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篇文章是Finistere發布的2019年農業食品行業投資回顧的部分編譯。獲取全文請在35斗(微信:vcearth)后臺回復“全球農業”。
在之前的文章中,35斗主要譯制了報告中關于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分析。本篇文章,我們將繼續拆解報告核心內容,主要內容包括:
2010年-2019年全球農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投融資回顧;
2019年農業&食品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融資回顧;
2019年食品科技創新細分領域投融資分析;
從報告結論進行的趨勢展望。
過去十年,358億美元資金進入,農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
過去十年間(2010年-2019年),全球農業&食品科技領域共發生358億美元融資,其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達到254億美元,農業科技創新領域達到104億美元。從時間線看,2014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在這之后融資規模開始迅速提升。
圖:2010-2019全球農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融資規模變化
數據來源:Finistere,35斗譯制;單位:十億美元
3058筆交易。過去十年間,全球農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共發生3058筆融資交易,其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發生1429起,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發生1629起。
融資規模中位數。2019年,食品科技創新領域中后期項目融資規模中位數為1860萬美元,早期項目融資中位數為880萬美元,天使及種子輪項目融資規模中位數為270萬美元。同時,農業科技中后期項目融資規模中位數為1100萬美元,早期項目融資中位數為320萬美元,天使及種子輪項目融資規模中位數為130萬美元。
2.2倍。從2019年數據看,全球食品科技后期項目的估值約是農業科技后期項目估值的2.2倍。
2019年農業&食品科技創新細分領域分析
2019年有接近100億美元進入農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其中食品科技創新領域融資70億美元,農業科技創新領域融資27億美元。
圖:2019年食品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融資分布
數據來源:Finistere,35斗譯制;
其中,食品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融資占比依次為外賣配送(56.7%)、電子商務(15.9%)、供應鏈(11.3%)、新型蛋白(10%),新材料、消費者分析洞察、包裝技術等領域融資較少。
圖:2019年農業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融資分布
數據來源:Finistere,35斗譯制;
農業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融資較為均衡,從具體表現看,依次為作物保護及農業投入品(34.1%)、室內農業(20%)、市場交易和金融服務(10%)、動物科技(8.9%)、傳感器及農場設備(8.2%)、植物科學(7.7%)、圖像(6.8%)、精準農業(4.3%)。
2019全球食品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融資回顧
食品科技創新領域分類
1.餐飲和配送
食品物流系統的發展,促進食品雜貨訂購和配送,以訂閱為基礎,預先配送現成食品。
2.電子商務
面向種植者的市場開發服務和供應鏈金融服務,以促進終端用戶的分銷。
3.新型蛋白及其奶制品
基于植物或實驗室培養的蛋白質和奶制品,直接向消費者銷售,根植于原始知識產權。
4.消費者健康
新式營養產品,包括以包裝形式進行銷售的營養食品和飲料。
5.新興材料
與健康或營養相關的功能成分,工業配料旨在改善食物的味道、質地、新鮮度或外觀,或提供傳統配料的替代品。
6.加工和包裝
發現新的加工和包裝解決方案并將其商業化,包括圍繞食品安全、低成本生產或延長保質期的技術。
7.供應鏈
具有可追溯性、減少食物浪費、有相應的市場和采購軟件以及其他旨在改變、自動化或改進食品供應鏈的技術。
8.硬件支持
通過家庭或商業生產中使用的自動售貨機、智能烤箱或機器人來準備或配送食物。
食品科技公司在2019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盡管較2018年有所降溫,但它的表現仍輕松超過了除2018年創紀錄以外的所有年份。
2019年,全球食品科技創新領域共完成了263筆投資,交易規模為70億美元,與2018年創紀錄的87億美元相比,減少了17億美元。
圖:2010年-2019年全球食品科技創新交易規模及事件數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Finistere,35斗譯制;單位:十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活動的回調幾乎完全可以歸因于亞洲市場,亞洲市場從2018年的40億美元收縮至2019年的12億美元。除亞洲外,投資規模同比增長22%,歐洲市場表現亮眼。
2019年,歐洲投資總額為7.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6倍。此外,這些可觀的投資總額是農業科技價值鏈上游投資額的兩倍多,這表明,在過去10年里,食品科技更有能力進行快速擴張,利用資本來獲得規模效應,其方式更像是Facebook,而不是農場,從而迅速達到較大的規模。
