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神壇后,48天內,瑞幸咖啡先后遭遇資本市場停牌、國內外監管機構調查、投資者集體訴訟、大股東清倉離場、核心高層換血、部分供應商解約等一系列連鎖反應,近日又被爆出資產凍結及關店計劃。
關于“瑞幸咖啡即將倒閉”的傳言甚囂塵上。
今天下午,據彭博消息,Debtwire援引5月6日的法庭文件報道稱,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的旗下公司已經起訴瑞信,要求后者就涉嫌違反一項已被加速的5.32億美元貸款安排中的職責作出賠償。
與此同時,騰訊卻以億元戰略投資,攜新玩家Tim Hortons咖啡入場,瞄準瑞幸養成的咖啡消費市場進行補位。據悉,Tim Hortons(簡稱Tims)源自加拿大,于2018年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品牌簡稱“Tims中國”),目前在華擁有50家門店。
這是騰訊在繼2019年7月高位下注喜茶后,第二次登陸現制飲品賽道。彼時在騰訊數字化矩陣賦能下,喜茶成為新式茶飲領域的一支風向標,也是騰訊智慧零售產業的經典案例。
現階段騰訊押到Tims咖啡身上的籌碼同樣超過億元。新式茶飲與現磨咖啡,騰訊登陸了毛利和增長性最高的兩塊細分市場。未來的Tims咖啡會是另一個“喜茶”嗎?
瑞幸壯士斷腕能否自保?
——鞭牛士——
5月15日,據界面新聞報道,瑞幸咖啡計劃關閉北京80家店,關停數接近北京地區門店總數的五分之一。有瑞幸員工透露,該計劃早于財務造假事件。
瑞幸方面回應,稱受疫情等相關因素的影響,瑞幸咖啡確實在進行正常的門店優化,對個別效益不好或客戶覆蓋重合的門店進行“關停并轉”,同時持續新開門店,這也是公司門店戰略調整的方向。疫情后全國門店復工超過90%,一切運營正常。
小范圍“瘦身”同時,瑞幸門店總數仍在以驚人的速度攀升。據Thinknum Alternative Data公司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到6912家,這一數字在2019年底僅為4507家。換言之,瑞幸半年內新開了2405家店。
數據還顯示,即便財務造假曝光后,今年Q2季度仍保持國內平均每天開店10家的速度。雖然低于Q1的平均每天新開20家店,但遠高于2019年同期。事實上,如果瑞幸沒有暴雷,按照前CEO錢治亞的計劃,2021年底瑞幸要開出1萬間門店。
一些瑞幸員工向媒體透露,新增門店很可能是瑞幸咖啡無人零售計劃下的“瑞即購”和“瑞劃算”,意在關掉早期規劃不合理的門店,重新鋪設成本更低的無人零售咖啡機。
該計劃于今年1月份推出,分為“瑞即購”和“瑞劃算”兩大塊,前者提供現磨咖啡及小鹿茶、熱巧、牛奶等飲品;后者則延續瑞幸的“低價策略”,通過與全球供應商直接合作壓縮渠道成本,使消費者可以用優惠價格在自動售貨機上購買。
當時錢治亞表示,瑞幸無人零售戰略的目標是“成為現代企業辦公室的標配”,對終端機具體鋪設數量的預期是“越多越好,越密越好,不設上限”。?
而短短4個月后,上周五,時任CEO錢治亞與COO劉劍雙雙被停職。幾乎同一時間,瑞幸高層在內部會議上宣布了“暫停拓展無人零售項目瑞即購和瑞劃算”的決定,被業內視為穩固現金流,止損自保的對策之一。
Tims中國是瑞幸替代者嗎?
——鞭牛士——
如今深陷前所未有的危機和輿論漩渦之中,瑞幸每走一步都飽受壓力。此時的國內咖啡市場卻迎來一位重量級投資者登陸。
據36氪報道,Tims中國獲得了騰訊獨家戰略投資,金額超過億元人民幣,騰訊占有Tims中國一定數額的股份。獲得該輪融資后,Tims中國將加速在中國市場開店,并繼續探索微信小程序等數字化渠道。
大部分中國用戶對 Tims品牌并不熟悉,但它所屬母公司旗下幾個品牌早已深植中國市場。
Tims隸屬于RBI集團,該集團成立于2015年,目前旗下擁有包括漢堡王、派派斯等歷史悠久的全球連鎖快餐品牌。公開資料顯示,目前Tim Hortons在全球擁有4800多家門店,僅加拿大就有近4000家,每天賣出超過500萬杯咖啡,80%的加拿大人每月至少光顧一次。
2018年5月,RBI集團和笛卡爾資本集團合資成立Tims中國,盧永臣擔任CEO,他曾在漢堡王擔任CFO一職。2019年2月,Tims中國首家店在上海人民廣場開門營業。截至目前,Tims僅在上海、大連、鄭州三個城市開設了50家門店。盧永臣披露,計劃在中國開設1500家門店。
目前Tims支持微信小程序、餓了么、美團等多平臺下單,所售品類有意式咖啡、鮮萃咖啡、現做暖食、烘焙蛋糕、天趣球多拿滋、無咖啡因茶飲/氣泡水、天樂雪以及馬克杯等周邊產品。
筆者發現,Tims定價體系以及優惠力度與瑞幸咖啡極其類似,咖啡價格在18-34元之間,餐食均價在25元左右,十分親民。折扣力度方面,以Tims美團外賣(上海中區廣場店)為例,粉紅貝果套餐折后價僅19.9元,鮮萃咖啡新用戶專享價10.8元,還有多種28.8元套餐。
據網友介紹,Tims算是上海新晉的“網紅”咖啡品牌,現在生意比在同一家商場內的星巴克還好。
5月19日周二下午,鞭牛士探店Tims上海徐匯區日月光店,希望能管窺到一些Tims生意火爆的奧秘。我們到店時間是兩點半,該門店生意確實不錯,雖然是工作日門口仍坐滿了人。
點單環節,一杯標準杯香草拿鐵、一份多拿滋奧利奧咖啡+一份多拿滋巧克力,在大眾點評領取新注冊會員6元減免后,價格僅為57元。這個價格高于折后的瑞幸,但低于星巴克。
我們還觀察到,Tims門店規劃類似星巴克、costa,主打第三空間特性。這點與瑞幸不同,卻符合Tims根植線下門店的策略。
綜合來看,Tims在嘗試求取市場多個層面的最大公約數,同時滿足自身盈利與產品性價比、第三空間打造等多向訴求。
但限時折扣與不早不晚的融資曝光,暴露了Tims中國想補位瑞幸市場的野心。兩者一前一后,頗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意味。據《瑞幸總共燒掉多少錢,創始人賺了多少錢?》一文統計報道,瑞幸這兩年一共融資170億,一場暴雷埋掉投資人近100億。
撇開資本層面操作不談,單從市場角度看,現磨咖啡具備的消費碎片化屬性決定其需求由供給驅動。瑞幸咖啡出現之前,國內市場一直是“溫水煮青蛙”。可以說,是神州系真金白銀地催熱了咖啡市場,培養了用戶習慣,假如沒有這場黑天鵝事件,一切或許還有變數。
騰訊能再造一個“喜茶”嗎?
