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食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像精英人物的決策一樣,同樣改變著歷史的演進,又同樣侵入著人們世代相傳生活的每個層。
——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
你可以不關注疫情,但疫情會以100種方式問候你。
在消費端,疫情正悄然改變需求風向,攪動市場格局,最奇異的有兩種圖景:
一方面,疫情是釋放壓力的借口,一些品牌原本就在筋疲力盡地掙扎,遞個枕頭立馬順勢躺倒;另一方面,疫情是妙手回春的猛藥,意外救活了一些似乎山窮水盡的品牌。
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后一種。曾被三度掛牌拋售的泡面品牌“五谷道場”,今年2月實現300萬元盈利,超過去年全年盈利;被抨擊為“自嗨”的自熱方便火鍋市場也傳來了利好消息:品牌“自嗨鍋”完成逾億元B輪融資。
2月以來,天貓平臺方便食品整體銷量同比增長700%。其中“方便面”一詞搜索量大增200多倍。
方便食品爆炸性增長的背后,一方面是年輕人消費降級引發(fā)泡面熱潮,更深層次的是方便產品順應消費浪潮的飛速迭代。
生命周期被無限續(xù)航的方便食品,將帶給整個零售、餐飲行業(yè)關于消費趨勢的深層思考。
五谷道場逆勢生長:
全面復蘇的方便面市場
方便面雖小,卻是最靈敏的消費指示器。火熱的大市場才能給弱勢品牌掙扎續(xù)命的機會。
2005年,中糧集團推出了“非油炸更健康”的五谷道場,在康統(tǒng)絞殺的油炸方便面市場拼出了一年15億元的戰(zhàn)績。
可“非油炸”雖好卻不是時代主流,反將沒有渠道優(yōu)勢的五谷道場置于主流油炸方便面市場的對立面,將康統(tǒng)今白得罪干凈了。伴隨著“有我沒他”,五谷道場在商超中更難見到了。
2010年后,外賣崛起,烈火烹油般撒錢補貼的千團大戰(zhàn)拉開帷幕,沖擊了整個方便面市場。2013年開始,中國方便面市場連續(xù)4年呈現衰退之勢,相對弱勢的五谷道場更難以抗拒時代洪流,最終被中糧拋售。
2020年,疫情下大眾對方便速食的需求猛增,整個行業(yè)迎來春天,五谷道場借勢重生。
2月以來,天貓平臺方便食品整體銷量同比增長700%。其中“方便面”一詞搜索量大增200多倍。在京東平臺,從除夕到初九,售出了1500萬包方便面。與此同時,蘇寧小店里的方便面也迎來了342%銷量環(huán)比猛增。
伴隨著經濟下行、收入縮水,方便面行業(yè)至少在兩年內迎來新的黃金期。可以窺見,未來會有一批中小企業(yè)扎進方便速食行業(yè)。
高價面才是泡面復蘇的關鍵點
疫情確實為五谷道場等中小品牌續(xù)命,但方便面行業(yè)枯木逢春不簡單是疫情沖擊下的消費降級。
早在2019年,泡面就已經乘上了復蘇的快車,而那時消費升級還是主流聲音。
2019年上半年,中國方便面整體業(yè)績迎來罕見增長,銷量同比增長1.4%,銷售額同比成長7.5%。
自2013年實現462.2億包的銷量后,終于重回400億俱樂部。
當時這一現象普遍被解讀為外賣不行了,更深層的原因是方便面為了續(xù)命,緊跟消費浪潮,進行快速的產品升級。
在業(yè)績最低迷的2016年,康統(tǒng)雙雙瞄準了高價面。
統(tǒng)一則推出“湯達人”系列,主打豚骨湯面,售價 5~8 塊。康師傅推出 express 速達面館系列,售價20~25元。
湯達人系列 2018 年銷售增長超過 30%,營收規(guī)模超過19 億元。至今仍是統(tǒng)一方便面產業(yè)帶業(yè)績的主力軍。而康師傅初期失利但后期不斷細分場景和用戶,最終在高價面市場站穩(wěn)腳跟。
康師傅,去年方便面業(yè)務實現了5.79%的增幅,為康師傅貢獻了253億元的營收,同比增5.79%,占總營收40.82%。其中,容器面營收最高,達123.21億元,高價袋面營收為101.98億元。
