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休閑零食行業大事不斷。
百草味“改嫁”百事可樂后,良品鋪子隨即宣布上市,三只松鼠作為“互聯網休閑零食第一股”,趕在這一當口發布了2019年業績快報。
而這份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當即就讓三只松鼠唱起了《讓我歡喜讓我憂》——喜在三只松鼠2019年營業收入首度破百億大關,憂在當期的凈利潤同比下滑17.8%。
正如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所言:“企業最怕增長停滯,增長一停,問題就全來了。”
1
被吃貨捧上市的網紅零食
不火出圈不是松鼠的作風。這些年,憑借大膽和創意三只松鼠行走在美食界的前沿并圈粉無數。
2012年,電商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熟,淘寶商城才正式更名為天貓,對大多數中國人,網上購物還是一件足以讓人興奮的事;
而在堅果零食行業,街頭巷尾的炒貨店、零食鋪子等實體店還是主要銷售渠道。
2012年6月19日,三只松鼠登上天貓商城,僅用了六十余天,三只松鼠在天貓商城日銷售就達到1000單,約10萬元,沖上天貓堅果類目銷售第一名。
七年之后,線上電商平臺,各堅果品牌早已百花齊放。
但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三只松鼠憑借小小的堅果,攻占了無數“吃貨”的胃,也漸漸帶動了整個堅果消費市場的歡騰。
據公開資料顯示,三只松鼠2018年營收達70億元,2019年將向100億營收目標沖刺。
無論是賺錢能力還是品牌影響力,三只松鼠無疑都是一個成功的商業創奇案例。
然而,在市場這條路上,三只松鼠卻是歷經坎坷。
2017年3月29日,三只松鼠向證監會遞交招股說明書,正式向資本市場進軍。
同年10月21日,因為“簽字律師辭職”,三只松鼠主動提出中止審查。
IPO關鍵時刻公司又遭遇了敲詐事件。
2018年6月25日,證監會網站再度更新了三只松鼠的IPO狀態,顯示三只松鼠正進入IPO排隊階段,其審核狀態顯示為“預先披露更新”。
一直等到2019年的5月16日,證監會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40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休閑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上會接受審核,這家公司的上市申請才最終獲得通過。
7月中旬“零食第一網紅”三只松鼠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4.68元。截止當日收盤,上漲44.01%,市值84.77億元。
由此,這個誕生于淘寶的網紅店,正式蛻變成為一家休閑食品領域的“參天大樹”!
過去三年,三只松鼠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23億元、55.54億元和70.01億元,凈利潤2.37億元、3.02億元和3.04億元。
另一家同類企業——良品鋪子招股書顯示,其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31.49億元、42.89億元、54.24億元和30.35億元。
2
利潤“腰斬”并非偶然
2017年三只松鼠在阿里平臺上的增長幅度一路縮小,年末、春節前夕甚至出現了幅度近15%的“倒車”。
2018年,僅春節期間通過年貨的銷售帶來了八成左右增長率,進入三四月后,增長率再次下降。
三只松鼠的電商優勢在電商全盛的今天,顯然也存在著過于依賴的問題。
三只松鼠的第三方電商平臺半年營收近40億,占比高達88.62%!這說明絕大部分的銷售,都是通過線上完成的,也說明線下的銷售渠道,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
報告顯示,上半年投食店的營收為2.14億元,同比增速為91.16%,凈利潤1566萬,比去年同期增長72.09%;聯盟小店方面,半年營業收入約為5900萬元。
也就是說,線下門店的增速雖快,但不足以對總營收形成明顯的支撐!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2018年三只松鼠上新數量達到了958款,居于休閑零食“BAT”中最高。
盡管新增SKU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動銷量,但最終卻導致庫存積壓。?