——鞭牛士——
?Tims咖啡的發展前景我們難以預料,但它的背后推手騰訊卻是家喻戶曉的投資捕手。實際上,Tims并不是騰訊投資的首個飲料品牌,其首個代表作是新式茶飲品牌喜茶,雙方于2019年完成資本綁定,金額同樣高達億元。
從炙手可熱的奶茶新貴到茶飲界“風向標”,喜茶上攻的順利與騰訊的投后扶持密不可分。
如今復盤再看,喜茶獲得微信流量傾斜只是表象。在引入騰訊前的2018年,喜茶微信小程序“喜茶GO”就已上線。與其他線上零售商一樣,“喜茶GO”面臨如何將龐大流量轉化為有效客流的難題。而這在成為騰訊系一員后便迎刃而解。
概括來說,依托騰訊產業互聯網優勢,喜茶將消費端到管理端全部流程和結果數字化,并讓數據鏈條各段流通起來,提高運營和管理效率,刺激交易和復購,讓微信小程序成為有意義的引擎式流量入口,為此后規?;瘮U張奠定了牢固基礎。
目前喜茶估值超160億元,被視為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標桿案例。其實用資金、組織人才和產品技術優勢去重構某一產業,在重構過程中獲取商業利益,已經是國內互聯網企業操盤投資的一套成熟經典打法。
假如想要掌握某個行業絕對話語權,事實表明盤子夠大和實力夠強,二者取其一就夠了。騰訊投資的慣例通常專注于后者,Tims或許是騰訊在咖啡賽道的唯一布局。
雖然同為現制飲品賽道,喜茶與Tims咖啡還有較大差別。一是茶飲作為本土品類有天然消費土壤,而咖啡才剛剛進入“平民化”階段。目前現磨咖啡門店數量滲透率仍然較低,如星巴克、costa、瑞幸等門店多集中于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多為“五環內”人群,規模遠不及茶飲。
但也意味著,國內現磨咖啡賽道有廣闊市場藍海和更高天花板。市場研究咨詢機構Mintel的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在1000億左右,是世界最大咖啡新興消費國之一。
另一方面,現制飲品作為餐飲服務的一種,好產品是消費者選擇的基礎。因為可選消費屬性相對較強,消費者對于好產品的追求更為強烈。當市場上出現一種新的爆品時,極可能快速激發潛在產品需求。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都是踩中了這一點,迅速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F磨咖啡賽道同樣適用。
國內現磨咖啡需求逐漸被供給增長激發,種子已經萌芽,只要有能力抓住細分需求打造爆款催生品牌影響力,就有成為“黑馬”的可能。這一點上,具備國際化基因和本土化團隊雙重優勢的Tims中國未必做不到。
對于騰訊而言,更艱難的挑戰在于賦能難度升級。喜茶聚焦傳統門店數字化轉型,而Tims中國的起始點就建立在微信小程序、會員體系、外賣平臺等數字化動作上,背后還有RBI集團成熟管理運營經驗傍身,高度可見一斑。所以Tims中國接受騰訊綁定的條件絕不止于資金需求。
盧永臣在接受36氪采訪時表示,騰訊有很多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小程序的點單、會員、精準營銷,在幫助品牌精準觸達客戶群體的同時,也能為拉新和復購提供很多資源。據悉,目前Tims中國80%的銷售來自于微信小程序。
咖啡屬于高復購品類,某種意義上,Tims中國需要騰訊的數字化營銷和私域運營能力,目標是良性可持續的拉新和復購,線下門店仍是根本。
而站在騰訊角度,重注除了看中國內咖啡市場的回報紅利,還有戰略層面考量。AT在新零售領域競爭日益激烈,阿里與星巴克牽手后,騰訊必然要找一個與之對應的盟友。
雖然兩者目標都是打造“咖啡界的喜茶”,但囿于種種差異化訴求限定,炮制喜茶的方法論自然行不通了。接下來,騰訊會如何創新賦能Tims中國?目前還要畫一個問號。
最新消息是,Tims中國第一步計劃是利用這筆投資進一步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數字化升級,同時迅速開設更多門店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相信不久后,大家會在更多城市看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