情節”。
而且,隨著新中產群體的不斷擴大,人們對貨的造物美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貨已經從一個“模仿跟隨者”,走到了“全球競爭博弈者”的地位。并且,國貨還憑借更懂國人審美、質優價平等諸多優點,受到更多國人的追捧。
一方面是貨物的崛起,另一方面是強烈的民族認同感的崛起。根據《新國貨白皮書》的調查,買國貨的第一理由是——“我是中國人,理應支持國貨”。這個觀點,有77.9%的人表示認同。
這就是最近這幾年,消費者情緒的變化。
04
“新國貨2.0計劃”
最新洞察到這種全民訴求和情緒的,是騰訊。
微信、QQ作為擁有近13億用戶的國民級應用,自然對國民的訴求,有著更深刻的感知。
所以,早在2018年,騰訊廣告就率先在國內提出“新國貨”話題,攜手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發起 “新匠人新國貨”的品牌計劃,在極短的時間內吸引了1300多家“新國貨”品牌參與其中講述匠心故事。
這其中就包括,今天已成長為知名度很高的竹葉青、麥吉麗、小仙燉、貓王收音機等。
騰訊為什么要率先發力“新國貨運動”呢?
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彼得·德魯克,在他的書中反復出現一個觀點:“企業是社會的器官。”
就是說,真正的企業,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的。
所以說,作為一家有13億用戶的國民企業,推進“新國貨運動”、助力民族復興,既是騰訊的能力所在,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除了2018年的“新國貨1.0計劃”,2019年,騰訊又升級發起了“新國貨2.0計劃”。
當時2.0計劃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關注,在當年5月,第三個“中國品牌日”時,騰訊受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工信部等多部委及政府機構聯合邀請,參加了“2019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創新分論壇”活動。
“新國貨2.0”有3項突出成果:
一個就是先前提到的《新國貨白皮書》,把國人對國貨的訴求,調查得很清楚;
第二個是,與“吳曉波2020年終秀”同場舉辦了“新國貨盛典”,各界意見領袖攜手新國貨品牌跨界狂歡。
三是,誕生了一部紀錄片——《新國貨》。這部紀錄片是中國首部本土品牌經濟歷史紀錄片,非常值得一看。騰訊用了一年時間精心打磨,總共就6集,6大主題覆蓋了復興與國運、老國貨煥新、品質升級、造物美學、商戰與替代、科技進步,每集篩選了5個新國貨品牌入選。
目前這個記錄片已經上映,每周三晚上在騰訊視頻獨播。
我們知道,國貨的復興,不僅僅是要把產品質量做好,更需要“醫治曾經受傷的心靈”,需要宣傳引導,需要大眾層面上的認知。
其實,騰訊對于國貨的助力,主要體現在3個維度:
1. 強化認知
就像先前提到的白皮書、年會盛典、記錄片等,都是一次次對大眾認知的塑造。
另外,騰訊廣告打通騰訊新聞、騰訊視頻、騰訊智慧零售等內部場景和資源,讓新國貨的曝光力,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級別。
數據統計,單是在2019“新國貨計劃”項目的4個月里,就觸達用戶18.5億次,6.5億次閱讀。項目上線后,“新國貨”微信指數短期暴漲175.9%。
2. 觸達用戶
我們講,商業的本質是適配——就是讓對的人,找到對的東西,讓對的商家,找到對的客戶。
騰訊作為一個國民性平臺,生態中容納了12億+中國互聯網用戶。這兩年最流行的“社交電商”“內容電商”,其實本質就是將“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
比較著名的,有一個品牌叫“鐘薛高”,火爆得不得了,一支雪糕賣66元,很多人排著隊搶著吃,被號稱中國可以與哈根達斯抗衡的冰淇淋品牌。
?“國潮”是鐘薛高最大的特色,并且那種酸甜口感、神秘色彩和跨界文化,讓人一眼就忘不了。
鐘薛高就是通過騰訊社交平臺、小紅書等火起來的。
同樣的還有阿芙精油、小仙燉燕窩等。
3. 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其實,很多國貨品牌,不是缺少好的產品,而是缺少好的營銷管理和數字化能力。
面對“Z世代”的消費者,面對新的多元文化,新國貨品牌如何快速突圍崛起?
老國貨品牌如何突變維新?這是當下最緊要的問題。
2020年,騰訊將持續聚焦“新國貨新商業”主題,并將發起“雙百工程”——成就100家國內Top級新國貨領軍品牌,助推100家區域高潛力新國貨品牌快速成長,讓更多新國貨企業在黃金時代實現生意多維進步,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05
“新國貨”的6大趨勢,和更長遠的未來
追上未來,抓住它的本質,把未來轉變為現在。—— 車爾尼雪夫斯基
在《新國貨》紀錄片中,吳曉波說過這樣一段話:
中國的百年現代化進程,是一個非常曲折的迭代過程,也是中國國貨不斷變化的一個投影。?
我們的每一個商品,到最后,它會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演變成一種思想,演變成一種價值觀,然后慢慢地在全球消費世界中,讓喜歡這種商品和生活方式的人們,跟我們形成共同的語言。
?“新國貨運動”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中國從農耕國家走來,必定要經歷從仰望、到迷茫,再到追趕的一個過程。
俄羅斯唯物主義哲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追上未來,抓住它的本質,把未來轉變為現在。”
當下,新國貨衍化出6點趨勢,只有抓住這6個趨勢,才能夠抓住未來:
1. 精專主義
隨著消費升級,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消費、悅己型消費以及精神性消費。
他們對每個消費細節,都有獨特的考究和品味,追求“精粹消費”。這就驅動他們在選擇產品時會更加關注品牌的匠心精神,追求極致的產品體驗。
2. 科技導向
新一代消費者勇于嘗新,對于黑科技產品越來越熱衷。
3. 年輕至上
年輕人群體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龐大的人群規模將接棒成為消費的主力貢獻人群。
《騰訊00后研究報告》顯示,00后的存款是90后的3倍,并且更多人從小就有走出國門的機會,00后的審美能力和認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更加關注品質和是否“悅己”。
而且,年輕人的消費貢獻不僅體現在自身消費行為上,在高科技時代背景下,也會將新知識和新技能反向傳授給長輩,進入“后喻時代”。
4. 顏值主義
這就是為什么小米插線板、小米曲面電視、小米體重秤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5. 內容營銷
兩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1,讓消費者感興趣,吸引目標人群;2,讓消費者信任,產生商業轉化。
消費者對于產品往往是漠不關心的,他們更關注高質量的內容。
6. 文化賦能
這幾年,傳統文化以新面目新形態重新打造,是IP化較大的市場。
例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火爆;“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將傳統文化轉化新的語境和新的表達方式等,都代表著傳統文化可以借助新IP進行重生。
另外,以B站為代表的二次元小眾文化,也開始不斷滲入主流文化。中國被稱為“Z世代”的95后已經達到了3.78億,這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所以,未來垂直化、細分化的趨勢,已經到達千億市場,非常值得注意。
以上就是新國貨的6點趨勢。抓住趨勢,才能抓住未來。
小總結:
中國國貨的故事,已經跨越百年。
國貨主權,也是一場主權競爭。盡管當下仍有很多困難,但無論歷經何等黑暗,我們也不應該忘了,我們自己就可以發光,就像今天的中國國貨綻放著照亮世界的光芒。
加油,新國貨。未來的路,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