與此同時,整個移動互聯網進入流量存量時代。據相關機構分析,2018年休閑零食阿里全網銷售額已經進入了增速為20%左右的中速增長階段,未來增速還將不斷下降。
而對三只松鼠來說,屬于它們的“紅利”期也已經結束。
它不再是電商平臺流量傾斜的“寵兒”,可以增長的用戶量和訪問量都在逐漸放緩,電商平臺需要的是能夠帶來更多流量也更容易“掌控”的“新品牌”。
此外,其不斷存在的質量詬病,也進一步使業績進一步下跌。
據了解,從2014年以來,三只松鼠曾多次被曝出產品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還曾一度陷入轟動一時的“霉菌門”。
2017年8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其中就包括三只松鼠的開心果,而不合格的原因則為霉菌超標1.8倍。
除此之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三只松鼠又連續被14名消費者起訴,因為產品不合格,被索賠約216萬元。
2017年3月份至2017年7月份,因為食品未達標又接到7起訴訟。
哪怕是到了2019年,三只松鼠的質量問題依然不斷,相關投訴高達一百多條。
現今,網絡休閑零食的購買者多為80后、90后,具備一定的維權意識,更為注重產品的質量,一旦出現商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很可能會大量流失。?
三只松鼠創始人章燎原接受采訪是曾透露表示;“三只松樹的銷售額從2017年9月開始停止增長,一直延續到雙十一和年貨節,對于增長停滯,一直到2019年的5月,起初我們認定的是負面新聞導致的。
但它只是個導火索,其實如果企業、品牌、產品沒有問題,它不會有這么長遠的影響。事實上,公司很早就有隱患,但我們沒有意識到嚴重性。因為增長能掩蓋一切問題,不增長,問題就浮現出來了。”
3
休閑零食市場戰役的思考
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消費觀念的改變,休閑零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消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據Mob研究院統計,中國休閑零食市場規模約超5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維持在6%以上。
Mob研究院分析師認為,休閑零食行業表現出市場容量大、市場份額集中度低的特點,各家企業展開品牌戰、渠道戰,未來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當下階段,互聯網“流量洼地”不斷涌現又不斷消耗殆盡,市場格局更是瞬息萬變。
面對線上紅利的逐漸消退,休閑零食企業如若想要實現業績的快速增長,有市場分析師認為,擁抱新零售是必然趨勢。
除了產品之外,場景消費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青睞。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價格不再是消費者衡量的第一標準,考慮更多的是品質、服務和體驗感。
而這些要素,很明顯線上并不能完全提供。因此,線下門店扮演的并不僅僅是賣貨的角色,而是服務和體驗集于一身的綜合體,被視為品牌建設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為了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必須去線下開設門店。
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消費者去門店不僅可以使用移動支付,而且還可以通過掃描產品的二維碼了解相關產品信息。
如此一來,原本屬于線下的流量又回到了線上,進而實現線上線下流量的融合。
另一方面,休閑零食企業的品牌營銷更符合互聯網時代特點,互聯網信息渠道呈現“體量碎片化”“傳播彌散化”“內容短平化”“內容自傳播”等趨勢。
內容被分散在碎片化的傳播渠道甚至購買鏈路的各環節內部,成為產品的一部分,具有直接引導購買的作用,與消費者購買決策互動更頻繁,關系更緊密。
互聯網讓消費者購買路徑變短,信息獲取更碎片化。傳統AIDMA品牌策略失效,SICAS模式更能即時、靈活地完成購買轉化,更具優勢。
因此,巨大體量的廣告渠道重要性下降,渠道所承載的內容得到更多關注,優質內容成為營銷的最好媒介,輸出價值觀、打造社交貨幣等是必備玩法。
互聯網媒介形態讓內容和產品產生高度粘連,休閑零食的營銷尤其注重與用戶發生情感共鳴,減少標準化、批量化、大規模的廣告投放,轉而采用日常內容生產、對話式營銷、影視作品廣告植入等方式,為產品注入一種“情感體驗”。
休閑食品積極擁抱新零售業態,深耕消費者體驗是至關重要的方式與環節。只有深諳新零售操盤法則,才能真正打造出“網紅時代”的食品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