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昨天出攤了,5塊的檸檬茶,一晚上賣了800塊!”
地攤有多火?不光小店老板們躍躍欲試, 蜜雪冰城、喜茶、tims,Manner也在關注。
生產“奶茶冰淇凌車”的工廠已經爆單,有的供應商,訂單排到2個月以后。
地攤經濟,你要不要跟?
01
奶茶車供應商訂單過億,地攤太火了!
?地攤經濟,在朋友圈炸裂了。?
飲品店老板熱烈討論“要不要去擺攤”的時候,蜜雪冰城在朋友圈曬出了奶茶車的圖片,喜茶在微博上征集了“擺攤合伙人”,而且真的擺了一個“阿喜茶攤”。KFC早餐立取車,現磨咖啡已經出街,必勝客的披薩車,都成為朋友圈熱門風景。
抖音上,關于#擺攤賣奶茶#的視頻、攻略,已經有數千萬的瀏覽量,討論區更是激情澎湃。微博上#全員擺攤#的話題,閱讀量已經4.6億,全國人民對地攤的熱情,占據了微博半邊天。?
如此高漲的熱情,到底是開玩笑, 還是真的有人在行動??
我撥通了一個奶茶車供應商的電話,“我們的工廠已經爆單了,訂單已經總額過億了。”?
這家工廠,生產冰淇淋車、奶茶車、咖啡車,價格在1萬元上下,最近在地攤經濟的帶動下,訂單已經排到2個月后了。?
另一家工廠的業務人員,我微信發過去后,對方回復:“現在咨詢人員過多,請留言您的信息和訴求,等待回復。”?
上游這么火爆,下游實際經營怎么樣??
就在同一天下午,經營冰淇淋車的小梁,發給我一張圖片,“6年非主流游擊擺攤,今天終于轉正了。”語氣中難掩激動。前兩天,他拿到了合法經營的許可證。?
有了這個證書,他以后就可以堂堂正正在自己的城市出攤了,不用再去全國各地流浪擺攤了。?
小梁是地攤界的“連鎖”,2014年入手第一輛冰淇淋車后,6年時間發展了5輛冰淇淋車,他和妻子兵分兩路,冬天去南方,夏季在北方。“跑得勤才能賺到錢。”他總結。?
小梁的冰淇淋車
一輛車年營業額25~30萬,按照70%的毛利,小梁巔峰時期,年入近百萬。最近,他正在冰淇淋車上加裝茶飲吧臺,希望冰淇淋+奶茶一起賣。?
烈火烹油般的地攤經濟,對飲品業來說,到底是不是一顆糖?
02
地攤,天然是飲品業的情懷與沃土
認真說起來,地攤經濟與飲品業有天然的聯系。甚至可以說,地攤曾經是孕育奶茶的沃土。?
現今門店數量最多的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就是靠地攤起家。?
1997年的五一,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回到老家,從奶奶手中接過3000元,開始了“地攤創業”。?
時至今日,張紅超仍然清楚地記得,“冰柜花了800塊、刨冰機自己改造的。”他那時的城中村里租了一個走廊,開始了每天6點起來買罐頭和白糖,10點多推著自制的小推車出攤、一忙就到凌晨的生活。?
他給自己的小攤起的名字叫“寒流刨冰”,“簡單粗暴,一針見血,讓顧客聚焦于產品,不多加一些浮躁的概念。”張紅超表示,那時五毛到一塊五一杯的價格,一天就能賣一百多元。
曾經的“寒流刨冰”
如今,門店已經近萬家的蜜雪冰城,又重新制作了奶茶車,準備試水。?
不止是蜜雪冰城,很多飲品品牌的老板,都有濃郁的“地攤情結”。
喜茶創始人聶云辰,昨天在朋友圈轉發了喜茶官方微博的圖片,“論擺攤,本茶2016年就干過了”。
Manner Coffee創始人韓玉龍笑稱,“我自己的小房車,本來就是我的咖啡工作室,挺好玩的,我就準備嘗試咖啡車,節假日出去送咖啡。”?
其實Manner早在2018年,LV在上海辦展覽的時候,就已經在用一輛好看的咖啡車擺攤了。
Manner咖啡車
加拿大品牌Tim’s,也放出了一輛北美風情的咖啡車,這個咖啡車本來是用于快閃活動做品牌推廣,現在可以“正式出道”了。?
Tim’s咖啡車
擺地攤,不僅是一門生意,還是很多老板難以割舍的市井情懷。?
“我早就想擺攤賣咖啡了,不止我,你問問每一個咖啡師,誰的心里沒有一輛咖啡車?”阿布阿布咖啡館主武鈺峰告訴我。?
武鈺峰已經在閑魚上看中了一輛500塊的鳳凰自行車,還去當地的公園都踩好了點,開張指日可待。?
“如果有時間和空閑,我還是很希望擺攤賣奶茶。我擺過攤,感覺完全不一樣,更多的情懷在里面。”拾茶老板趙科舉說。
03
地攤,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生意?
?“攤販”是指在公共空間開展小規模生意經營、流動性較強的商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流動攤販人口不少于3000萬。?
