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飯的含糖量是多少?
2018年播出的BBC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carbs》)給出的答案,可能出乎絕大多數人,尤其是中國人的預料——“相當于20塊方糖”。
紀錄片把碳水分成三類。一是米黃色碳水,主要來源是米飯、面包、谷物等淀粉類主食;二是白色碳水,主要來自富含糖的碳酸飲料、加工食品等;第三類綠色碳水,則是以水果蔬菜為代表綠色纖維。
不管是淀粉還是糖,都會在體內迅速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立即涌入血液,給身體供能,但如果食用太多碳水,過剩的葡萄糖就會轉化為脂肪。綠色纖維則對人體健康有利,尤其是利于腸道健康。
很多人都吃錯了碳水——過量攝入白色和米黃色碳水,同時綠色碳水又吃得太少。
BBC另一部紀錄片《全球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指出,中國人的健康飲食排名全球第18名。之所以沒能排名最前列,主要因為中國人以大米為主食有關。更準確地說,是與中國人過去數千年以來形成的對米飯的烹飪方式有關。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一刀切地否定米飯作為主食的價值,畢竟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以來的飲食傳統,真正應該做的是,需要樹立正確的低糖觀。只有這樣,才能讓已經吃飽,但還想吃好的中國人保持合理體重和身體健康,規避不健康生活。
而要想在不舍棄米飯作為主食的傳統,保證煮出來的飯口感不下降,且幫助肥胖和高糖人群減重、降糖的前提下,唯有在煮飯的過程當中讓糖分的含量恰到好處。
用IoT技術管理健康
中國小家電品牌美的與江南大學研究發現,米飯可細分為快速消化淀粉、慢速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三種結構。抗性淀粉能夠延緩糖分吸收,從而調節血糖水平。提高米飯中抗性淀粉含量,便能真正控制血糖升幅。
不同蒸煮方式對米飯淀粉消化性的影響也不同。先煮后蒸,蒸汽加熱的方式,能使直鏈淀粉與脂肪酸反應形成復合物,改變大米成分間結構狀態,提升抗性淀粉含量,同時口感變化不大。
基于上述發現,2019年,美的對外發布了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設計的一代低糖電飯煲。雖然價格都在千元級別,但是美的一代低糖電飯煲熱銷。用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研發負責人黃兵的話說,“一進市場立馬就賣爆了。”
而在2020年4月15日舉行的美的生活小家電新品發布會上, 美的承諾消費者599+的電飯煲全線配置IoT功能,399+的電飯煲搭載低糖技術。
在以電飯煲為代表的小家電行業,甚至整個制造領域,全國廠商都將日本制造比作行業標桿,但能真正比肩與超越的國內品牌寥寥。科技創新硬件超越是一方面,新賽道的開拓也是造就行業第一的法則。
早期,為追趕日本制造,美的一口氣砍掉了156個低端電飯煲產品。而在2014年,美的組建了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成立跨學科大團隊,攻堅低糖好米飯。
經過25人、1095天和近3000次試驗,準備了50多種米水混合的方案,美的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除了前文提到的發現之外,還包括——通過干蒸方式能提升米飯中抗性淀粉的成分,而在米飯烹飪過程中,控制好溫度,就能保留抗性淀粉。
其中,針對米飯對升糖的影響,研究所采用了300只大老鼠進行了360天的試驗,最終探明了米飯升糖機理,提出了控糖模型。
基于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所發表國際論文10篇:其中SCI 2篇,累計IF 5.43(行業平均IF 1.84),申請了54項專利。
有了這些基礎研究成果,美的又進一步將其轉化為產品。
控糖米飯的工藝要求對米飯先煮后蒸,同時進行米水分離,整個過程需克服兩大難點,即硬件突破和軟件配合。
硬件創新方面,美的研發了IH潮汐沖刷瀝糖技術和瀝糖釜。IH潮汐沖刷瀝糖技術是通過底部和側面開孔實現米水分離,又可進水沖刷,最終實現了米水分離循環瀝糖。
但光有硬件不行,還需軟件跟上。美的基于自己過去多年的行業積累,研發出了快速起沸算法,形成潮汐動力,通過算法控制實現米飯先煮再蒸的烹飪工藝。
基于軟硬結合,美的電飯煲實現了米飯降糖效果和口感的雙收。南方醫科大學臨床研究觀察發現,食用了美的低糖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后,食用者餐后2小時血糖升幅下降20.06%,而米飯的口感依然與普通電飯煲持平。
美的把電飯煲升級為低糖智能電飯煲,通過IoT技術生成烹飪曲線,同時搭載瀝糖釜,從而實現低糖。
在4月15日的發布會上,黃兵表示,美的將原有的10273條大米烹飪曲線,升級至23285條。這意味著美的大米地圖烹飪曲線的積累數據,能滿足幾乎所有用戶的使用環境、口感喜好的定制化需求,以及市面上大部分在售米種的差異化需求。
美的生活電器事業部研發負責人 黃兵
美的IoT電飯煲還在不斷升級。比如與糖護士血糖測量儀合作,通過智能記錄儀測試血糖,采集用戶血糖數據曲線變化。
另外,美的美居App可以直接連接糖護士(Dnurse),記錄用戶血糖變化,給用戶推薦食譜。
總結就是,通過IoT技術,美的從終端、技術、內容、食譜、數據幾個維度幫助用戶控糖。
美的方面表示,未來美的低糖電飯煲將會搭載更多的內容和服務,比如接入更多的第三方健康管理設備,手環,血壓計等,幫助用戶進行個人健康管理,甚至還可能打通AI醫療,實現遠程問診。
IoT路徑之別
