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很多人都曾夢想開一間咖啡館,陽光、藤蔓、書本、貓咪。
但事實上,咖啡生意不好做,每年都會“死”很多家,而且不僅是個人小店,就連資金雄厚的咖啡大佬也難免跌跤。
臺灣咖啡圈的一位大咖就曾“死”的相當壯烈。
2017年,全臺最大的咖啡豆烘焙商源友,推出了第一個咖啡品牌alpha Black,精致的門店、超過60種口味、背靠母公司的價格優(yōu)勢、原料優(yōu)勢,在品牌和價格上都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明明看起來很美好,但是賺錢確實很難。
alpha Black一年開出5間店,沒有任何一間獲利,最后虧了3000萬。
先死而后生,從加法到減法
alpha Black失敗后,其創(chuàng)始人又在2018年創(chuàng)辦了第二個咖啡品牌CAFE!N并終獲成功,而且這是一次“先死而后生”的成功。
盤點下來,其成功秘訣非常簡單,就是在吸取前者但失敗經驗后,把經營咖啡的理念從“加法“改變?yōu)?span lang="EN-US">“減法”。
1.
大幅縮減菜單;
alpha Black菜單最初提供多達60個飲品,看起來給消費者了非常多的選擇。但認真想“越多越好”的產品思維真的適合咖啡么?
首先,這非常容易造成選擇障礙,同時品目過多對沖調技藝的要求也提高了,間接拔高了每一款產品的品控難度,這就很容易讓一家店對消費者有“品質不一”的感覺,更稀釋了消費者對這個咖啡品牌拳頭產品的印象。
上面這些原因對于追求咖啡口感、品質的消費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影響,因為“產品印象”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咖啡品牌的生意好壞。
于是在二次創(chuàng)業(yè)中,CAFE!N大幅縮減菜單,從60種縮減到10幾種,只提供9種咖啡飲品以及5種其它軟飲,并不定期推出幾款特別定制系列。
CAFE!N最新菜單
(OATLY為近期特別定制款)
在特別定制外,CAFE!N的產品類別其實非?;?,就是圍繞最原始的黑咖、手沖、牛奶咖啡幾個科目中的基本款,并強調“冠軍”、“獨家配方”等品質價值。
咖啡菜單為什么要做少做精,這一點可以和茶飲品牌來做比較。
今天買一杯奶茶幾乎成為一杯“大亂燉”,熱量越高(越甜)的也就越美味,幾乎很難品味到奶香和茶香,而是水果、奶油、餅干、芝士、珍珠、蛋黃各種混合,飲料沒多少,基本是當甜點來吃了,所以在茶飲圈可能花樣越多越有利于刺激消費。
但對喝咖啡的人來說,尤其是有咖啡消費習慣的人來說,它對產品的需求一定是口感、香醇、咖啡豆等專業(yè)的品鑒體驗,而不是琳瑯滿目的產品。而且對咖啡品牌來說,他最想要的消費者,始終是有咖啡消費習慣的人(復購率),這就是為什么把菜單做簡做精,對咖啡行業(yè)至關重要的原因。
先做減法再做精致,與其用各種花哨的品類來吸引普通消費者,不如把最基本的款做出行業(yè)的頂尖水平,始終吸引愛喝咖啡的回頭客。
2.
不打折、不加盟;
相對于今天風口浪尖的另一家咖啡品牌,CAFE!N在優(yōu)惠和加盟的選擇上也做了減法,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如果你沒注意“價格”,可以再回過頭看下菜單。CAFE!N的產品定價相較星巴克也高了很多,但他們卻很少打折。創(chuàng)始人朱茂亨在接受采訪時說,“就算我們不促銷,客單價也可以維持在120元,平均來說相當高。”。
咖啡這個品類不做價格優(yōu)惠,有個非常簡單的邏輯,就是有的品類真的不必做“物超所值”,而是要做“物有所值”。
咖啡重品質。在菜單縮減下,不打折其實強化了咖啡品質的要求,這既滿足了消費者對咖啡的口感需求,也保證了企業(yè)的利潤,也間接提升了品牌的質感,如此以往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商業(yè)循環(huán),讓消費者感知到這杯咖啡就算不便宜,但也“物有所值”。
這一點,對習慣長時間大撒補貼的咖啡品牌來說非常值得深思,搞低價不如求品質,優(yōu)惠券培養(yǎng)下的消費習慣并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在開店這件事上,CAFE!N也是做了減法。
目前風頭正旺、口碑極佳的CAFE!N似乎似乎迎來了擴張的潛力,但它目前在臺北只是慢慢地開到了第五家,并且不做加盟。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諸如對品質的把控、管理的難度等等,但不加盟這件事其實和創(chuàng)業(yè)人的心態(tài)很密切。
這個心態(tài),既包含對品質的追求,也包含對品牌的珍惜,也與商業(yè)資本做大做多的邏輯不同,小而美的活著何嘗不是樁美事?
3.
營銷不在多,而在于每一次擊中人心;
咖啡賣的不只是咖啡,除了產品、消費方面的體驗,當然還有品牌營銷層面的因素。
CAFE!N在營銷上是很節(jié)制的,但品牌塑造上卻很成功。它通常一年只做一檔重要的營銷活動,而這個活動大多時候選擇“跨界聯名”,并且往往選擇的都是與強者之間的跨界合作。
諸如與藝術家跨界為產品包裝創(chuàng)新。
CAFE!N與波蘭知名藝術家Filip Pagowski(川久保玲的御用設計師)的合作中,就為CAFE!N設計「Star &Moon 星月杯」,30個月亮的設計代表每一天的咖啡相伴,也代表抬頭看星星、喝咖啡時,就是最享受的時刻。這次合作還意外掀起IG 上的打卡風潮,讓CAFE!N 3 周內達到140 萬的營業(yè)額。
還有和食品品牌聯名推出創(chuàng)新產品。
OATLY作為瑞典國寶級燕麥奶品牌就與之聯名推出『燕麥冠軍拿鐵』,推出了三款定制新品咖啡吸引消費者;或者又與知名甜甜圈品牌Krispy Kreme推出聯名甜點,這些不定時的大牌聯合新款,總是在產品口味上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驚喜給消費者。
同時,CAFE!N還會讓自己躋身時尚圈。
比如與設計師聯名推出時尚周邊,或者大搞線下服飾活動,以更好的鏈接年輕消費群體。比如下面就是與Filip Pagowski聯名推出的T恤、雨傘、隨行杯、帆布袋等等。
5家店鋪的小規(guī)模,但總是選擇行業(yè)頂級對象的聯手跨界,既制造了很強的話題,還推出引人的產品或周邊,這使它的品牌形象也塑造的十分成功。
產品的縮減、優(yōu)惠和加盟的限制、以及節(jié)制的營銷中,CAFE!N從品質、消費、品牌三方面不斷擴大自己的吸引力,一次一次的以實力圈粉。
也許要做好咖啡生意,往往需要先死而后生,比如一位豆瓣博主的一部分失敗總結:
經營咖啡館的主理人一定要很懂咖啡,盡可能地參與店鋪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開咖啡店不能只有情懷,也不能只有一股子沖勁,要想好經營的模式和宣傳方案,咖啡店說到底還是一門生意;——坂本(來自豆瓣)
這個失敗反思是不是恰巧就印證了CAFE!N的成功之道呢?產品品質、理解價格、店鋪、營銷等咖啡的經營之道,理解喝咖啡是一個“精致”的消費行為,讓加法變減法,因為做減法就是做精品。
本文視頻素材和導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