不止線下,其實拼多多、直播賣貨何嘗不是“地攤”?只不過人家在手機和鏡頭前面擺。
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有攤。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第一杯奶茶,就來自學校門口的三輪奶茶車,2塊一杯,口味豐富。
學校門口的三輪奶茶車
很多奶茶店老板,前身都是奶茶車,通過擺攤積累了原始資本,才逐步升級到了開店的道路。現在,不少身價過億財務自由的飲品人,仍對曾經擺地攤的“那個少年”難以忘懷。?
物料簡單,操作簡便,糖漿、果醬、植脂末、茶包、珍珠椰果配齊,再加一臺封口機,就可以開張——飲品業的“輕資產”天然與地攤模式相契合。?
而奶茶所代表的快樂、休閑氛圍,又與地攤的場景無縫銜接。?
不用租金,無需裝修,哪里人多去哪里,地攤的輕資產創業模式,曾經孕育了數以萬計的奶茶,培養了千千萬萬的第一代“奶茶女孩”。光是70/80后的回憶殺,都是一波巨大的流量。?
理性討論:擺攤會不會影響門店生意??
地攤經濟被熱議后,也有不少老板憂心忡忡,“最怕的就是形成擺攤文化,消費習慣是被培養的,以后地攤都能隨處買到合適便宜又不難喝的奶茶,誰上門店喝呢?對門店是一個大考驗。”?
樂觀派的觀點是,“對茶飲店來說,擺攤意味著多了一個售賣的渠道。在當地政策允許條件下,不僅能通過外擺增加營業面積,還可以增設奶茶車,到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去銷售。”?
對于一些咖啡館老板說,不僅滿足多年夙愿,還可以讓高高在上的咖啡,走入尋常百姓,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咖啡,甚至可以通過咖啡車高逼格的設計,吸引眼球,推廣品牌,為門店引流。?
從1993年,地攤開始逐步被取締,到現在地攤經濟又變成了主流業態。已經從地攤到檔口,經歷了連環升級,直至進入購物中心的飲品業,地攤經濟的新風口,要用什么姿勢追?
04
飲品擺攤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羅斯汀,是一個移動售賣場景服務商。2017年在商場開店,當時就開始研究移動售賣場景,希望用冰淇淋車快速切入商業中的碎片空間。
羅斯汀冰淇淋車
2017年第一代冰淇淋車正式出街,如今羅斯汀的冰淇淋車,已經發展到第四代了。在鄭州的10輛冰淇淋車,運營穩定。羅斯汀創始人史永正,已經在C端和B端,都拓展出了穩定的市場。?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飲品業來說,在政策、時間、場地允許的情況下“出攤”,并不代表不顧門店生意,盲目一窩蜂地擺地攤,甚至關店擺地攤等極端行為。
綜合史永正和其他奶茶車、咖啡車運營者的經驗,我總結出飲品擺攤要思考的3個問題:
1、地攤的消費者是誰??
在史永正看來,地攤的消費者畫像很清晰:第一種是看到什么順手就買,追求產品趣味,價格不敏感;另一種是沖著便宜去的,性價比高才會買。
2、賣飲品,應該去哪擺攤??
史永正告訴我:“ 商業場景代表了產品價格,人最多的夜市不一定能匹配你的銷售場景。如果你是一個高端品牌,就要在奶茶車的設計上,體現品質感,并且到有目標客群的場景中去擺攤。如果是10塊錢以下的性價比品牌,就可以去人流量大的。”?
所以擺攤的第一步,是選擇調性營造場景,第二步是選對地方。
3、飲品擺攤應該賣什么??
地攤簡陋,還不能很好解決水電問題。所以咖啡車大部分只能做手沖、法壓等單品咖啡。對茶飲來說,水果茶、奶蓋茶等對物料、設備要求高的產品,都不太建議做,不僅備貨多而且安全問題難以避免。?
相對的,檸檬水、冷泡茶、珍珠奶茶等是相對比較適配的產品。?
此外,冰淇淋和茶飲吧臺相結合,更有適配性。
以蜜雪冰城舉例,冰淇淋加茶,就是一杯冰淇淋紅茶;冰淇淋可以單賣,純茶可以單賣;冰淇淋+珍珠就是珍珠圣代,冰淇淋+果醬+冰塊,就很像是搖搖奶昔。通過冰淇淋、茶湯、小料之間的交叉變換,可以完成10個SKU。
蜜雪冰城的黑糖珍珠大圣代、冰淇淋、珍珠奶茶,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結語
擺攤,很多人把它當成段子,但它確實是飲品業真實存在過,并仍有生命力的一種經營方式。
流動經營的地攤,是把引流變為“找流”,把產品擺到客流量最大、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去賣,直接解決獲客問題。
有人把擺攤當成一門生意,有人當成一種營銷,而有的人僅僅為交個朋友。
地攤經濟大熱之下,不管怎么做,都要想清楚目的整個鏈路,有的放矢,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最后,關于擺攤,你怎么看?歡迎在留言區發表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