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賣什么最賺錢?
賣奶?賣口罩?賣奢侈品……
都不是,賣水最賺錢,一年能賺50億。
這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給出的答案。
正因這樣的底氣,農夫山泉才敢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去香港尋求IPO。
雖然,農夫山泉不是第一家賣水的公司,可它連續八年占據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頭把交椅。那,農夫山泉為什么能成功?鐘睒睒只用了一招,用賣保健品的方子,賣水!
01
營銷 保健品三板斧經驗
沒有農夫山泉之前,賣水就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娃哈哈、怡寶、樂百氏等飲料集團已廝殺多年,誰會把一家賣保健品的公司放在眼里呢?
1996年9月,保健品公司養生堂靠龜鱉丸一炮走紅,其創始人鐘睒睒并不滿足,盯上了賣水的生意。
與保健品要靠各種植物提取成分堆積出來的成效不同,賣水只需把水灌入瓶中,賣出去、就能賺錢,“簡直就像從別人口袋里搶錢”。
自有瓶裝水以來,不管賣純凈水、礦泉水還是天然水,生產模式并無差別:水源——工廠——運輸——售賣。
賣水太簡單,鐘睒睒一頭扎了進去,創立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飲用水品牌起名“農夫山泉”。
為了把農夫山泉推銷出去,鐘睒睒將保健品宣傳的三板斧全部復制了過來。
第一步,制造概念,廣告轟炸。
彼時,娃哈哈純凈水靠“我的眼里只有你”一首廣告歌和明星王力宏宣傳;樂百氏靠“27層凈化”進行技術宣傳。
這樣一來,留給農夫山泉操作的空間并不多,鐘睒睒巧妙地避開了競品宣傳點,從口感入手,“農夫山泉有點甜”,即好記又有品牌名,一舉兩得。再到后來的“大自然的搬運工”,鐘睒睒妙筆生花,給農夫山泉插上了起飛的翅膀。
天然水、弱堿性水,在廣告的加持下,農夫山泉成了健康的代名詞,即便它和娃哈哈都從同一個湖里取水罐裝。
第二步,權威背書,消費者見證。
農夫山泉早期廣告用多位“專家”形象,為其站臺,組織學生參與“農夫實驗室”,用水泡植物種子。這一招幾乎成了廣告營銷專家們的營銷法寶,屢試不爽。如今,在各大電視臺輪番播放的小罐茶廣告,也是從各個專家的檢測開始的。
第三步,升量促銷,渠道管控。
為了和其他水品牌有所區別,農夫山泉拋棄500ml常用瓶,率先采用550ml瓶,價格不變,逐步蠶食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為了管控渠道,牽制經銷商,農夫山泉提出農夫發底薪,經銷商發提成的策略,提升業務員和經銷商積極性。
另外,農夫山泉專門建立了一支超過300人的審計稽查團隊,全方位掌控市場動向。
到2019年底,農夫山泉有4280家經銷商,較2018年的3841名增加了439家,增幅超過10%。
鐘睒睒靠賣保健品得來的經驗,殺入飲用水市場,漸漸有了知名度,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02
利潤 一個瓶蓋多賣一塊五
同樣都是水,區別并不大,怎么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
大多數飲用水品牌的做法是,賣更大包裝的水,靠多賣水換來更多利潤。農夫山泉則另辟蹊徑,在產品包裝和品牌文化上做文章,靠賣瓶子就能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和利潤。
市面上所售的飲用水、礦泉水一般是瓶或桶灌裝,瓶又分為PET瓶和玻璃瓶。按照農夫山泉招股說明書顯示,包裝飲用水原材料主要為生產瓶身的PET,因為我國特有的水源制度,水的費用被算為稅費收取(2018年起,水資源費改為水資源稅,成為營業稅金及附加的一部分,不計入主營業務成本。同時,由于公司很多水源地位于西部大開發區域,當地往往會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公司實際支出的稅務成本也比較低),沒有被當作原材料成本。
其中,PET是原材料成本中最大的組成部分,其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分別占銷售成本的29.0%,31.9%及31.6%,分別對應總收益的12.7%、14.9%和14.1%。
農夫山泉前五大供應商中,有四家是PET公司,因此,農夫山泉也被戲稱為一家賣瓶子的公司。
這些年,農夫山泉對包裝設計情有獨鐘,常出現在Pentawards(全球首個,也是唯一的專注于各種包裝設計的競賽,素有包裝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獲獎名單,其包裝設計也多次獲得Pentawards獎項。
曾幾何時,農夫山泉的按壓式瓶蓋風靡一時,為其打開市場立下過汗馬功勞。多年以后,經過重新設計,按壓式瓶蓋變成了擠壓式瓶蓋,專門用在運動蓋礦泉水上,價格也翻了一翻。
一瓶運動蓋農夫山泉3元,一瓶普通紅蓋農夫山泉1.5元,水還是那個水,只因一個瓶蓋設計不同,就能多賣1.5元,這樣的玩法,也只出現在農夫山泉身上。
為了營造獨特的品牌文化,農夫山泉對跨界營銷樂此不疲。