消費者對高價面的需求旺盛,也是行業(yè)復蘇的關鍵點。
趨勢:
消費在降級,產品要升級
如果只是單純的消費降級,那白面饅頭比方便面更實惠方便。方便面復蘇的背后暗含著復雜的社會文化經濟因素,它的復蘇是不斷配合大眾需求變化而變化的結果。
單身經濟崛起and疫情下的一人食。
回歸到食物本身,方便才是勝利的核心。畢竟世上有很多種面,但最方便的還是方便面。沒有壁壘的烹調方法解放一眾肥宅青年。
要知道2018年中國成年單身人口超2億,獨居成年人超7700萬,單身經濟初具規(guī)模。
加上在女性能頂半邊天的時代下,廚房的利用率越來越低;在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里,很多人不愛不會更沒有時間體味烹調樂趣。
更遑論要命的疫情,使聚餐大量減少、外出半徑變短,宅家時間增長。方便面和外賣,成為當代青年的續(xù)命良藥。
第三消費時代仍是主流,消費者對“調性”保持高需求。
改革開放初期,有一批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返鄉(xiāng)人群,穿著城里的“土氣”,鄉(xiāng)中的“洋氣”,被稱為“城里的鄉(xiāng)下人,鄉(xiāng)下的城里人”。
所有遇見,皆會留下痕跡。
中國整體屬于第三消費時代,部分一線城市有步入第四消費時代的趨勢,更廣大的下沉市場仍然存在體量不小的第二代消費人群。
這批人在疫情之前都在經歷消費升級的浪潮,對品牌品質有了新的認識,疫情讓他們的消費能力大打折扣,但他們對品質品牌的需求卻沒有停歇。
就像優(yōu)衣庫進軍美國,折戟社區(qū)商超,最終重返黃金商圈;就像打著性價比的名創(chuàng)優(yōu)品,是商圈里擁有漂亮門店的性價比。
消費者此刻需要的是性價比,更想要的是有調性的性價比。
科技進步+產品營銷,讓方便面改頭換面。
方便面早已不是印象里的油炸泡面了,“非油炸”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更健康天然、美味多樣的產品才有市場。
品類上:熱干面、寬面、手工面、細面.......五花八門,但方便始終如一。
新生品牌拉面說選擇了拉面進行包裝升級,依靠內容營銷、社交電商進行推廣宣傳,將拉面說打造成年輕時尚、健康美味的品類,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6.9元一包的方便面,月銷20萬+。
健康需求上:真空、凍干鎖鮮等技術的成熟運用,讓方便面保質期從12個月變?yōu)?個月甚至3個月;不在虛有其表,紅燒牛肉面里真有肉,海鮮面里真有蝦,高湯也不再是高油高鹽的香精調料包了。
方便面從贈送火腿腸、酸菜的2.0時代,頭也不回地進入了貨真價實的3.0時代。
墜落只因跟不上趟
升騰全在順勢而為
方便面沒落不全是因為外賣崛起,更多是跟不上時代,當人類需要潮流、健康、美味的食品時,一頭牛可以用幾年的紅燒牛肉面顯然不行。
方便面崛起也不是因為外賣頹了,而是因為它終于跟上了時代,變得潮流、美味、健康,還比外賣更方便便宜,所以生產一次要用好多牛的方便面又活了。
當用戶基數巨大的單品在改變,最能看出背后億萬級別的消費習慣的改變趨勢。
方便面便是如此,消費者越來越難滿足,以前只是要果腹,現在還要方便,要健康,要好吃,要格調,最好還能兼顧性價比。誰做到誰就能贏。
資本市場對高端方便速食信心很足,瑞銀3月上調了康師傅的目標價格;而新生品牌自嗨鍋于年初完成了由經緯中國獨家投資的逾億元B輪融資。
現在,餐飲零售、零售餐飲,正在互踩邊界,但踩中了不代表踩穩(wěn)了,餐飲人要想真正實現新零售的美好愿景,對頭部食品零售行業(yè)的研究便要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