最近幾年,隨著傳感器、帶寬、邊緣計算、硬件、存儲等技術的發展,以及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需求,全球IoT市場迎來了迅猛的增長。IDC在2016年就曾預計, 2017年全球IoT支出將達6740億美元,2020年則將突破1萬億美元,2021年進一步升至1.1萬億美元;2017-2021年平均復合年增率(CAGR)預估為14.4%。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曾表示,網絡信息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物聯網作為網絡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正在推動經濟社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國家也在政策上不斷給予指引和支持。進入2020年,中央就連續多次部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基建”,讓這幾個在過去幾年已經成為整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技術,在今年又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政策指引、技術革新、消費推動等一系列利好之下,包括美的、華為在內的廠商紛紛加碼以智慧家居為代表的IoT產業。
盡管IoT智慧家居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是不同廠商的邏輯和優勢不盡相同。其中,互聯網型企業和家電企業的IoT發展路徑也不盡相同。
在IoT領域,互聯網品牌走的模式是單兵突破路徑,只能從智能手機出發,占領移動互聯網入口,在產品崇尚爆款思維,在營銷層面主打性價比。
由于貼牌的方式很難走通,互聯網品牌只能一個元器件一個元器件去談。但是既然是物聯網,那么邏輯自然就重在聯網,這也意味著IoT戰略需要系統級的配合。對任何廠商來說,如果要想在IoT領域有所建樹,就必須建立起足夠的品類規模,且自己能完全掌控落地產品。這也是為什么IoT智慧家居廠商們都祭出了足夠豐富的品類。
相比之下,美的從一開始就采用“集團作戰”的模式進軍智能家居市場。多家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市場,美的都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電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16個品類占據第一。
正是因為50多年專注于小家電,美的在各個小家電品類積累了足夠深的know-how、完善的工業體系、成熟的供應鏈,構建起了豐富的產品品類和較低的整體成本,并且很快就連接起了用戶市場,掌握獲得2億家庭的真實用戶數據。
截至2020年2月,美的在全球已售賣超過7000萬件智能家電,超過4400萬用戶使用美的智能家電和智慧生活服務。
眾所周知,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IoT,比拼最核心的因素之一就是數據。數據就是新的“石油”,就是生產力,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利潤。“投喂”的數據,量越大、維度越多,越接近用戶行為,就越有價值,越能反過來提高算法的精準度,提高廠商的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
賣出如此大規模的智能家電,掌握海量的真實用戶數據,意味著美的真正在智慧家居領域洞察到了用戶的行為習慣、人群畫像,有利于數據的積累和打通,實現全場景智能連接,提供全方位智能體驗,也卡住了領先的身位,并擁有不斷精益求精的基礎和綜合實力。
美的也不斷在全球范圍內加大研發投入,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設有28個研發中心,其中11個在國外,構建起了4+2的全球化研發網絡,建設有34個生產基地,分布于13個國家,包括位于德國斯圖加特的歐洲研發中心、位于美國路易斯維爾的美國研發中心,建在大阪的日本研發中心。
全球化的研發布局,為美的帶來了豐碩的創新成果。
比如,在芯片方面,美的IoT就已經開始定制智能芯片,并將其應用于全品類產品;而在中間層,美的建立起行業首個AI語音交互平臺,并開放其開發者平臺;在應用端,不僅以美的美居App為旗艦整合了事業部三十多個APP,并且在用戶體驗方面精細化打磨,“極速配網”直擊行業痛點難點,將用戶的配網等待時長大大縮短,創造了4.62秒(平均10秒內)的行業紀錄。
在抗擊疫情期間,美的美居App就升級了家庭微氣候健康空氣場景,將空調、空氣凈化器、加濕器、空氣球傳感器多個設備聯動,從溫度、濕度、風速、潔凈度多個維度對空氣進行精準調節。而美的美居App還提供智慧廚房、安防、客廳、衛浴等八大場景,并支持用戶自定義場景,滿足個性化需求。
與此同時,美的還與華為、阿里巴巴、京東、OPPO、vivo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建立伙伴關系,形成優勢互補,構建智慧家居生態。截至目前,美的美居App也已經接入數百種智能終端,外部合作伙伴包括華為、騰訊、百度、公牛、OPPO和vivo等。除了手機App,用戶還可以通過智能音箱操控家電,解放雙手。
黃兵說,
“IoT不是空談,美的已全面將IoT技術應用到產品之中。我們比友商更先補完互聯網軟件端過去十幾年的功課。比起在互聯網技術端有先天優勢的純互聯網品牌,我們的精益供應鏈、以及需要大量時間積累的硬件端研發優勢,互聯網品牌,至少再追我三十年。目前,美的IoT物聯網智能技術,在全國甚至全球,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隨著5G網絡的普及,美的將在行業率先進入IoT物聯網技術的黃金時期。”
盡管IoT產業增長迅猛,但還遠沒有進入成熟期。就像人工智能一樣,決定IoT戰略成敗的一個關鍵要素依然是數據。互聯網品牌在大眾認知中是在互聯網用戶上占據優勢,但美的才是真正在智能居家用戶數據上積累了海量數據。未來,IoT智慧家居廠商依然會朝著不同的路徑前進,但對市場的爭奪只會越來越白熱化。
結語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BBC的紀錄片讓很多人驚呼,自己關于碳水的知識被刷新了。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人富裕起來了,解決了餓肚子的問題,但與此同時,白色碳水和米黃色碳水的攝入量越來越高,也導致體內熱量和糖分含量高企,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也越來越多。
但碳水不是洪水猛獸,我們不應該一邊倒地拒絕碳水,而是應該科學合理地食用碳水,即多食用綠色碳水,降低白色碳水和米黃色碳水中的含糖量。
米飯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飲食原罪。在米飯的烹飪過程中,我們要合理降糖,讓含糖量降低到恰到好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