與網易云音樂聯合推出限量款“樂瓶”,把用戶樂評印在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瓶身,銷量激增;《延禧攻略》大火時,聯合故宮推出9款限量版“故宮瓶”,一度引起外界熱議。
2017年,G20峰會,作為官方指定飲用水,農夫山泉為會議定制的高端瓶裝水,出現在各國電視機畫面里,廣告效益難以估量。
此外,農夫山泉每年都會出一款限量版的生肖瓶,不對外銷售,只送給其經銷商和合作伙伴。某網,一套生肖瓶的價格在128元以上。
靠著強大的營銷實力,農夫山泉被外界譽為“被賣水耽誤的廣告公司”,水本身的重要性不如水瓶子重要。
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今天的農夫山泉。2012年至2019年間,農夫山泉連續八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多年后,鐘睒睒坦言自己的經商秘訣:“一個小企業要發展壯大,他所經營的種類必須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須是暴利的。因為沒有規模效應來供你慢慢積累。”
03
戰斗 站在風口浪尖炒作
農夫山泉之所以成功,在于其始終堅守的策略,“最好的營銷就是事件營銷”。
業內人士認為,農夫山泉不僅懂得營銷,更懂得戰斗,不管輸贏,到最后都拓展了其市場份額。
2002年,有人質疑農夫山泉有點“甜”的甜,從何而來,并把農夫山泉告上法庭,一審勝訴。
雖然農夫山泉二審勝訴,這則有點違法的廣告語迅速消失,被“我們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取而代之。
農夫山泉一直主動挑起“戰爭”。2000年,農夫山泉停售純凈水,專賣天然水,并連續營銷“喝純凈水有害健康”的概念,挑起“世紀水戰”。當時瓶裝水前兩名娃哈哈、樂百氏售賣的恰恰是純凈水。
農夫山泉把所有競爭對手當作“敵人”打擊。被爆出“水源來自自來水”的康師傅“水源門”危機,被指幕后策劃者為農夫山泉。之后,以同樣的理由與怡寶開戰,公堂對質,最終以“不正當競爭行為”遭受10萬元處罰。
事后,農夫山泉稱,輸了官司,但沒有輸掉事實。
正是數年執著挑戰對手,讓農夫山泉一躍成了瓶裝飲用水的王者,逐漸甩開了競爭對手。
但農夫山泉并不是一往無前。
2013年,北京消費者向媒體投訴未開瓶農夫山泉有黑色不明懸浮物,媒體迅速跟進,農夫山泉強硬回應“此事件是一次經過嚴密策劃的負面公關事件”。
外界并不買賬,更多媒體跟進,從“水質門”到“水源門”再到“水標準”,質疑農夫山泉天然水不如自來水。
其中,京華時報“連續27天、67個版面報道”,給農夫山泉造成了巨大損失。農夫山泉董秘周力曾表示,受“標準門”影響,農夫山泉的損失10億元不止。
為了挽回損失,消除負面影響。農夫山泉投資數千萬拍攝了多個關于尋找水源、普通員工工作、生產車間的微電影進行廣告投放。
農夫山泉深知好故事比精美的廣告重要、更能讓消費者忘記負面情緒。但最初買到懸浮物瓶裝水的消費者,沒有得到任何道歉和賠償。
任何一個成功的企業都背負著“原罪”,農夫山泉也不例外。
04
養生堂系 資金或轉移海外
經過多年戰斗,農夫山泉如愿坐上了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的頭把交椅。
除飲用水外,農夫山泉還有茶飲料、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等品類,旗下品牌包括農夫山泉、農夫果園、尖叫、東方樹葉和茶π等。
農夫山泉也給鐘睒睒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據其招股說明書顯示,鐘睒睒憑借股份和權益,從2017年到2019年共獲得90.37億元。算上2020年第一季度,鐘睒睒可以獲得98.24億元。如果將未來派發的75億元也計算在內,2017年以來,鐘睒睒獨自分得163.82億元。
然而,這僅是鐘睒睒商業版圖的一角。
經過數十年經營和資本運作,鐘睒睒已是110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覆蓋了飲料、飲用水、保健品、休閑食品、化妝品以及醫藥等多個領域。
除農夫山泉,龜鱉丸、朵而、清嘴、成長快樂、母親牌牛肉棒等產品,在各自細分市場銷售均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4月底,鐘睒睒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當天收盤總市值60億元。
種種跡象表明,鐘睒睒的養生堂系并不缺錢,那么為何要拿出其最核心產業在香港上市?
?“大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均發生變化后,農夫山泉的也需要適時轉變。”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這種轉變下,農夫山泉需要通過上市來加大全產業鏈、渠道、品牌以及國際化的投入。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選擇在香港上市,資金可以名正言順從國內轉移到海外,為未來做更多打算。
今年,鐘睒睒已經66歲,“花甲老人”正走向古稀之年,人生下半場接近尾聲,也是時候給奮斗大半生的自己一個交待。
但誰也不敢想象,沒有鐘睒睒的養生堂系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