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各種業態上線,雞尾酒酒吧也在原有商業模式上“微創新”。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和廣州等大城市都有酒吧推出外賣雞尾酒。
2月3日,廣州的酒吧廟前冰室推出了外賣瓶裝雞尾酒。它可能是最早的一例。隨后,北京三里屯的酒吧Scandal、杭州Late Market等酒吧也陸續上線外賣雞尾酒。雖然現在全國酒吧陸續開業恢復營業了,但一些酒吧打算把過去一個月的“外賣試驗”繼續推進,包括杭州酒吧 Late Market和上海的E.P.I.C。
雞尾酒外賣長什么樣?
和其他現調飲料類似,“顏值高”可能是雞尾酒外賣吸引消費者的第一步。
因為疫情期間物流限制,杭州酒吧Late Market 沒能引進瓶瓶罐罐,它的老板Jinn就地取材用了店里的封口袋。沒想到這種簡單的包裝加上手寫標語和檸檬薄荷葉等新鮮食材后,在消費者中反響還不錯。
Late Market一些外賣產品(來源:Late Market 公眾號)
Late Market第一批消費者主動把外賣雞尾酒曬到了朋友圈。在大眾點評上,Late Market和它的分店Late Company最新的評論都來自外賣雞尾酒。“因為覺得是新事物吧,消費者會把它po在朋友圈。” Late Market老板Jinn說。他總結出外賣雞尾酒像是一種社交貨幣。消費者口碑傳播為Late Market帶來了一些花店、蛋糕店的合作邀約。
為力爭“上相”,許多外賣雞尾酒的酒標經過精心設計。上海的雞尾酒酒吧E.P.I.C就以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名畫金寶湯罐頭為靈感,設計了外賣包裝。他們還專門定制了罐頭包裝,為此等了兩周。
E.P.I.C 罐頭雞尾酒(來源:E.P.I.C 公眾號)
在酒吧老板心中,雞尾酒和平時在餐廳食物類似,都需要現點現做現飲的。因此外賣雞尾酒配送主要用外賣平臺或閃送,一些酒吧也能自提。Late Market、E.P.I.C、廟前冰室等酒吧還試圖走出同城,觸達外地消費者。Late Market十分之一的單量來自杭州本地之外。這家店的老板Jinn說這些外地的訂單主要來自搬離杭州的熟客。
總體而言,外賣雞尾酒比店里便宜,大約是堂食酒單的5-7折不等。點評上就有消費者提到外賣雞尾酒很劃算,“一袋可以做兩份,算下來只有堂食的四分之一”。近期也有酒吧推出了“增值”的外賣雞尾酒,比如在上海和成都開店的 Lotus 就推出了定制酒標的雞尾酒,一瓶售價188元,遠高于其外賣酒單售價。
Late Market外賣最便宜的一款雞尾酒定價35元,但店內一杯酒入門價是80元左右。“因為外賣和店里的體驗感不一樣,店里的附加值不能帶到給消費者;而且這個定價是為了對客人吸引力更大”。Jinn說他們外賣雞尾酒扣除人工和房租后整體是虧損的。“收入對于損失來說杯水車薪,做外賣是想要現金流。”
E.P.I.C的老板Cross Yu告訴CBNData,他店里經典雞尾酒的價格在98元左右,外賣68一杯相當于店里的七折。這是為了維持熟客關系。“如果老客一個月喝不到我們的產品可能不太好……(做外賣)多少能幫到店里減輕一些(負擔)。開著也是開著,不如做些事情。”他說。
CBNData接觸的兩家酒吧老板對雞尾酒外賣成績還滿意。E.P.I.C上線兩周后賣了1000罐頭,而且復工后線下經營情況也不錯。
Late Market在上線雞尾酒外賣的一個月內賣了300單。Jinn說這個數量和單家店一個月的線下消費頻率差不多。但因為每杯單價更低所以利潤更薄。Late Market “消費曲線”回落也比較快:60%的訂單集中在第一周,后幾周逐漸下降。“我們的傳播半徑有邊界。可能因為沒有更新會失去一波流量。” Jinn打算之后每兩周推出新的外賣酒單。未來,這兩家店都打算把外賣雞尾酒常態化,之后可能會和其他品牌聯名。
外賣雞尾酒看上去不錯,為什么之前少有酒吧做?
