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包進口餅干,一罐罐進口水果糖,還有各類進口小零食……包裝精美,但卻沒有按照規定貼上中文標簽。昨天這些沒有“中文身份證”的商品被工商部門暫扣。
這是記者昨天跟隨杭州下城工商分局經檢大隊對杭州食品市場進行突擊檢查發現的問題。
老板娘臨時貼標簽
杭州食品市場在德勝路樂購超市邊上,門口停著不少貨車,工人忙著裝貨和卸貨,生意看上去挺不錯。
“這次我們主要就是檢查進口食品。”經檢大隊大隊長蔣軼群告訴記者,近年來,進口食品在杭城很受歡迎的,銷售火也推動了一些市場經營者做起了進口食品批發。
在一家經營進口食品的攤位前,大家停了下來。貨架上擺滿了各類食品,從包裝上的文字,可以看出都是進口貨。經檢人員朱一凡拿起一個小玻璃瓶裝的藍莓汁。“這個不符合規定。”他指給記者看,瓶身上都是英文,沒有一個中文字,而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進口食品必須有中文標簽和中文說明。
“沒有中文標簽,消費者根本無法了解這個食品到底是成分是什么,也不知道生產商是誰。”小朱表示,在檢查中發現,有的進口商品雖然有中文,但也不規范,缺少很多關鍵信息。
隨即,檢查人員在店內貨架上,又找到多件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商品,其中有野菜餅干、德國水果糖、泰國產的芥末花生……
“我們有標簽的,我放倉庫了。”老板娘馬上給自己辯解。
不一會,就有人跑到攤位來,手里拿著一個小塑料袋,老板娘馬上打開袋子,取出一疊各類食品的中文標簽。“這個就是果汁的,這個是德國那款糖的,馬上貼。”
網購進口食品,多個心眼
另一家掛著“進口商品”字牌的攤位,檢查人員拿起一包藍色包裝的綜合蔬果干,正反兩面都沒有任何中文字樣,另一包菠蘿蜜干也存在同樣問題。緊接著,店內貨架上的一排韓國餅干,也因為同樣問題被“拎”了出來。短短幾分鐘,檢查人員就發現了9款不達標食品。
一旁的攤主解釋,自己剛開食品店的,也沒留意貼中文標簽的事,“有的食品包裝上我看到有中文,就以為夠了。”
“所有的進口食品都應該在代理商進口時就貼好中文標簽,像今天經銷商這種臨時貼標簽的行為也是不規范的。”檢查人員表示,對于昨天發現的所有問題食品,工商部門進行清點和封存,并進行立案調查。
工商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網購族喜歡從網上淘進口食品,但很多食品也存在著同樣沒有任何中文標簽和中文說明書的問題,消費者購買這類食品還是需要謹慎,避免購到假冒偽劣食品。