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廳到生鮮,人造肉離你的餐桌越來越近。
36氪獲悉,近日,國內植物肉品牌“星期零STARFIELD”(下稱星期零)與生鮮零售連鎖企業“錢大媽”達成合作。星期零首次推出了自己的電商渠道植物肉產品,并進入錢大媽電商平臺進行銷售。4 月 11 日,為了更好地向消費者介紹新產品,星期零和錢大媽還聯合在微信內進行了一場直播。根據星期零方面提供的數據,開售三天以來,植物肉產品已經賣出 1500 多單。
此次上架的兩款產品分別是“星期零黑椒植物牛肉餅”和“星期零黑椒植物牛肉丸”。在定價方面,150g的植物牛肉丸售價為 19.9 元,兩片裝 82g 的植物牛肉餅售價為 18.8 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從公開報道來看,這是國內植物肉企業首次與生鮮零售企業達成合作。
圖片由星期零提供
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植物肉”還是個陌生概念,它其實是近年大火的“人造肉”的分支之一,另一分支是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的細胞培養肉。目前,植物肉已經在全球市場大規模推廣,植物肉企業們運用食品科技手段,使得以純植物為原材料的“肉制品”也能具備與真肉極為相近的口感。
去年開始,資本市場就已經在密切關注植物肉,相關創業公司接連獲得融資,大公司也開始試水,例如金字火腿推出植物肉餅、百草味推出植物肉零食等;不過從銷售數據來看,植物肉還沒有踏出小眾嘗新的圈層。
經過這段時間的市場測試和產品迭代后,今年,國內植物肉的商業化速度顯著加快。除了開篇提及的星期零,前不久36氪也報道過 Vesta 與拉面說合作推出植物肉意面。
植物肉的發展固然離不開技術和資本的推動,但更少不了市場測試與產品反饋,植物肉公司當前正處在一個降低產品嘗試門檻、積極教育市場、搶奪品類定義權的時間窗口中。因而我們可以預見到,今年還能見到植物肉公司與更多企業、渠道的合作,而中國市場是否能對其買單,也能得到一個初步的回答。
星期零是目前國內公開的融資金額最高的植物肉企業,曾于今年 3 月宣布獲得經緯中國、愉悅資本的數千萬元融資。同時,星期零此前也已經同多家國內知名餐飲企業達成合作,包括奈雪的茶、棒約翰、紅荔村、悅璞食堂、花廚等。
根據“星期零”方面提供的數據,與腸粉品牌紅荔村的合作也是內地植物肉公司首次與餐飲品牌達成大規模常供合作;聯名推出的“藤椒植物肉腸粉”在紅荔村部分門店上線僅三天就賣出了 1200 多份。?
圖片由星期零提供
餐飲之外,與生鮮零售企業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在歐美市場,部分商超已經把植物肉與動物肉放在一起售賣,在品類上也已經把植物肉定義為“肉”,植物肉企業們借助零售渠道成功進入了家庭餐桌。
對中國生鮮零售企業來說,植物肉意味著什么?對此,36氪采訪了錢大媽電商負責人。他介紹到,錢大媽本身的定位就是追求品質的生鮮連鎖零售品牌,此次銷售人造肉,是為了豐富產品品類,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雖然人造肉目前還不能完全替代生鮮肉,但能滿足家庭日常餐飲場景中的消費升級需求。
“有三類人群會尤為需要人造肉:第一是追求健康的老年人,許多老年人擔心心臟、血壓問題,想吃肉而不敢吃,可以選擇人造肉;第二是有孩子的家庭,許多家長苦惱于孩子太喜歡吃生鮮肉,人造肉有肉的口感同時還由植物蛋白合成,保證其營養均衡的需求;第三是追求時尚生活方式的年輕人,素食、環保、動物保護逐漸成為潮流,想要控制體重的年輕人也會對含脂量低的人造肉感興趣,錢大媽電商負責人告訴36氪。此外,此次選擇推出肉丸、肉餅,也是因為它們不再需要復雜的制作工序,簡單加工即可成為美味佳肴,從而降低使用門檻。
但錢大媽方面也坦言,目前人造肉市場認知度還不夠高,更多是作為主流生鮮肉品的補充,因此錢大媽從商品運轉效率來思考,選擇電商渠道來進行銷售。未來,當市場對此類產品擁有長期穩定的購買習慣之后,也可能會進入線下門店。
但同時,線上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據錢大媽介紹,新品上架之前已經在門店張貼海報進行預熱,還通過公眾號推文、社群推廣、直播賣貨等一系列措施讓自己的電商用戶迅速了解這一產品,宣發效率很高。同時,錢大媽的電商為“次日達”模式,用戶線上下單之后第二天可以到店自提,購買體驗也會更好。
從目前的渠道布局來看,星期零已經在餐飲與零售、線上與線下均有銷售。而在產品方面,根據創始團隊介紹,目前面市的是其 2.0 版本,沒有添加香精,用天然植物的風味前體化合物來模擬生鮮肉類風味,用紅甜菜模擬生鮮肉類血色。而接下來,星期零還將推出 3.0 版本產品,通過解析肉類脂肪酸的構成,使用植物脂肪酸定向氧化技術使產品釋放出肉類的獨特香氣。
具體 SKU 上,據36氪統計,星期零已經與不同企業合作推出過包括植物肉漢堡、植物肉墨西哥肉沫卷、植物肉腸粉、植物肉披薩、植物肉丸、植物肉餅等不同形態的產品,涵蓋西餐與中餐。
而如果我們與歐美市場對比就會發現,植物基食品的市場空間可能還遠不止此。今年第一季度,海外與“植物基”相關的創投持續活躍,包括植物肉、植物基奶粉、植物基飲料、植物基冰淇凌等都受到資本關注。此外,根據美國植物基食品協會數據,2019 年美國植物基食品零售額增長了 11%,市場規模達到 50 億美元。
長期來看,植物基食品提供的核心價值主要在食品安全和資源利用效率這兩點上。與畜牧業相比,通過現代食品工業加工生產的植物肉在食品安全上更可控;而同樣與畜牧業相比,植物肉縮短了“植物——動物——肉”的鏈條,從植物中直接提取植物蛋白制作成肉,資源利用效率更高、環境污染更少。
聯合國數據顯示,2020 年世界人口將達到 97 億;市場研究公司 IDTechEx 的最新報告顯示,按照現在的飲食結構來計算,全球糧食產量必須增加 70% 才能養活這么多人,同時,畜牧業占據了 77% 的農業用地,生鮮肉卻只提供了全球熱量消耗的 17%,人類社會必須尋找到替代生鮮肉類的蛋白質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