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后,海底撈再次宣布推出沖泡拌飯、方便粉絲兩款方便速食產品!
深耕火鍋領域多年的海底撈,為何幾年內連續推出了四款方便速食產品?值得我們探究。事實上,除了海底撈,小龍坎、三只松鼠、莫小仙等品牌也前仆后繼的進軍方便速食領域。究竟方便速食領域有何魔力,能夠吸引如此多品牌的好感呢?
01
不只是海底撈
各大品牌紛紛“下海”推出速食產品
海底撈布局速食市場也情有可原。
畢竟,海底撈于2017年推出第一款方便速食產品——自熱火鍋,一經推出便熱銷全網,賣出4.4億,位居全國第一。日前,根據主營“海底撈”品牌火鍋調味料、方便速食的頤海國際發布了2019年度財報,其中,海底撈自熱火鍋、自熱米飯在內的方便速食產品銷量繼續年銷售額達9.99億元,占據2019年全年營收的23.30%,成為其總營收的第二大收入支撐點。
事實上,除了海底撈看好速食市場外,諸多品牌也加速布局了速食市場。
例如德莊、小龍坎等火鍋品牌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衍生出自熱火鍋產品;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休閑零食品牌加入到這一市場中,推出酸辣粉、螺螄粉等“方便速食”產品;不止如此,霸蠻、莫小仙等網紅品牌涌入這一市場當中。
?
速食市場發展了55年,已經不只是當初那個童年單一的類型,傳統的速食產品方便面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所以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布局中高端速食市場,他們并不再是簡單的停留在方便面品類當中,而是推出各種各樣中高端速食產品,例如上文中的火鍋、酸辣粉,以及餛飩、餃子等速食產品,產品定位也更加高端。
02
一人經濟、外賣增速放緩等助力下
方便速食領域迎來發展高峰期
過去兩年時間里,速食產品取得了飛速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方便食品市場規模突破4500億元。方便速食產品銷量增長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邏輯?黑馬君總結了以下幾點:
1、一人經濟的爆發是方便速食產品爆發的基礎原因。
隨著中國人口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加速,一人結構的群體會越來越多。單身人群的居住方式和食用習慣決定了其飲食特點會越來越追求速食產品。
2、與當下外賣增長放緩息息相關。
隨著外賣行業格局固定,對于商家的補貼也相應減少,導致現如今的外賣變得更加昂貴,據不少讀者反映,中午一份外賣動輒二三十元。不只是高昂的客單價,當下時不時爆出來的外賣衛生事件的發生,共同推動白領們開始選擇自帶速食食用。
3、KOL直播帶貨的興起等助推速食產品快速出圈。
現如今,隨著直播帶貨越來越火,速食產品迎來了越來越多的曝光量。例如李佳琦、薇婭、林更新、華晨宇等KOL直播帶貨,助推秋田滿滿柳州螺螄粉、三只松鼠、莫小仙等品牌快速出圈。由于KOL們對于速食產品的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到方便速食的新品類。
得益于KOL帶貨的興起,以及外賣行業的“暗淡”,和一人經濟的爆發,促使了方便速食產品成為了一種大趨勢,滿足了消費者便捷、快餐式需求,所以諸多品牌“入駐”也不足為其了。
03
千億市場下
速食行業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公開數據顯示,如今的方便速食已經形成了一個2500億級別的大市場,據CBNData《2019年線上方便速食行業趨勢洞察報告》指出,近兩年來,方便速食消費者人數增速均高于線上食品行業整體水平,MAT2019方便速食行業消費者人數增速較線上食品行業高0.4倍左右,市場呈現一片向好狀態。不過,正在飛速發展的方便速食行業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
1、同質化嚴重。
如果你是速食愛好者,你就會很明顯發現,不管是線上線下,當下所謂的“琳瑯滿目”的速食產品的種類其實并不多,更多的是同質化產品,例如此前火雞面大火時,市面上各種火雞面產品層出不窮。
這是因為當下速食多為代加工產品,才導致現如今市場上速食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從產品的包裝設計到食材都出現明顯的互相模仿、復制雷同現象,這對當下速食品牌的生產和營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各大速食品牌要根據自身情況打造差異化優勢,擴展出多樣化的適應場景,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才能在速食行業中廝殺出來。
2、技術問題是當務之急。
目前,速食產品的技術問題也有待提高。此前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如果操作不當,極易產生安全事故。比如自熱火鍋蓋上的透氣孔堵塞容易造成小型爆炸,甚至燙傷人;而如果放在玻璃桌上,則就容易造成玻璃碎裂。這對于消費者來說,一直都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
并且,速食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也頻頻發生。不少消費者表示:菜包有異味、油脂太大吃完拉肚子、熟食中的肉都臭了……目前,速食行業尚未完全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由于該行業進入的門檻兒過低,給了不少品牌“可乘之機”,于是越來越多質量低下的速食產品層出不窮,如果速食產品不能夠盡快撕下“技術不過關”的問題,遲早有一天千億市場將隕落。
總之,現如今的方便速食符合當前總體的消費發展趨勢,并且在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被需要。在今后的餐飲市場中應該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方便速食面臨的問題不加以重視的話,估計遲早有一天會自己“玩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