雞尾酒外賣有一定技術難度。
還記得當時星巴克為什么不愿意做咖啡外賣嗎?雞尾酒酒吧的理由也是類似:經不起配送路途“折騰”。因為酒精易揮發,雞尾酒賞味窗口期可能比意式咖啡更短。不少雞尾酒還含有氣泡(二氧化碳),這種成分更不穩定,外送難度比較高。
另外,喝酒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社交行為。大部分人去酒吧不僅是為了攝入酒精,還包括社交、互動以及體驗氛圍。除了少部分老酒友(酒鬼),普通消費者在家獨酌的場景不多。
想自己在家喝一杯雞尾酒的人可能會選擇DIY。知乎上“如何在家做一杯雞尾酒”有一百多個回答,超過8700個關注。“在家做”和“店里喝”之間,留給外賣雞尾酒的市場空間不多。
雞尾酒隨叫隨到,這些公司也想做
疫情可能是第一次這么多中國酒吧做外賣雞尾酒。在這之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在嘗試讓雞尾酒走出酒吧。
一個叫LAIBA雞尾酒電商平臺2017年中旬就嘗試推出手工瓶裝雞尾酒。LAIBA是由餐飲老板兼調酒師 Micheal Chen 推出的“國內首家制作純天然瓶裝精釀雞尾酒的品牌”,號稱自己的產品能還原酒吧調酒師現做口感。
在疫情期間,LAIBA和金酒品牌Peddlers Gin合作,推出了“bar in a bottle”(瓶中酒吧)項目。它把E.P.I.C、Shake、Odd Couple等京滬9家酒吧的經典雞尾酒做成瓶裝。酒吧提供配方、酒標設計和推廣視頻的概念,LAIBA生產和銷售瓶裝雞尾酒。它們將這系列酒飲利潤的四分之一捐贈給武漢紅前線醫務人員。
LAIBA、Peddlers Gin 和酒吧合作的產品(來源:LAIBA小程序)
全球第二大葡萄酒與烈酒公司保樂力加在嘗試外賣。它旗下的Ask Jerry最初是個公眾號,現在也入駐了餓了么開始賣酒。這個外賣商戶主要銷售RTD的各種酒飲,還有雞尾酒基酒(比如保樂力加旗下的絕對伏特加、芝華士等)加配料的套餐,和來自LAIBA、Noveltea等品牌的瓶裝雞尾酒。不過它產品月銷量只有個位數。Ask Jerry更像是一個實驗性質的項目,它距離大眾消費還有比較遠的距離。
當然,雞尾酒工業化的極致早有先例:銳澳、三得利以及杰克丹尼。在一些雞尾酒愛好者心中這些只是飲料,根本不算雞尾酒。
在中國,雞尾酒(尤其是低度數雞尾酒)有成為大眾飲料的潛質。喜茶、星巴克并非主打酒精的連鎖品牌也都推出過含酒精飲料。喜茶的醉醉系列(如醉醉葡萄啤)在幾乎所有門店都有售。星巴克去年夏季推出的氣炫冰山美式是一款含酒精的咖啡飲料。它的烘焙工坊也賣一系列雞尾酒。
雞尾酒酒吧外賣到底是短暫的風口,還是能成為長期銷售渠道,目前還很難說。不過,酒精——尤其是低度數酒精飲料,會隨著酒吧行業兩位數增長逐漸成為中國消費者生活中的一種常態。為了讓你喝點什么,酒吧、茶飲和咖啡館這些商家也在探索更多方法。
題圖來自:Late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