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使全球的整個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都承受了巨大壓力,從農業生產、食品運輸到最終不同渠道的銷售。世界各國政府都面臨艱難的政治決策,為了遏制食品成本的上漲以及最終可能會帶來的經濟和人道主義危機的可能性。
現在一些國家已開始儲備危機下規定的內部食物庫存或實行嚴格的貿易限制以確保國內食品供應。越南、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等一些世界主要食品供應商已經開始限制或正在考慮限制其對外的食品出口。
圖一:世界主要食品出口國排名(單位:百萬美元; 時間:2017年數據),圖片來源: SCMP
從圖示可以看出,美國作為大國,其出口的糧食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不過在過去的20多年中,美國也經歷了食品出口的波動時間時期,有過不同時段的下降和增長。這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糧食農作物的多樣性和國際需求的不斷波動。
圖二:世界各國糧食谷物的庫存量統計概覽(在2020年的基數下進行預測)圖片來源: SCMP
備注:1. 圖示的數據是根據國際標準的年度統計所匯總得到的存量數據,并不代表某個時間節點的真實庫存或者庫存增量2. 圖示的預測數據中,歐盟仍然包括英國。
食品和資金在供應鏈中雙向流動
食品供應鏈是指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包括農作物生產、食品加工、產量分配,最終被人們消費或浪費。在這個過程中,食物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沿著整個鏈條移動,而消費者為食物所支付的金錢則沿著鏈條向上延伸。整個食品供應鏈的每個階段都會使用到人力和自然資源。當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影響時,都將對整個周期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可能表現在食品價格的變化上。
圖三:食品供應鏈圖示,圖片來源: SCMP
農作物生產者面臨諸多困境
一般來說,農場工作有很多被其他因素破壞的高風險。首先,季節性工人(忙季的時候)的可用性是農場主如今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限制人員流動以防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很多屬于移民的工人已經無法自由地前往法國農場工作或去澳大利亞做采摘水果等相關工作。同時勞動者還可能因工作和居住的距離較遠,農場為了減少工人在往返工作地點而受到感染的風險,一般會選擇暫停雇傭農場附近以外的工人。這樣的限制還減少了農民自由進入農貿市場進行買賣農產品的機會。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大量農產品開始在農場上進行堆積,最終導致糧食浪費和金錢的損失。
歐洲農場勞動力缺失嚴重
一直以來,歐洲其農業發展富裕的地區主要是依靠東歐的季節性移民勞動力,歐洲會為成千上萬的東歐工人提供限時的工作簽證。加拿大現在正在計劃讓更多的東歐工人前來工作,前提是他們必須完成隔離兩周,挪威的農業特別是在播種和收獲季,往往依靠來自烏克蘭等其他東歐國家的勞動力,德國一般會給這種季節性工人一年的簽證,西班牙的農場主光是水果采摘和橄欖生產都會在摩洛哥招募大量的工人。
圖四:臨時勞動力占整體勞動力超過10%的國家 (15-64歲,2018統計數據),圖片來源: SCMP
極端情況下的應對措施
目前有一些政府已經開始采取短期措施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巴西的農作物一般是通過桑托斯港口進行運輸,桑托斯作為世界最大的食品出口港口之一,如今任何短期或長期的延誤都會導致食品運輸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影響。
俄羅斯在三月出口的一些加工后的糧食(例如大米,小麥等)都延誤了快10天,不過現在俄羅斯在考慮對某些食品種類進行限制性出口。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出口被延誤了超過7個工作日,主要是因為馬來西亞沙巴州有眾多工人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
越南的大米出口在三月已經被停止,已保證國內的零食充足,但是越南是世界上第三大大米出口國,這樣的舉措勢必會對其他以糧食進口為生的國家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越南大米出口已經部分恢復。
COVID-19之前的食品供應問題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可能會影響國際的食品價格,并使發展中經濟體陷入更大的債務危機。如果全球能夠開展國際合作并同意重新激活糧食市場,那么脆弱的國家可能會免受嚴重的糧食短缺的困擾。
當然,現在存在的糧食供應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在Covid-19爆發之前,許多國家都面臨糧食短缺,由于以下原因:
沙漠蝗蟲
沙漠蝗蟲和鼠疫正在威脅著非洲之角及其他地區的農作物和糧食安全以及人民的生計。在播種季節開始的雨季,也就是蝗蟲產卵的時候,快速移動的蝗蟲群襲擊了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這些在5月孵化,在6月和7月又產生了新的族群。
