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是很多人選擇食品時的第一考慮。有機食品即便是普通食品幾倍的價格,也能獲得青睞,無非就是圖個放心。從本月1日開始,國家正式實施有機認證新規,認證標識由過去14位升級至17位。時間過去近半個月,長沙市場新規執行情況如何?記者昨日走訪了長沙各大超市發現,只有約四成更換了新碼。新舊標識,甚至沒有標識的產品同時出現在市場,讓消費者有點摸不著頭腦。
六成未更換“新身份證”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發布公告稱,自今年7月1日起,所有的有機食品上市時,最小的獨立包裝上除了貼有機認證標簽、認證單位等之外,將原有的14位有機碼(溯源碼)升級為17位。通過有機碼,顧客可以查看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的全過程。
長沙超市部分有機食品已經用上了“新身份證”。以長沙黃興路某大型超市為例,一些有機餃子粉、有機掛面上均貼有有機碼,但也有部分有機紫菜、有機核桃等缺少“新身份證”。這種情況在其他超市也屢見不鮮。記者粗略估計了一下,六成有機食品還沒有“新有機碼”。
長沙沃爾瑪超市有關負責人劉石炎表示,7月1日之前生產的產品可能沒有有機碼,現在還處在一個過渡和緩沖的時間,相信逐步都會有的。
此外,記者還發現,一些超市內的部分商品的外包裝打著“有機”的牌子,但根本沒有有機碼,身份令人生疑。
價格有點高,還不太好分辨
記者在王府井超市注意到,1.5kg的某品牌有機餃子粉賣到了39元,同重量的普通餃子粉則只在11元左右,有機餃子粉的價格是普通餃子粉價格的近4倍。而豬肉的價格也只不過是大約25元/kg,有機餃子粉比豬肉還貴。
市農業局總農藝師肖志高解釋說,有機食品生產過程要求綠色、無污染,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執行更為嚴格的質量標準,其進入市場的門檻也相對較高,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有機食品可能是要好一些,但是價格太高了,偶爾買一次無所謂,天天消費可承受不起。”家住長沙理工大學的市民周女士表示。高企的價格令有機食品“小眾化”。雖然不少大型超市開設了有機食品專區,但同類商品中所占比例很小。如晚報大道精彩生活超市米類有一二十種不同品牌和產品,但標“有機”的只有一種。因為銷量小,家潤多千禧店干脆已下架有機食品。
劉石炎稱,有機食品比同類普通商品價格至少高出50%,這是導致超市有機食品“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其次,因為“問題有機食品”不斷被曝光,消費者對有機食品也缺乏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