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肥胖、性早熟、營養過剩……如今一談起兒童的健康問題,人們就會想到這些“富貴病”,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中國還有近2千萬貧困兒童面臨營養不良和缺鐵性貧血。
對于貧困地區的兒童,貧血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和認知能力,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和同齡人一樣有效地學習,意味著他們可能喪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意味著貧困的代際延續。
要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很簡單:給這些兒童每天一片含鐵和其它微量元素的維生素片,半年后,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有顯著提高——這是斯坦福大學的斯考特?羅斯高(Scott Rozelle)教授在中國歷時5年研究,經過多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只要每天不到三毛錢的維生素片,就有可能改變這些孩子的未來”,羅斯高在與果殼網編輯的談話中表示,希望這一舉措能夠在所有貧困地區推行開來。
缺鐵性貧血,制約兒童智力發育羅斯高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發展經濟學家,他1981年來到中國,30年來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的農村經濟發展。要發展經濟,必須要有高素質人才。羅斯高認為:“教育、衛生和營養三大問題,是提高中國貧困地區人力資本,消除貧困,維系可持續發展和未來社會穩定重中之重。”
5年前,一位福建省農村小學校長和羅斯高談到,貧困學生似乎普遍患有貧血,在智力和體能上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相差很大。貧血是造成貧困地區兒童學習落后的原因嗎?羅斯高決定對此進行調查。2008年,他和他的同事們來到陜西,對70所農村小學的4千多名四年級學生(9-12歲)進行兒童貧血檢查(按照國內通用標準,Hb < 120 克/升,Hb為血紅蛋白),結果顯示,39%的學生都有缺鐵性貧血。超過1/3的小學生患有貧血,這個比例之高讓羅斯高等人非常吃驚。“要知道,上海市小學生的缺鐵性貧血比例僅為3%-4%而已。”羅斯高說。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西灘鄉。西灘中心小學一年級學生馬燕,正在吃從家帶的饅頭。圖片來自《財新網》。
另外從體質指數(BMI)來看,雖然所有被試學生的BMI指數都低于正常水平,但相比之下,貧血學生的情況比不貧血的學生更糟糕。類似的差異也表現在身體發育上:不貧血的學 生15%身體發育遲緩,而貧血學生的這個比例達到了18.7%。 而從學習成績來看,貧血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都顯著低于不貧血的學生。
在這之后,羅斯高和同事又來到寧夏、青海、甘肅等幾個省,先后7次對超過2萬名農村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平均貧血兒童的比例在30%-50%之間。這個數字意味著,在中國,有近2千萬農村中小學生(5-16歲)患有缺鐵性貧血。
改善貧血,維生素片效果顯著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情況,讓孩子們不再貧血?在2008年的陜西省實驗中,研究人員設計了兩種干預措施:一是每天給孩子們發1片富含兒童成長所需微量元素的復合維生素片;二是給孩子的家長寫信,告訴他們兒童貧血的原因、后果及防治辦法,希望他們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改善孩子的貧血狀況。
5個月后,研究人員再次進行血紅蛋白濃度檢查,發現在貧血的學生中,65%左右貧血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許多人完全消除了貧血。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對照組(無任何干預措施)和信息告知組,每天服用維生素片的學生考試成績明顯有所提高。“只要每天不到三毛錢的維生素,就可以提高學生大腦的學習能力,讓他們的成績從C提升到B,這是多么有價值的一件事啊。”羅斯高興奮地說。
與之相比,給家長寫信的方法沒有取得明顯效果,家長們對此并沒有采取什么行動。
在此后多項同類實驗中,研究人員還嘗試了其他改善貧血的方法,但效果最好的始終是發放維生素片。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西灘鄉。西灘中心小學一年級學生劉定國,正在剝雞蛋。圖片來自《財新網》。
“為改善學生的營養,陜西省教育廳曾經給學生們每天發一顆雞蛋。雞蛋當然是非常好的東西,但問題是雞蛋里不含鐵,無法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狀況。”羅斯高說。此外,他表示,市面上出現的含鐵醬油和含鐵面粉對這些學生的幫助也不大。因為,一來西北地區的飲食中不太使用醬油,二來貧困地區家庭自己種小麥,他們只吃用自家麥子磨出來的面粉,同時在農村地區很難買到含鐵面粉(只有城市里才有賣)。
營養午餐雖好,尚難推行盡管維生素片效果很好,但在羅斯高心里,這只是一個過渡,他也更希望能夠推行的是“營養午餐”,因為即使維生素能夠改善貧血,也只有營養均衡的健康飲食才能真正杜絕營養不良。而且,“當孩子餓著肚子上課時,他們會因為血糖不足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有的睡覺,有的玩鬧,既耽誤了自己,也影響了別人。”羅斯高說。為此,他和他的團隊在西北地區部分農村小學開展了營養午餐的干預。
但是干預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大部分農村學校缺少食堂等設施,沒法由學校提供營養午餐,而要新建食堂、雇傭員工,成本又太高。因此,從成本、操作和受益的角度看,現階段還是維生素片的成本效益比較高。
貧困兒童,諸多因素影響未來除了營養問題,衛生狀況欠佳也制約著貧困地區兒童的學習狀況。2010年,在貴州和四川的9個貧困縣,羅斯高等人調查了5300名5-9歲兒童,發現38%的孩子肚子里有寄生蟲。這顯然也會影響孩子們的健康。“現在中國不給學生發放免費的打蟲藥了,但其實給孩子們治蟲子,一個孩子一年也只要兩元錢而已。”羅斯高說。
另外,羅斯高發現,農村學校里的孩子幾乎沒人戴眼鏡,這不是因為他們的視力都很好,而是因為他們沒錢買眼鏡。研究人員做了一個干預實驗,半年后發現,近視的孩子中,佩戴眼鏡的比沒有眼鏡的成績有明顯提高。
此外,糟糕的個人衛生,臟亂的宿舍環境,這些因素都會對貧困地區兒童的健康和教育產生影響。羅斯高認為,中國農村現在比20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變,但要想在20年后,讓如今這些貧困農村孩子能夠跟上經濟發展步伐,適應社會的需要,“必須從現在開始。”(There is Exactly Enough Time Starting Now.)
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羅斯高對比了中國和許多國家的發展軌跡。他認為,中國要想在未來20年中更好地成長,避免墨西哥式的兩極分化道路,必須盡快改善農村孩子的教育、衛生和營養狀況,‘最好從今天下午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