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一假期,阿里零售平臺夜間購物成交金額占比達到39.8%,同比去年上漲3.9個百分點。餓了么平臺夜間訂單占比33.55%。高德全國路網平均夜間擁堵延時指數為白天的103.9%。后疫情時代,地方如何重啟夜經濟,成為活躍地方經濟、繁榮消費的大命題。
重溫2019年城市夜經濟。點餓了么外賣,品盒馬深夜美食,看直播逛淘寶,優酷追劇,淘票票觀影,高德規劃出行線路……豐富夜生活的背后,離不開深夜不打烊的小店,街頭奔忙的外賣小哥、快遞小哥,深夜守候的淘寶店主,燈光下的淘寶主播……數字化正成為點亮城市“夜經濟”的明燈,通過數字化力量重構人、貨、場,阿里巴巴經濟體以多元化供給創造消費增量,極大豐富了夜間消費場景,帶給超8億消費者不一樣的夜經濟體驗,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阿里巴巴集團《數字點亮夜經濟(2019)》報告選取了12個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北京、哈爾濱、西安、成都、重慶、濟南、上海、武漢、長沙、杭州、廣州、深圳),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12個城市消費夜化度為43%(即夜間消費占比),其中,夜間餐飲消費占比近4成,夜間文娛消費占比近5成,夜間網購消費占比超4成。12個城市夜經濟便利度為57%(即夜間供給端活躍度),其中,夜間餐飲商家活躍度為4成,夜間出行活躍度超9成,夜間商戶支付活躍度近4成。
阿里巴巴大數據發現,12個城市的夜經濟活躍度,總體呈南高北低態勢,其中深圳、廣州、長沙夜經濟活躍度顯著高于其他城市。有關城市政府部門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合理布局無接觸設施,增加標準化、場景化、年輕化、便利化服務供給,為重振地方夜經濟,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01
2020年夜經濟六大消費趨勢
趨勢一:健康消費
“無接觸外賣”“分餐”“禁食野味”等健康消費新方式逐漸養成,帶來中國餐飲消費、餐桌文化大變革。
趨勢二:融合消費
“食、購、娛、游、體、展、演”等融合消費成為夜經濟消費新場景,數字化加速不同消費場景的打通。
趨勢三:全天候消費
24小時“外賣”“到家服務”成為城市生活場景,疫情過后,短期或將呈現“到店爆發、到家平穩”趨勢。外賣服務,正在成為城市生活場景中的“新消費基礎設施”。預計,7-8月份,外賣業務有望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
趨勢四:內容消費
數字化內容付費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文娛消費的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體驗化成為消費新訴求。
趨勢五:年輕消費
隨著Z世代加入購物大軍,夜間網絡購物占比還將進一步提升。直播電商帶來了網購全新體驗,正成為90后、00后網絡購物主渠道。云K歌、云蹦迪等新消費方式被90后廣泛接受。
趨勢六:品質消費與下沉消費
一、二線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務將朝著需求更加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方向演進迭代。三、四線城市的本地生活服務將迎來快速增長期,“小店經濟”將在更大程度上分享由本地生活服務設施創造出的流量紅利。
02
重啟夜經濟建議
一是大力發展“非接觸經濟”,鼓勵商家拓展外賣、外送等服務,拓“餐飲外賣”為“萬物外賣”。
二是培育“露天消費”場景,打造夜市、夜游、美食街等露天消費場所。
三是激發“小店”活力,依托餓了么、支付寶等平臺,發放“小店”夜間時段優惠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幫助小店渡過難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