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薇婭的直播間里,一款桂花酸梅產品,兩三分鐘時間賣出上萬瓶。
夏季到來,消暑成為剛需,不少門店都在考慮綠豆沙、酸梅產品。
楊枝甘露之后,酸梅、酒釀、綠豆沙、清補涼等“傳統飲品”里,會不會再出現一個爆款?
作者 | 妮可
傳統飲品里,會不會再出一個爆款?
全國徹底入夏,楊枝甘露還在熱賣(傳送門:星巴克也上楊枝甘露了!這款“超級產品”,我們測評了11個品牌),酸梅又成為解暑扛把子。
前幾天,人民日報聯合薇婭為武漢品牌直播,一款桂花酸梅膏,兩三分鐘時間里賣出了上萬瓶。
如果以夏季剛需的“解暑”為命題,在傳統飲品里能找到很多產品素材:酸梅汁、綠豆沙、清補涼……
而這一兩年,隨著中國風興起,有很多品牌把傳統飲食、飲品里的一些元素,運用在飲品中,帶來親切又新奇的體驗。
比如茶顏悅色最近新增了銀耳小料。
圖片來自茶顏悅色
又如椿風茶飲的蜂皇漿熬夜大補水(原料包含蜂皇漿、人參)、金銀花枇杷雪梨水、十全大補發財酒(原料包含人參、皂角、紅棗、檸檬、薄荷等)。
圖片來自椿風茶飲
瑞幸也推出過一款冰糖燉雪梨類的產品。
神仙燉雪梨,圖片來自小紅書
今年夏天,傳統飲品里,還有機會出現下一個楊枝甘露嗎?我采訪多位一線品牌的產品研發負責人,分析了幾款經典夏季消暑飲品的優勢與壁壘。
消暑經典飲品,你更看好哪款?
1、綠豆沙:做出性價比,有機會成為爆品
近日,卡旺卡推出了一款應季限定飲品“綠豆牛奶”,主打消暑概念,讓人眼前一亮。
卡旺卡在官方公眾號中說,這款產品的制作,是每天在店里用8~16個小時把綠豆煮成綠豆沙,再加上牛奶和芋圓。搭配售賣的,還有一款綠豆糕。
綠豆牛奶和綠豆糕,圖片來自卡旺卡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里,綠豆沙的味道就是夏天的味道,這款“國民飲品”,在消暑標簽的認知上幾乎沒有障礙。綠豆沙+牛奶、綠豆冰沙+百合的搭配,已經有不少品牌在做。
不過,綠豆沙的“短板”也很明顯:
綠豆市場化程度高,綠豆沙家常感很強,就像番茄炒蛋和涼拌黃瓜,價值感不容易體現;
沒去皮的綠豆如果用來打碎做冰沙,口感上會有“渣”,綠豆去皮相當于多了一道程序;
綠豆有一定的豆腥味,需要在研發時加以規避。
7分甜產品負責人潘升儀認為,綠豆沙系列的產品,如果能克服這些問題,在提升口感的基礎上,價格定得相對適中、保證性價比,有機會做成爆品。
2、酸梅汁:和氣泡水結合帶來新鮮感
夏日必備飲品酸梅汁,酸甜清涼,自帶解暑、解渴的功能,大眾認知度也非常高。
除了薇婭帶紅的產品,即飲領域的人氣品牌“元氣森林”,最近也在推酸梅汁氣泡水。
元氣森林推出的酸梅汁氣泡水
不過,目前酸梅汁在飲品店出現得并不多。一方面,酸梅汁本身價值感不高,另一方面,它長久以來,多在中餐廳、火鍋燒烤中見到,場景有一定的限制。
潘升儀分析,酸梅汁在功能上和檸檬水比較接近。但新茶飲發展到今天,酸梅粉沖泡的產品沒有競爭力,而現場熬煮的酸梅汁,操作難度比現制檸檬水要高。因此,如果僅作為解渴的功能性飲品,酸梅汁在門店實用性上或許不如檸檬水。
酸梅汁在茶飲中更好的價值呈現,應該從配方和表現形式上著手。
“其實酸梅汁有一定的機會,它是一種復配的飲品,好喝的酸梅汁對配方要求很高,而配方能形成產品壁壘。”煮葉研發總監陳鵬毅分析。
此外,有資深研發人士建議,利用酸梅汁獨特、強烈的口味風格,與氣泡水結合,或做成水晶酸梅凍等形式,也有機會在茶飲中帶來新鮮、有價值感的產品。
3、酒釀:和水果碰撞可能會出彩
小龍坎旗下的茶飲品牌龍小茶,曾經推出過一款“醉花陰”,原料主要為銀耳、酒釀、枸杞。
圖片來自龍小茶國風茶飲
茶百道也有一款熱銷產品桂花酒釀奶茶。
桂花酒釀奶茶,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多位資深研發人士都認為,酒釀因為其獨特的風味,開發空間比較大,與莓果、葡萄類的水果搭配,容易碰撞出非常出彩的產品。
桂花酒釀,已經形成了較高的認知度。酒釀與不同的花香組合、拼配,也可能誕生更多驚喜。
不過,酒釀系列產品也會受到“家常感”的場景限制。在全國很多地方,酒釀、醪糟都是家常菜肴里的一道湯品。在消費者的習慣中,酒釀本身不像是在茶飲店會經常消費的飲品。要打破“家常”場景限制,就要做更多創新突破。
4、清補涼:符合“加料”趨勢
清補涼在東南沿海地區,是夏天清熱祛濕的傳統甜品。
和燒仙草有些相似,清補涼本身有多種豆類和水果,符合當下飲品業“加料”的趨勢。而且變化性較強,口味和配方沒有太定型的標準,可以替換更有價值感的原料,豐富口感搭配、帶來驚喜感和價值感。
清補涼符合當下飲品業“加料”的趨勢,圖片來自小紅書
不過,資深研發人士提醒,清補涼清熱祛濕的功能性標簽很強,但在一家飲品店里,始終是口味優先的,不能太強調功能屬性。想要上新這款產品,就要修飾傳統清補涼的口味,提高大眾接受度。
打造出價值感,才有流行的可能
總體來說,綠豆沙、酸梅汁、酒釀一類傳統飲品元素,在消費端,無論是情感還是風味記憶,都占有優勢。
但這也是傳統飲品的缺陷:太常見,缺乏價值體現;創新升級,又勢必會調整更新原有的風味。這些改變對產品是帶來驚喜,還是降低期待感,都是未知的。
而且經典飲品如冰糖雪梨,消費者已經有了多種選擇,有平價的瓶裝飲料、高端的餐廳甜品,再去做產品價值定位,顯然更有挑戰。
讓傳統元素為新茶飲賦能,關鍵是轉換思維:
1、呈現方式做突破性改變。比如把酸梅做成酸梅凍,改變外形、保留味道,作為一款帶有經典風味的小料,讓傳統元素成為飲品的一個獨特部分。
2、通過升級部分原料,提升價值感。類似于燒仙草、楊枝甘露的迭代升級方式,突破傳統飲品本身的價值認知瓶頸。
3、用新的包裝,給產品帶來新生命。包括從產品名稱、產品形式到營銷方式的一系列包裝,比如去年冬天大火的豆乳系列,喜茶的豆豆波波茶,在設計上做出了包裝創新,樸茶則是在產品形式上做出了特色。
總之,任何傳統飲品元素的使用,都要符合當下飲品市場的產品邏輯,而不是直接嫁接傳統飲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