沙漠蝗蟲一天之內可以吃掉遠超過自己的體重的糧食,這些蝗蟲包含數億只每年生兩到五代的昆蟲。他們經歷過遠距離遷移,已經到達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也門西海岸。
據說在與阿曼和亞丁北部的海岸線上也看到了大量的群蟲,還有伊朗和巴基斯坦也發現了蝗蟲跳躍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今年一月份發出警告說,到今年六月底蝗蟲的數量可能會增加500倍。
圖五:成年蝗蟲圖示,圖片來源: SCMP
非洲豬瘟的肆虐
非洲豬瘟病毒會引起豬出血熱,最終導致家豬的高死亡率。在某些情況下,動物可能在感染后一周內死亡。經歷傳染病風險的國家通過生豬和豬肉制品的傳播將疾病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的其他國家,該病毒最終可能會升級到嚴重影響全球范圍內的牲畜健康和糧食安全。
流通環節出現堵點
糧食如何進行交易是一個戰略性的節點,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直接發布激勵措施或通過提供設施以提高食品交易的效率,但這也有可能加劇如今食品供應鏈的緊張局勢。冠狀病毒使食品的分布比平時更加不穩定。例如,任何時候任何一個Covid-19檢測呈陽性的碼頭工人都會讓整個貨運港口臨時關閉,同時糧食的分配效率也被迫降低,因為體力勞動者,包括運輸工人,如今在疫情情況下仍然不能在家工作,會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在擔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這些工人可能會采取罷工舉措。
海洋運輸和貨物擾亂
如今對于乘客和船員的健康與安全的焦慮,使整個航運業處于嚴重的風險之中。一旦船啟航并且一些運輸工人拒絕前往受冠狀病毒影響的地區,就很難釋放船員。更糟的是,授權船舶進入港口的延遲常常很可能使他們無法獲得裝卸貨物的權利。
以20英尺當量單位(TEU)操作集裝箱流的港口需要使用高效且協調的系統以全天候24/7與船舶通信,以確保安全;每個集裝箱都有從陸上到海上運輸模式的卸貨、中轉、等待和重新裝載的時間,反之亦然。任何調整都會增加成本,并直接影響商品價格;該過程的最小延遲會阻礙交通鏈,并可能對全球港口和船舶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延誤-貨物到達目的地的延誤可能對所有相關方造成經濟后果,保險合同通常不涵蓋延誤。滯納金-由于裝載或卸載船舶的時間過長而造成的延誤,或者由于商品的發運,可能導致對船東和/或貨物所有人的罰款和罰款。
累積貨物-在運輸過程中累積的貨物位于倉庫或集裝箱堆場中的時間超過保險公司允許的期限時,可處以高額罰款。偏差-如果因冠狀病毒或其他因素宣布目的港不安全,則船舶必須轉移至另一港口,這會增加成本,造成延誤并可能導致最終接收方的產品短缺。
需要食物進口供應的國家
圖六:需要進口食品供應的國家百分比
通常,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往往很小,他們將土地預留給城市規劃和住宅建筑。吉布提,圖瓦盧或文萊等國家幾乎沒有農業生產空間。其他嚴重依賴其他地方食物來源的國家包括中東,一些亞洲國家以及非洲的發展中國家。
美國、中國、德國、日本、英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等一些國家是食品的大量進口國,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沒有后顧之憂。重要的是要理解,許多進口大量食品的國家也是最富有的國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他們可以完全實現自給自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食品的進口是由于人們希望有其他多樣化的產品來滿足有更多需求的消費者,而不是為了防止饑荒,填飽肚子。
案例研究:新加坡
新加坡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區,特別缺少農業耕地。這個島國國土面積為724平方公里,其中只有1%用于糧食生產。
2017年,新加坡從170個國家/地區進口了90%的食品,是全球百分比最高的國家之一。運往新加坡的食物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鄰國,以及遠至阿根廷和烏拉圭。近年來,由于過度依靠食品進口,導致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來自馬來西亞的雞蛋,某些類型的魚和蝦等產品短缺導致的價格上漲。
目前,新加坡政府設定了一個目標,即到2030年使新加坡的自給率達到30%,而又不增加農業用地的數量。這意味著現有農場的生產力將需要比現在提高三倍。
食品安全到底意味著什么
“糧食安全意味著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充足,安全和營養豐富的食物,以滿足他們對積極健康生活的飲食偏愛和飲食需求”。糧食安全對所有國家(無論貧富)都至關重要。導致食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可能會形成糧食供給無法預測的市場,并有可能升級為經濟危機、社會動蕩,甚至使一個完全依賴食品進口的不穩定國家的政府崩潰。
目前各個國家要做的是團結合作,共克時艱,互相配合,積極應對。危難面前,糧食供應是我們必須要守住的最后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