通過這種方式,食品科技已經擴大了它的范圍,與2010年以來出現的其他面向消費者的風險投資技術領域更加一致,部分原因是消費者要求高效便捷,同時又不犧牲食品營養或質量。同時,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在供應鏈的上游也得到了呼應,推動了對技術的投資,從而提供了一個更可持續、更可追溯的食品系統。
包括2019年在內,過去10年間,該行業的總投資額達到254億美元。僅在過去兩年里,約有一半的資金被用于約120家公司的后期交易,尤其是在餐飲配送領域和電子商務領域。在這些領域,當企業進入新的地區和市場時,大部分資金都用于擴大市場覆蓋能力。
南美最大的外賣公司Rappi獲得了2019年同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軟銀牽頭的10億美元投資,投前估值為25億美元。不過,在這個擁擠的市場中,還有其他一些參與者也進行了巨額融資,比如美國外賣公司DoorDash獲得了總計約11億美元的三輪融資,由淡馬錫牽頭,之前的投資者軟銀、DST Global和紅杉資本等也參與了進來。
在外賣和餐飲配送領域之外,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元化,比如新的食品成分和替代蛋白質。將數據科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延伸降低精確發酵成本的專利技術,相關公司正在研發新的成分來模擬傳統上源自畜牧業的蛋白質,制成乳制品、雞蛋、家禽、牛肉或魚類——凡是你能想到的幾乎所有肉類產品。
產業資本支持這些創新公司開發相關產品,在不影響口味或口感的前提下,提供消費者所追求的“無動物”和可持續的品質。這類投資額約為7億美元,并且在2019年的投資份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Impossible Foods、Perfect Day和Clara Foods等都吸引了大量的融資,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Beyond Meat在2019年5月的成功上市。就像室內農業一樣,這類產業押注未來的食品生產將發生在與大型人口中心共存的自主工業環境中。
消費者越來越擔心農業生產可能會加劇氣候變化,這種擔憂正在轉化為購買模式的變化。對于那些能夠提供給消費者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尋求同樣食物質量和營養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在過去的十年里,加工和包裝、硬件支持、供應鏈和新型蛋白這些顛覆性產品總共吸引了59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除了非傳統蛋白質領域的投融資激增外,資本還關注了食品產業價值鏈的中游,2019年,該領域共融資7.91億美元,重新調整食物進入人們餐桌的方式。像Ninjacart、Misfits Markets、Imperfect Foods和Full Harvest這樣的公司試圖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將消費者、企業與農民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供應鏈效率低下和食物浪費。
在2019年,我們還看到了cloudkitchen(云廚房)的崛起,這是整個次垂直領域中最大的一筆交易,共籌集了7億美元資金。cloudkitchen的目標是實現食品生產的分散化,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餐廳運營商的前期投資。
同時,初創公司正在使用專有硬件來收集獨特的數據,在不犧牲質量或味道的情況下,將個性化的食品體驗推向大眾市場。在芝加哥建立并成長起來的Farmer 's Fridge和Tovala公司正在通過垂直整合的自動販賣機和自動烤箱來做到這一點,分別為現代消費者解決午餐和晚餐的問題,提供新鮮烹制、干凈的食物選擇。
報告解讀及趨勢展望
報告對過去十年間全球農業&食品科技領域的投融資數據進行了回顧,通過這些數據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在時間、細分領域上的變化趨勢。這些數據佐證了我們對行業的判斷,比如食品科技創新領域的融資規模是農業科技創新領域融資規模的2倍以上。這是因為相比起農業而言,食品的工業化程度更高,更能夠形成規模效應,這也意味著其后期退出和證券化更有優勢,所以更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
對于具體項目而言,能夠脫穎而出應該具備如下要素:1.市場前景廣闊,擁有明顯的變革機會;2.可以通過技術、資本等建立競爭優勢,提高行業進入門檻;3.找到需求關鍵共性,提供標準化且可復制的服務是實現規模效應的重要方式;4.充分利用市場機會進行規模擴張,實現覆蓋范圍和經營規模的高速增長。
在具體的細分領域,食品領域主要是餐飲、外賣和電商相關的項目融資占比較高,這是相對偏向于下游的領域,并且和互聯網更接近,幾乎或者是所有項目都會用到互聯網、APP等技術。而從最新的趨勢看,他們也在向線下發展,比如外賣組建自己的地推團隊和配送隊伍,電商進入采購和建立供應鏈基礎設施及配套體系等。
就農業科技創新細分領域而言,“上游”項目融資占比較高,比如農作物保護產品、農業投入品等,此類產品擁有一定的開發技術壁壘和監管壁壘,開發周期和成本也比較高,所以需要較大的資本投入,并且往往是明星團隊獲得投資。在中下游領域,細分領域的融資規模較為均衡,這一方面意味著各個細分領域的創新是同步進行的,精準農業、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能夠快速在各地區鋪開,同時也意味著將來行業之間必定發生整合。
綜合來看,無論是農業科技創新亦或是食品科技創新,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是貫穿所有領域的主題,并且已經開始和生物技術、工業技術相融合,成為食物系統創新的關鍵價值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